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中日韩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

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竞争性增强但互补性并未自动消除。中日韩FTA谈判仍在继续,双向投资有待提升,在传统产业升级合作上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在数字经济、先进制造、海洋经济、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空间更大;中日韩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领域也具有光明前景。总体而言,贸易投资、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第三方市场等领域的合作将会是未来中日韩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

(一)共同推进贸易自由化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1.打造中韩FTA升级版和推动中日FTA建设

作为亚洲主要的开放型经济体,中日韩三国在自由贸易上的立场是一致的,都坚持自由贸易方向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这在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联合声明和三国领导人在多边场合的发言中得以充分体现。基于此,中日韩三国应积极在双边、区域及多边经贸问题上加强沟通与交流,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和多边贸易体制改革;推动中日韩FTA和RCEP谈判尽早达成和签署生效,共同推动二十国集团(G20)大阪峰会经贸成果的落实,早日形成亚太区域内高水平的自贸区网络。对中韩两国而言,要加快以负面清单模式重点在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领域推进中韩FTA第二阶段升级谈判,尽早形成更高标准的自贸协定。对中日来说,作为经济和产业相互依存度较高的两个国家,中日经济互补性依然较强,双方都有深化贸易自由化的强烈愿望,但在双边经贸自由化安排上不仅落后于中韩、中澳等双边自贸安排,还落后于日本与欧盟等其他经济体的自贸安排,因此中日两国有必要启动中日FTA谈判,或推动中日韩FTA,并达成高水平的互惠贸易投资机制。

2.推动货物贸易结构优化升级

推动中日、中韩及多边货物贸易平稳增长的同时,加快适应全球贸易规则改革和三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一是依托产业内协作分工,三国产业耦合程度越来越高,产成品贸易逐步拓展到更广泛的中间品贸易。二是货物贸易更多地由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和知识型产业,产品附加值越来越高,甚至还附带相关技术贸易、知识产权贸易等。三国应依托各自比较优势,优化货物贸易结构,特别是在关税减让、原产地规则等贸易规则上取得广泛共识,积极推动中日、中韩双边货物通关便利化和跨境结算自由化,同时日韩企业可主动抓住中国扩大进口的机遇,满足中国高质量消费的需要。

3.提高服务贸易的规模和层次

充分利用中韩FTA升级版和中日韩FTA谈判时机,推进海运、空运、教育、医疗、养老、金融、保险、电信、IT服务、信息咨询、文娱影视、技术服务等领域贸易合作多样化。随着中国服务性消费快速增长,中日韩三方在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中日两国在节能环保和防灾减灾领域合作已有良好基础,今后需进一步将日本环境治理和防灾减灾的先进技术经验与中国相关领域的潜在需求结合起来,形成联防联控和相互支援的区域性服务大市场。

4.瞄准数字贸易开展前沿合作

当前,全球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加速,中日韩三方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加强跨境电商、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领域的互补合作,共同探讨线上销售与线下流通、生产数字化以及在数字制造、柔性制造等领域共同发展。中日、中韩之间均在探讨开展数字经济合作方面的方案,下一步将在数字贸易及其规则制定等方面开展磋商合作。

(二)加快双向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园区共建合作

1.进一步优化双向投资的便利化政策

加快启动中日韩投资协定升级谈判,积极推进中日韩FTA谈判及早达成,推动投资便利化标准升级和谈判提速,尽早达成高标准的投资便利化机制安排,为推动中日韩的便利化投资提供制度基础。对中韩而言,加快推动中韩FTA升级版中投资便利化章节的谈判,尤其是围绕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商定双向投资的标准。

2.加快符合消费升级需要的战略新兴产业投资

为适应中日韩三国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的需要,积极调整产业的投资结构,支持和鼓励三方企业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工业互联网、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力度,促进东亚生产网络的高度化,提升中日韩三国整体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

