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93—1994 英法瑞德之国宝级品牌的风采

或许是受到了全球首家奢侈品集团LVMH集团当家品牌LV的示范影响,一大批奢侈品牌加速了进入中国的进程。

首先,英伦风范的博柏利(Burberry)于1993 年起以特许经营的模式进入中国。

和其他较早进入中国的奢侈品牌一样,博柏利在中国60后、70后一代消费者眼中也有着强烈的符号意义——不管是穿出去社交还是过节送礼,博柏利的招牌格子图案总是信心的保证,他们对博柏利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认可。

格子在英国具有特殊地位,被称为“Windows”。博柏利的招牌格子图案是博柏利家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种由浅驼色、黑色、红色、白色组成的三粗一细的交叉图纹,不张扬、不妩媚,自然散发出成熟理性的韵味,体现了博柏利的历史和品质,甚至象征了英国的民族和文化。

博柏利在成为时尚品牌之前一直是个较为实用的牌子,最驰名的产品是风雨衣。“如果西方的天空被一块巨大的乌云笼罩,下起绵绵雨丝,那么,从总统、高级白领到新锐娱乐明星就有了一个共同特点:都穿博柏利风雨衣”,这是对风雨衣品位最好的诠释。

它的故事,源自1856年。时年21岁的托马斯·博柏利(Thomas Burberry)在英国南部的汉普夏郡(Hampshire)贝辛斯托克(Basingstoke)市开设了他的第一家户外服饰店。优良的品质、创新面料的运用以及在外套上的设计使他赢得了一批忠实顾客,到1870年时,店铺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第一家Burberry店铺

1879年,他研发出一种组织结实、防水透气的棉质布料嘎巴甸(Gabardine),该棉质面料不仅具有防渗雨功能,在实用耐穿的同时,还质地透气轻便,让厚重不堪的传统雨衣服饰焕然新生,很快就被广泛使用。嘎巴甸于1888年取得专利。

1895年,由博柏利为英国军官设计的一款叫“Tielocken”的风衣成为当代风衣的鼻祖。早期的猎装和钓鱼装必须要有理想的防风雨效果,能承受相当大的风雨,同时又要有良好的透气性,博柏利的服装满足了这一要求,为顾客提供了优秀的服装性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英皇爱德华七世将这款风衣指定为英国军队的高级军服。除了实用特性之外,博柏利的设计也引领了时尚风潮,使得英国军官的战服风格达到时尚与实用的双重极致:与众不同的肩章、带皮条的袖口、领间的纽扣、极深的口袋及防风雨的口袋盖等。

1901年,博柏利创立了骑士LOGO,并注册为商业标志。1910年,博柏利推出女装系列,并在法国巴黎开设分店,从此带着英伦风范,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

博柏利设计的风衣一直为历久不衰的潮流。“一战”结束(1918年)后,它更成为众多名人明星的心头好,其中包括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以及奥斯卡经典影片《卡萨布兰卡》( Casablanca )男主角亨弗莱·鲍嘉(Humphrey Bogart)及女主角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时至今日,翻开《英国牛津辞典》,人们就会发现Burberry已成为风衣的另一代名词。

不仅如此,博柏利还深受英国皇室喜爱。凭着传统、精谨的设计风格和产品制作,1955年,博柏利获得了由伊丽莎白女王授予的“皇家御用(Royal Warrant)”徽章。后来在1989年,又获得了威尔士亲王授予的“皇家御用保证”徽章。

1997年,由于管理阶层的变动,前任CEO Rose Marie Bravo的加盟使博柏利的方向产生了变化,由原来主要为皇室和年纪较长的名人提供服饰,扩展至为多个层面的客人提供产品,并进一步扩大客户群体;并先后请来Roberto Menichetti与Christopher Bailey担任设计总监,摄影师Mario Testino与超级名模Stella Tennant和Kate Moss的组合,将经典元素注入其中,让传统英国的尊贵个性与生活品位延伸,重新演义博柏利的新动力哲学。

2000年和2001年,博柏利获得了英国时装理事会古典和现代两个设计系列的大奖。这个拥有160多年历史的奢侈品牌,将经典与创新相融合,向全球消费者传递着英伦风范。

其次,法式风情的香奈儿(Chanel)莅临中国。

很多奢侈品牌都是以创始人的名字来命名的,比如Hermès、Louis Vuitton、Cartier、Dior、Gucci、Givenchy(纪梵希)……甚至你可能也拥有很多这些品牌的商品,但你却不一定知道创始人与品牌同名,其创始人的故事更是鲜为人知。

但有一个品牌是例外,那就是香奈儿!

