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静电理论

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告诉我们:所有的原子都存在着一定的电负性,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结合也存在电负性,固体表面由于电子的不停运动也会表现出电负性或电正性,这种电负性或电正性原子和电子之间产生引力而出现的。在最近的粘接科学文献中一般这样认为:电正性粘接物表面为碱性,电负性粘接物表面为酸性。Skinner、Savage和Rutzler在 1953 年提出了以双电层为理论基础的静电理论。该理论认为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密切接触时,由于金属对电子的吸引力低,容易失去电子,而非金属对电子的吸引力高,容易得到电子,故电子可以从金属移向非金属,于是在界面处就产生了接触式电势差,形成双电层,双电层的电荷性质相反,产生了静电引力。一切具有电子供给体和接受体的物质接触时均可以产生界面静电引力作用。

静电理论认为,当胶粘剂和被粘物表面接触时,在接触界面上形成双电层而产生了静电引力,即产生了分离阻力。该理论的主要依据是:当胶粘剂从被粘物上剥离时,实验测得所消耗的能量与按双电层理论模型计算出的静电引力相符。

静电理论无法解释环境温度、湿度及其他多种因素对剥离试验结果的影响。由经典理论推算,只有当电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 1021 个时静电引力才会发生显著作用,但是试验测得的电子浓度却仅有每立方厘米 109~ 1019个,因此,即使界面中存在着静电作用,其对粘接强度的贡献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stzhz/pNPBKv1PoHqcD2WzxTio7DxUskv0cany6ewtKtMu5h27RaKGAtMPsZZtY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