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时高考,高考志愿填报政策和方法与现在不一样,我们当时叫作“阶梯志愿”,现在叫作“平行志愿”。
传统的“阶梯志愿”模式,是指考生分别填报在同一批次中的不同投档时间段的院校志愿。不同投档时间段的院校志愿,按其先后顺序,一般称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等。投档时,是按照考生的第一、第二、第三等院校志愿顺序,先在第一志愿投档时间段进行检索,待第一志愿投档录取结束后,再在第二志愿投档时间段进行检索,以此类推。比如说,在每个批次中,假设考生可以填4个院校志愿,这4个志愿要分成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志愿。投档时,是按院校志愿顺序先投第一志愿。此时,省级招生办在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将报该院校志愿的考生按投档分排序,再根据院校确定的调档比例,从高分到低分投出。如果考生第一志愿未能投出,或投出以后被高校退档,则要等待第二轮投档。第二轮投档则要看考生第二志愿院校是否有不满额的情况,如未满额,考生成绩又能满足第二志愿院校投档条件,则投档,否则只有等待第三轮投档,看第三志愿院校在第二轮投档后,有无不满额的情况,以此类推。“阶梯志愿”模式强调的是“志愿优先,依照分数”的原则(来自百度百科)。
这种志愿填报方法的坏处就是实际上你只需要认真考虑你的一本一志愿和二本一志愿。这是最重要的两个志愿。
而在地域的选择上,我除了二本三志愿为了兜底写了个黑龙江的学校外,其他志愿全部填写在了东北以外。
因为我觉得,我是一个男孩子,性格相对外向,作为一个男子汉,就应该多出去走走瞧瞧。我觉得我们这样普通人家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就应该多出去打拼打拼,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一个人的眼界对于一个人的思想影响还是很大的。
同样,这不适用于每个孩子。
如果孩子自立自理能力不强,需要家人多多照顾的,最好还是在父母身边。比如家里是女孩子,家长比较担心的,这种也可以留在父母身边。这个问题没有最正确的解决办法。
现在的孩子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希望家长和孩子之间能沟通好。
关于地域的选择我后面还会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