“我要成为未来的一部分。”可可·香奈儿(Coco Chanel)如是说。这种雄心壮志与远见卓识的结合,造就了香奈儿这个独一无二的品牌。从20世纪初品牌创立伊始,香奈儿女士的创作语汇超越时代,不断传承发展,时至今日依然深深影响着时尚界。

先来细数她的时尚创举:

中性风,香奈儿是第一人,大胆地将改良男装穿上身;

小黑裙,第一次逆潮流而动,在那个流行艳丽的异国风情的年代,用“Less is more”的极简主义演绎亦刚亦柔的独特女性气质;

经典包2.55,香奈儿将用于士兵背包的肩带创造性引入女士包的设计,从而解放了女性的双手,设计了第一个女士背包;

香奈儿5号,第一款利用了人工香精(乙醇)的香水,开创了现代香水的先河;

时尚珠宝,第一个将人造珠宝变成时尚配饰,尤其是人造珍珠项链,成为经典流行符号……

“香奈儿代表的是一种风格、一种历久弥新的独特风格。”香奈儿女士如此形容自己的设计。热情自信的她将这股精神融入了她的每一件设计,使Chanel成为相当具有个人风格的品牌。

可可·香奈儿

而香奈儿的故事,源自1910年的巴黎。它的创始人,全名为加布里埃·香奈儿(Gabrielle Bonheur Chanel)。

在那一年,曾在咖啡厅担任驻唱歌手,且为自己取艺名“Coco”的香奈儿女士在巴黎开设了一家女装帽子店(millinery shop)。凭着非凡的针线技巧,缝制出一顶又一顶款式简洁耐看的帽子。当时的上流社会名媛们已厌倦了花巧的饰边,而香奈儿简洁、舒适的帽子正巧为她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1911年,随着生意好转,香奈儿女士把店搬到气质更时尚的康明街区(Rue Cambon)——至今这里仍是香奈儿的总部所在地。做帽子绝不能满足香奈儿女士对时装事业的雄心,所以她决定进军高级定制服(Haute Couture)领域。

1921年,香奈儿女士推出自己的第一款香水,标志性的“香奈儿5号”。这款集合了80多种成分的香水由前沙皇宫廷调香师恩尼斯·鲍调制,之所以叫作5号,是因为这是他呈给香奈儿女士的第五款香水。

“这就是我要的,一种截然不同于以往的香水,一种女人的香水。一种气味香浓、令人难忘的香水。”香奈儿女士对此着迷不已,它是永恒经典的象征,至今仍是女性之美的极致标志。

1926年,香奈儿女士发布了她的小黑裙(Little black dress,通常缩写为LBD)——简洁而奢华的小黑裙,成功地塑造了亦刚亦柔的独特女性气质。这便赋予了女性一种全新的自由,来展现传统既定规范外的另一种女性美:

一是版式美,“我想为女士们设计舒适的衣服,即使在驾车时,依然能保持独特的女性韵味。”

二是颜色美,“女人一心想着所有的色彩,而常会忽略了无色彩。我常说黑色包容一切,白色亦然。它们的美无懈可击,绝对和谐。在舞会上,身穿黑色或白色的女子永远都是焦点。”

香奈儿女士摒弃了当时花花绿绿、繁复累赘的女装潮流,不断在面料、设计细节与制作技巧上求新求变,使得小黑裙这款独特的时尚杰作一直是“现代经典”的同义词。它享有百搭易穿、永不失手的声誉,因此顺理成章地成为女士们衣橱里的必备品,也是服饰史上影响最深远的设计之一。

1955年2月,香奈儿女士推出标志性的2.55菱格纹手袋,并以诞生的年月为其命名。她将皮革与金色链带相结合,发明了一种全新风格的柔韧肩带,既结实又轻巧,同时还可以将女性的双手解放出来。一时间,它成了每一位时尚名媛梦寐以求的时尚单品。

卡尔·拉格斐

1971年1月10日,香奈儿女士在巴黎丽兹酒店(Hotel Ritz)的客房中去世,享年88岁。她一生都没有结婚,她创造了伟大的时尚帝国,同时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其本身就是女性自主的最佳典范,也是最懂得感情乐趣的新时代女性。

