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提前批院校志愿填报

尽管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对高考录取批次的设置千差万别,但基本上都设置了提前录取的批次。即把录取要求较为特殊的院校,同其他大多数院校区分开来,单独设置成一个批次录取。这样一方面有助于考生和家长识别出这些有着特殊要求的院校,避免因不符合录取要求而误报;同时也确保这些对生源有特殊要求的院校能够精准开展录取工作,减少工作量。

第一节 什么是提前批院校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指出,军事、公安、飞行学员、公费师范生、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部分艺术体育专业、航海类等艰苦专业、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以及其他经教育部批准的特殊高校(专业)、有关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等教育部规定可安排在提前批次录取。

也就是说,提前批次录取的高校和专业,主要包括学校办学性质特殊、录取专业性质特殊和招生就业政策特殊这三类“特殊”院校专业。考生和家长务必明确本批次院校专业的录取要求,避免错失机会。

在提前批次录取的高校中,军事、公安、飞行类高校和经教育部批准的特殊高校占很大部分。本节对这几类院校的特点和报考注意事项进行简要介绍。

军队院校自2017年改革以来,招生院校数量和规模均有所压缩,同时取消设置国防生也使得军队院校的录取竞争更为激烈。绝大多数军队院校均在提前批招生,这是因为军队院校一般都设置了参加政治审查、面试和体格检查的要求,并且对考生年龄和婚否有明确要求。此外军队院校在设置招生计划时是分性别设置的,女生可选择的专业相对较少。军队院校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提供福利待遇的同时,也有较为完善的分流淘汰机制。考生可登录本地区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当年军队院校报考指南,结合自身情况确定是否报考。决心报考军队院校的考生,可以参考院校在本地区过往的招生分数线,结合不同专业的体检要求和性别要求,仔细对照本人身体情况,同时明确自己的报考动机,做好面试准备。

需要额外补充的是,近年来国防科技大学等一批院校设置了“无军籍本科学员”,此类录取方式在部分省区投放招生计划,一般安排在第一批次本科而非提前批录取,也不设置性别限制。

公安院校和军队院校相比,在录取环节和条件设置上大体相同,考生和家长也可登录本地区教育考试院网站和院校官网查询具体的招生录取政策。公安院校在就读期间的福利待遇和就业安置政策方面与军队院校略有不同。

飞行学员招生也和上述两类院校类似,军队招飞和民航招飞均对考生的身体素质和政治素质有着一定要求,考生和家长务必对照好自身身体条件,避免因体检不合格而丧失录取机会。同时,如果有志于从事民航工作,部分航空公司也通过招考本科毕业生,经培训后从事民航客机驾驶工作,对考生和家长而言这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经教育部批准的特殊高校主要包括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中国消防救援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院校,这些高校在录取要求上一般对考生的身体状况、性别、政治面貌等方面有额外要求,考生在报考前应登录特殊高校的网站,或查阅本地区招生考试院发布的有关信息,按照院校的具体要求报考。本类型的高校,一般只在提前批次安排录取。

除了特殊高校外,部分院校经审批,也有一定的专业在提前批次进行录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小语种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与其他高校联合培养的特殊计划专业、对考生生源地有一定要求的专业和航海类等较为艰苦的专业。考生在查阅本地区报考指南时,应格外注意区分此类院校专业,部分院校在提前录取批次和一批次(本科批)设置的专业名称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考生如不符合本批次该专业录取的要求,可查看是否符合一批次(本科批)相同或相近专业的有关要求,不必急于在本批次完成录取。

第二节 其他提前批录取专业

除提前批录取高校外,一些专业录取也在提前批进行。主要包括:

其一,特殊政策类型,包括公费师范生、农村定点定向医学生等类型的招生,因其招生录取的政策较为特殊,一般也安排在提前批次进行录取。对于此类招生,往往对考生的生源地、户籍类型等有一定要求,此外录取后要按照有关政策的要求签订服务协议,毕业后有一定的最低服务年限要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部分省市的院校也设置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专项培养计划,此类型计划一般也放在提前批次招生。

考生如果对此类招生有兴趣,务必根据本人意愿,结合所在地区教育考试院等教育部门公布的文件,综合特殊类型计划的培养方式、录取要求、福利待遇、毕业去向和服务年限等方面要求选报,避免因考虑不当造成后续就读就业遭遇问题。

其二,综合评价与强基计划,伴随高考改革的推进,原有“自主招生”形式的录取走入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录取这两类新的录取形式。对考生和家长而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强基计划”目前只有36所院校获批开展,即: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而“综合评价”招生的院校数量相对较多,选择也更为广泛,部分省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创新试点院校都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招生方式开展招生。考生和家长可以登录阳光高考平台、所在地教育考试院网站等渠道,获取在本省区市开展综合评价招生的院校信息。

2.招生专业类型存在差异。综合评价方式招生的院校,投放的专业类型较广,而强基计划的全称是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所设置的专业类型一般是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基础学科,相对选择空间较为有限。

3.审核和录取要求存在一定差异。强基计划一般以高考成绩为主要依据,而综合评价方式招生的院校,经批准后可以在高考成绩的基础上要求考生提供报名材料,经审核后获得报名资格。在高考后,这两类录取方式的院校均会组织再次测试,以不同比例的加权成绩计算考生最终成绩。

4.培养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经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一般采用单独编班的培养方式,通常也不能够转专业,同时教育部也在探索安排强基计划的本硕博联合培养模式。考生未来的职业走向较为清晰。而采用综合评价方式招生的院校,对应专业一般不会单独设置班级,转专业的政策相对较为宽松,高校有一定的政策自主权。 wgENuPzqAucbxbjqReCFd82daFG0PG7PKD2j61FfjofLtzlwQHBYNud6hGceh4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