3.发挥好中日韩共建产业园区的投资载体作用

之前,为吸引日韩企业投资,中国各地建设了许多共建产业园,包括中日、中韩以及中日韩产业园,既有先进制造、智能制造产业园,也有生态科技、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此需要充分发挥这些产业园的载体作用,吸引中日、中韩企业共同投资联合生产以及合作创新发展。对中日产业园合作来说,要发挥各自优势,推进吉林长春中日智能制造产业园、江苏连云港中日生态科技产业园等各具形态的产业园区,使其成为中日企业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合作支点。对中韩产业园合作来说,加快推进山东烟台、江苏盐城、广东惠州等中韩产业园建设,支持中资企业借助新万金韩中产业园的政策便利赴韩投资。此外,鼓励和支持三国企业探索中日韩产业园区合作的投融资模式,联合投资建设重点项目或标识性工程,提升产业园区的投资效益和经营水平,并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投资和运营成功经验。

(三)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领域的产业合作

1.瞄准数字经济推进新制造领域战略对接

抓住第四轮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加强“中国制造2025”与日本“超智能社会5.0”、韩国“制造业革新3.0战略”的对接,推动中日韩三国制造业朝着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共同推进三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尤其要帮助中小企业,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来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以及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2.加强中日韩机器人、物联网等智能装备产业合作

日本在机器人等智能制造领域经验丰富,韩国在半导体芯片和显示面板等方面拥有优势,中国在网络购物、电子支付和物联网等方面发展迅速,三方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企业的主体作用,围绕新技术、新制造和新业态开展紧密合作,推进中国物联网产业与日本半导体、电子零部件、韩国半导体芯片、显示板等融合发展,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

3.加强中日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合作

推进中日加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方面的创新合作,加强机器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国际行业标准的联合研发,以及加快推动新技术的联合应用,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以及生物技术的试验应用,推进在工业互联网、高精密机床、高性能工程设备、新型化工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的应用合作。抓住汽车市场转型升级的机会,强化中日双方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研制、自动驾驶技术及零部件研发等创新领域的合作,共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制造产业链。

4.加强中韩新一代通信技术(5G)的研发应用合作

中韩两国在5G商业应用方面将呈现巨大的合作商机,韩国在半导体芯片、显示面板等元器件制造方面保持领先,三星、SK等科技公司已在华投资建厂,建设了闪存芯片和存储器、液晶面板等项目。中韩企业各自发挥资金、技术、市场和制造能力上的互补优势,在5G网络建设、物联网商业化、企业智能化改造、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开展产业合作,将会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四)共同促进现代服务业高端化融合发展

1.加快推进现代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协同融合发展

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加强在航运、航空、供应链物流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构建东北亚快捷物流国际合作区;借助中国主动扩大服务业开放特别是金融业开放的历史机遇,加强中日韩在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数字货币等金融创新领域的合作,支持三方金融机构联合开展境外发债、商业贷款、融资租赁等跨境金融合作。继续推动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CMIM)金融安全网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其区域性金融组织职能。建立东京或首尔市场人民币清算行安排,推进中日、中韩互持国债等。加快推进中日韩在法律服务领域的合作,支持各自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士加强合作,为解决贸易投资争端提供优质服务;鼓励法律咨询机构或企业重点在第三方市场合作中开展法律咨询领域的合作,严格遵照国际法律法规要求,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协助中日韩三国企业解决在第三方市场中面临的各类经济纠纷问题,降低投资风险和经营损失。

2.积极推动人文体育、双向旅游、医疗康养等民生领域合作

未来随着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壮大,中国将成为亚太区域最大消费市场,特别是服务消费市场,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将快速发展,为包括日韩企业在内的外国企业带来很多商机。依托中日韩人文融合的基础,开展影视、动漫、创意设计、会展等文化领域的合作,推进旅游领域的双向合作,通过简化签证、入境及边防管理,扩大人员交流的规模,提升文化旅游合作的效率和层次。发挥各自技术、市场、管理经验等比较优势,重点在医疗服务、整形美容、健康管理(如体检)、养生养老以及体育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领域开展合作。