香奈儿的传奇并未随着香奈儿女士的离去而终结,很幸运的是,它迎来了“时装界的凯撒大帝”——他传承了香奈儿女士优雅的现代精神,在时尚精品、香水与美容品、腕表与高级珠宝等各个领域,不断续写新的美丽篇章。他就是行业尊称“老佛爷”的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以下简称卡尔)。

卡尔生于1933年,出生于德国汉堡市,业内尊称他为“时装界的凯撒大帝”,或是“老佛爷”。1954年,他获得法国羊毛局的时尚设计大奖的外套组冠军;次年被时尚设计大奖的评委皮埃尔·巴尔曼(Pierre Balmain)选中为助理,在其品牌下学习。

1965年,卡尔成为芬迪(Fendi)的设计师。此前,他已先后服务过5个服装品牌与设计师,包括蔻依(Chloé)等知名品牌。效力芬迪期间,卡尔贡献了“双F”标志,并用戏剧化的设计把芬迪推到高级时装界的一线地位。

由此,他获得了香奈儿向他抛出的橄榄枝,而他真正为全世界所知,正是从他接手香奈儿开始。

1983年,香奈儿集团主席阿兰·维德摩尔(Alain Wertheime)找到了当时还在蔻依的卡尔,劝说他担任香奈儿的艺术总监。卡尔身边的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坏主意,但他喜欢挑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这样表示:“每个人都对我说,别理会,这个品牌已经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但我觉得,这是一个挑战。”

就这样,卡尔加入了香奈儿集团。

他一到位后就开始发力,重新组合了香奈儿的经典元素,双C标志、山茶花元素……甚至挖掘香奈儿女士故事里有,但她本人都没有运用过的元素,比如麦穗、狮子、她的本名……卡尔为当时已经没落的品牌形象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在经典包2.55中,加入了很显身份标识的双C扣,成就了甚至比2.55还要火的“Classic Flap Bag”;

经典香水NO.5的八角形瓶盖,被卡尔延伸成了香奈儿第一款手表的样式,这款“Première”腕表至今仍是经典;

除了给香奈儿延伸出了腕表,他还扩充了眼镜、精致的手包、皮革配饰等周边新产品;

而香奈儿女士的本名:“Gabrielle”,卡尔也据此创造出了两款经典:“Gabrielle”包和“Gabrielle”香水;

他甚至还把香奈儿的经典元素珍珠和香奈儿女士的星座——狮子座结合起来,在2010年秋冬高定秀上,制作了一个巨大无比的“狮子踩珍珠”的雕塑,令整个时尚圈震惊!

对于香奈儿来说,卡尔是灵魂人物。集团主席阿兰·维德摩尔曾如此评价他:“卡尔·拉格斐以其创意才华、慷慨精神和敏锐过人的直觉领先于时代,极大地促进香奈儿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大获成功。”

作为香奈儿的艺术总监,卡尔在全球开拓中也很重视中国市场。1993年,这是他在香奈儿工作的第十个年头,香奈儿首度打开中国内地市场,在上海淮海中路的华亭伊势丹百货开设了第一家化妆品专柜,成为较早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奢侈品牌之一。

但到了1999年,香奈儿才逐渐在国内声名鹊起。当年,其第一家中国内地精品店在北京王府饭店开幕。自此,这个品牌特立独行的气质给国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2001年2月,香奈儿(中国)公司在上海注册。7个月后,卡尔在上海龙华机场上演了香奈儿在中国的首场时装秀,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上演系列表演。这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使得国人对这个品牌趋之若鹜。

随后,瑞士典范的伯爵(Piaget)也来到中国。

瑞士的制表工业举世闻名,品质更是傲视全球,而享有“珠宝计时器”之美誉的伯爵表,率先将高级制表与高级珠宝完美融合,在珠宝和制表两大领域独占鳌头——珠宝腕表雍容华贵,将传统文化与先锋精神相结合。

从著名的9P超薄手动上链机芯,到世界上最纤薄的600P陀飞轮机芯,均充分体现伯爵超凡卓越的腕表和珠宝工艺,继往开来的创新精神,对黄金钻石等珍贵材质的钟爱之情,以及不断创造奇迹和惊喜的能力。

它的故事,源自1874年,一个名为“仙子坡”的位于瑞士汝拉山区的小村庄。

这一年,19岁的乔治·爱德华·伯爵(Georges-Édouard Piaget,以下简称伯爵先生)在家中农场设立第一家个人工作坊,开始制作高精度机芯及其部件。他的格言“永远比要求的做得更好”(Always do better than necessary)体现出他的远大志向与自我超越的理想,成为日后品牌立足并成功的基石。

