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法学类学科代码为0301。有法学(030101K)这一个基本专业和六个特设专业。值得注意的是,法学类七个专业中有三个专业是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法学是关于法律的科学,研究对象包括法律和法律现象及其规律性。目前,国内法学类专业主要包括法学(030101K)、知识产权(030102T)、监狱学(030103T)、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030104T)、国际经贸规则(030105T)、司法警察学(030106TK)和社区矫正(030107TK)7个专业。其中,法学是基本专业,专业代码包含字母T的为特设专业、专业代码包含字母K的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目前大部分开设法学专业的院校,设立的专业均为法学。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科教育阶段,我国的法学专业教育实行的是不区分法律部门的通识培养方式,也就是说,法学专业的本科生不会涉及研究方向的区分,需要学习各个主要法律部门的课程,如法学基本理论、宪法学、刑事法学、民商法学等。到研究生阶段,一般才会区分具体的研究方向。因此,“宽口径、厚基础”是很多法学院校培养本科生的通行标准。这也就意味着法学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任务较重,每个学期可能要学习近十门乃至更多的专业课程,需要记忆与理解的内容较多。
除了法学专业,开设知识产权专业的院校相对较多,学习内容与法学专业相比,增加了一定量有关知识产权领域的专门法律研究。其他几个特设专业开设的院校相对较少,相对专业口径较窄。监狱学专业目前只在部分院校开设。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专业是湘潭大学2017年申报获批的新专业,国际经贸规则专业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17年申报获批的新专业,司法警察学和社区矫正两个专业均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2018年申报获批的新专业。
法学专业对考生高中修读的科目较为友好,大部分法学院校对文科和理科考生都投放了招生计划,在实行高考改革的省份,法学院校一般不限制学生的选考科目,建议考生和家长填报前关注有关信息。
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式的“宽口径、厚基础”决定了学生如果对某一专门的法律部门有浓厚兴趣,往往需要继续就读硕士乃至博士研究生。以中国政法大学发布的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为例,该校2019年本科毕业生中67.77%选择继续深造,其中法学专业有68.3%的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高于该校总体水平。
除了法学专业,法学类其他专业中,监狱学开设院校较少,学生往往以进入司法机关为首选方向。知识产权专业因专业性较强,学生大多会选择进一步深造。从专业发展方向而言,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国际经贸规则专业都是学科交叉专业,本科生无论是学历层次还是知识结构都有着进一步深造的动力。而司法警察学和社区矫正专业的发展路径比较明晰。
除了6个特设专业就业方向相对较为集中,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向上较为广阔。常见的就业方向包括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检法等各级司法机关,进入律师事务所、各类型企业的法律与合规部门等。相较于其他专业,法学专业的另一个特点是专业性强。大部分用人单位招聘法学类专业学生,往往要求学生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该考试改革后,目前仅允许法学类专业毕业生和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的非法学类专业毕业生报考。尽管设置了专业壁垒,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仍然较低,官方没有明确发布过通过率,从近年来公布的报考人数和领取证书人数来看,最终获得证书的人数低于20%。因此要想取得这一法律职业的“敲门砖”,考生还是需要付出较为艰苦的努力。
1949年后,我们建立了5所政法类院校,还有4所院校设立了法律系,这些院系往往被合称“五院四系”,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法学专业的院校排名。“五院”分别是现在的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四系”分别是北京大学法律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吉林大学法律系和武汉大学法律系,现在均已改制为法学院。除了这9所学校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开设了法学专业。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被评定为A+,北大、清华等5所学校获评A,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吉林大学等7所学校获评A-。具体评估结果见下表:
法学专业开设院校较多,专业限制较少,就业方向相对明晰,有着比较完整的职业生涯路径。各个分数层次的院校都有开设,专业竞争也相对较为激烈。近年来,相当一部分法学院校探索“法学+”培养模式,以拓宽学生知识储备和学科视野,提升学生的职场竞争力。建议选择修读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宽口径、厚基础”的同时,发掘培养自己的学科兴趣,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要尽早确定更为具体的学术方向,计划从事法律工作的学生,要重视职业资格考试,争取一次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