(五)深化能源环保以及农渔海洋产业务实合作

1.加快在化石能源清洁化和清洁能源领域的紧密合作

作为世界重要的油气进口国和化石能源消费国,中日韩可加强在煤炭、原油、天然气等国际能源贸易、市场开发、能源开发储备、能源基础设施、期货市场、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的全方位合作。为优化各自国内能源结构,中日韩可加强电力、电网、光伏、风电、核能等领域的政策、项目、技术等多领域、多层次合作。

2.深入推进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产业合作

在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TEMM)、东北亚次区域环境合作计划(NEASPEC)两大综合性环境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加强中日韩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合作,继续完善针对大气质量问题的专项合作机制,包括东亚酸沉降网(EANET)、东北亚长距离跨界空气污染共同研究项目(LTP)以及关注沙尘暴的三边高官会议(TDGM)等,在东北地区、京津冀地区和山东半岛地区等重点地区尝试开展雾霾治理,将日韩先进环保技术应用在这些地区,全面提升这些地区大气环境的质量。在水和土壤污染治理方面加强三方合作,包括重点项目、技术许可、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强在城市生活垃圾发电等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合作,共同研发先进的处理技术,降低现有的垃圾填埋或焚烧造成的二次污染。

3.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和海洋经济合作发展

中日韩在农业投资、贸易、动植物检疫等领域的合作有广阔空间。加强中日韩在农业生物技术、品种改良繁育、生态农业、饲料生产、农产品加工、合作农场、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农业教育等领域务实合作,提升中日韩现代农业发展的质量和保证食品安全;探讨多种形式的合作,拓展互联网与农业、零售业、快递业、住宿餐饮业等产业和供应链的合作。加快推进中日韩捕捞渔业、水产育苗养殖、海洋产品加工、海底资源开发、滨海岸线旅游、海洋文化创意、海水综合利用等产业领域的密切合作。

(六)努力推动中日、中韩扩大第三方市场合作

1.加快推进中日、中韩对外战略对接并形成互补合力

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日本“基础设施系统出口战略”、韩国“新南方新北方政策”进行对接与整合,加强中日韩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相互借力,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2.加快东北亚、东亚区域第三方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随着半岛局势的缓和,东北亚地区迎来新的机遇,中日韩三国可发挥各自优势,推进与朝鲜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辐射联通蒙古、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激发东北亚地区的经济活力。加强中日韩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深度合作,包括联合招投标重大基建工程、重大基础设施融资合作、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技术人才劳务交流合作。

3.积极推进在第三方市场共建经贸合作区或产业园区

参照中日、中韩产业园的合作模式,推动中日韩企业在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以及非洲等地区第三国共建经贸合作区或产业园区,争取以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为重点,选择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采取联合投资招标、共建境外经贸合作区或产业园区等多种方式,推动一批项目落地,建立一些示范性的工程,释放三方互利共赢的红利。

4.发挥各自产能和产业链优势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充分发挥中日韩三方在产能和技术方面的互补优势,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就亚洲基础设施开发紧密合作,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机械、建材、电力等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鼓励日韩企业由“中国+1”策略转向“中日韩+X”,探索“中日韩+X”的合作新模式,加快落实“中日韩+X”合作早期收获项目,共同参与第三方市场建设。

5.进一步完善通达日韩的中欧快运班列

把“一带一路”通道建设的起点延伸到日本、韩国,依托新亚欧大陆桥等物流大通道,开展陆海多式联运,提升中日、中韩欧班列的运行效率,共同开拓中日、中韩欧班列沿线国家市场,共建陆路跨境国际物流服务基地。 2vPzwCCqSI5IeEpnt62XH1zAeybX08TXSXcBg2i1Xr4hAPZZgPd7q4ya+/Px+M/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