最开始,伯爵先生专门为一些瑞士著名的腕表品牌制作性能优越的优质机芯。随着制表事业的蒸蒸日上,工作坊迅速地发展成为家族企业。出自伯爵先生之手的腕表机芯,皆是以无出其右的精湛工艺制作而成,备受各界肯定,为品牌制表工作坊博得极高的声望。

1911年,提摩太·伯爵(Timothée Piaget)从父亲手中接掌家业,秉持其父对腕表的热情以及对质量的一贯坚持,推动家族企业从机芯制造商转型为高级怀表及腕表制造商。

为让家族企业能够永持久营,在第三代传人杰若德(Gérald)与华伦太·伯爵(Valentin Piaget)两人的掌舵下,伯爵于1943年被正式注册为品牌名称,并在家族企业中自行制作、正式推出及销售冠上“Piaget”标志的腕表。

伯爵在世界各地开疆拓土,知名度与日俱增,展现出脱胎换骨的全新气象。各方订单纷至沓来,每一位客户都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伯爵腕表。尽管制表工坊的设备经过现代化改造,但却不足以应付当时的需求。于是,崭新的厂房于1945年在仙子坡落成启用,并决定另辟蹊径,开始投入超薄机芯的研发工作。

华伦太在前人的基础上,将超薄工艺推向新的高度,从此成为品牌的标志。1957年,9P手动上链机械机芯在巴塞尔博览会引起轰动——突破世界超薄纪录的巨作(2毫米厚),从此奠定伯爵作为瑞士超薄腕表代表的地位。1960年,微型摆陀的构思令伯爵得以推出当时全世界最纤薄的自动机芯——12P机芯(2.3毫米厚)。这些机芯杰作令伯爵成为优雅男士腕表的大师品牌。

1963年,在华伦太对品牌设计师的“我们要做从未有人做过的事”之要求下,伯爵推出首款表盘镶嵌装饰宝石的时计作品,获得热切关注。“21世纪系列”的手镯腕表和坠饰腕表更是令世人惊叹不已。

伯爵以其非凡风格获得诸多名流的喜爱,包括杰奎琳·肯尼迪(Jacqueline Kennedy,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夫人)、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第33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索菲亚·罗兰(Sophia Loren, 1992年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过人的创意与精湛的工艺,令伯爵堪称真正的艺术品,也因此与诸多艺术家开展合作,收获丰硕。伯爵很快成为“雅士名流”的心仪伙伴,为宾客创造出潇洒而优雅的时光。例如1979年,“Piaget Polo”腕表诞生,将品牌与“运动之王”马球密切联系在一起——品牌第四代传人Yves G. Piaget在全球各地举办活动,不断丰富伯爵的内涵与形象。

1990年,伯爵以全新作品诠释自由精神,推出创意十足的“Possession”系列,这是一个活泼而欢愉的珠宝系列。1998年,作为极致优雅气质与低调美学的象征,伯爵将其超薄腕表系列命名为Altiplano。从此,这一系列与高级珠宝成为品牌超凡艺术的标志。

1993年,伯爵正式进入中国。时任卡地亚亚太区总裁麦振杰(Philippe Léopold-Metzger,后为伯爵国际首席执行长)毫不掩饰对中国市场的惊讶,“我亲眼看着上海,从一个非常中国的城市,俨然蜕变成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见证了一个奇迹!”

1996年,奢侈品的经销网络还不像现在一样完善。直至2002年12月,伯爵在北京的王府饭店开出了中国第一家专卖店;在随后3年的时间内,在中国已有5家专卖店,上海1家、北京2家、哈尔滨和广州各有1家——伯爵的开店宗旨是:只选顶级地段,宁精勿滥。而当时在整个中国,它还有22个销售网点。

麦振杰称:“伯爵售出的是平均售价最高的手表,我们售价100万美元以上的腕表,有很多被中国人买走,其中60%是珠宝表。”他还透露:“我所有的朋友都有这样的认识——不了解中国,根本谈不上国际化。伯爵会把中国看成最大的市场。”

最后,德国型格的雨果博斯(Hugo Boss)1994年进入中国。

2004年9月24日晚,当雨果博斯为庆祝其进驻中国10周年而举办隆重庆典时,聚集在上海浦东滨江大道上热情的人们纷纷翘首以盼。黄浦江畔特别搭建的一座漂亮的白色帐篷,正是此次庆典的华丽场地。

为了铭记这一时刻,品牌方打造了一个众星云集的盛大时尚派对,各界的诸多名人、VIP和当地以及国际媒体的代表纷纷应邀而来。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要数来自迈凯轮F1车队的车手们。这支曾有过无数辉煌战绩的车队同雨果博斯有着超过20年的合作——他们的到来赋予了另一个层面的内涵:动感、激情、魅力的完美融合,象征着雨果博斯一向所倡导的品牌理念。

雨果博斯集团十分重视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对中国市场始终怀有充分的信心,并显示了长远的战略眼光——集团主席及首席执行官Bruno Saelzer生说:“中国市场一直是我们全球战略中最令人鼓舞的一部分。到2004年底,在上海、北京、广州等30个中国的主要城市中,我们将总共拥有60家店铺。”

如此快速的发展,到底是得益于中国庞大的市场,还是品牌自身的魅力?

雨果博斯于1923年由雨果博斯(Hugo Boss)先生在德国麦琴根(Metzingen)一手创建,初始以生产工作服、防水服装、雨衣及制服起家。起初,其设计及形象非常男性化,以风格沉稳的男装为主要产品。到了1972年,正式跨足时装。其品牌一直崇尚的经营哲学是:“为成功人士塑造专业形象。”

雨果博斯旗下有两大系列:一是“HUGO”,以别具创意的设计为特色;另一则是“BOSS”,以简洁现代的设计和高质细节而闻名。如果说“HUGO”是挥洒自我的青涩少年,那么“BOSS”则是事业有成的成熟中年。

1994年,雨果博斯以特许经营的方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但其首家品牌专卖店直到2006年才正式亮相上海外滩,一些竞争品牌在20世纪90年代就在中国有了自己独立经营的店面,相比之下,雨果博斯真可谓“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这跟我们长期与特许经营商合作有关,这束缚了我们的发展。我们积极拿回所有权后,才能自主地扩大、改造品牌的店面,甚至将它们搬到更大的地方,必要时用两三层楼来展示雨果博斯的产品。”英晟楦如此说道。

英晟楦(Gareth David Incledon)是雨果博斯中国区总经理,据他透露,在大城市的重要地段开设大型的门店一直是品牌在欧美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也是其奢侈品牌地位的象征。但在中国,这一举措却严重落后了。

对于一个奢侈品牌来说,将区域市场交由经销商管理会出现诸多问题,尤其在品牌高端形象的维护与传递方面,因为从门店设计到店铺服务都不在品牌方的直接管控之内。因此不少奢侈品牌都只在进入新市场的初期同当地经销商合作,而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将代理权收回,改为直营。

除了门店数量被诟病之外——其后雨果博斯又犯了过犹不及之大忌,在频繁开店的背后,凸显了其品牌资产被稀释、高端形象正在坍塌的风险——它还面临着产品及形象老化的危机。由于其进入中国市场较早,代理商店铺开得较为广泛,且款式和版型较为保守,被当时的公务人士一时奉为心头好之后,就难以被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接受了。

为了吸引中国的年轻一代的新消费者,雨果博斯开始“为中国而改变”,不但按照中国人身型调整尺寸,而且设计出色彩鲜艳的服装,以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喜好。

“中国消费者喜欢追逐那些贴着‘意大利制造’‘法国制造’标签的商品,如果我们想要打造成为中国本土的奢侈品牌,则需要考虑不同的方式,把中国审美文化与欧洲的高品质制造工艺结合起来。”英晟楦说道,“我们设计并生产了很多适合中国人体型的产品,比如即将推出的‘Asian fit’系列。”

事实上,雨果博斯与其他德国品牌一样,非常注重产品质量。但据英晟楦介绍,雨果博斯是一个拥有欧洲文化传承的时尚品牌,虽然在质量上是按照德国的要求来做,它的创造性却来自其他地区。

“我们的设计并不是非常德国化的,这一点区别于其他一些品牌风格的法国化或者意大利化。我们想传递的就是现代感,并以此满足全球顾客的时尚需求。我们的主创团队会到世界各地采集灵感。所以,雨果博斯顽强的生命力体现在它的变革和创新中。”

“如果一个品牌想保持领先,就必须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己。”而创新,不仅改变着新中国这个庞大国度的走向,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众多进入中国市场的西方奢侈品牌的命运。

在即将到来的下一年度,一个对奢侈品行业意义非凡的大事件发生了。 XfliOV5xdTKZ1/H54wAr9N/IDDehiKXUm0kCS704rEDk3bdywlvDI0E26b5hI59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