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面对世界大变局:疫情冲击下的韧性与复苏

(一)面对百年大变局:重启繁荣的挑战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重大变局的特点是:(1)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正在深刻转换,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它们在未来将进入指数级增长的阶段。(2)国际政治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首次超过 50%,中国代表的新兴力量和倡导的新世界秩序成为影响这一根本性变化的关键变量。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3)全球治理体系经历着深刻重塑,是推动全球化向共建、共享方向发展还是坚持霸权和单边主义,世界又一次走向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4)中国对世界新秩序的贡献力和推动力取决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有关专家把世界上主要国家综合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排序,目前,中国人口世界第 1,经济总量世界第 2,国土面积世界第 3,军事实力世界第 3,国家创新指数第 17 位,文化软实力第 27 位。其中,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中相对比较弱的一个项目。

2020 年初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国内外的文化产业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20 年 5 月发表的研究报告《全世界博物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报告》,世界各国的近 95 万家博物馆,均受到疫情冲击而被迫关闭。其中在不同时段阶段性关闭的有 90%,永久性关闭的有 10%。被疫情重创的博物馆不分规模大小,也不分其经济实力是否雄厚。如英国的简·奥斯汀故居博物馆,因为没有固定的公共资助,过去仅仅靠游客门票、志愿者服务和赞助者维持,未来将难以为继;而实力雄厚的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名下有近 40 亿美元的资产,却由于这些资产主要来自捐助基金、流动性很低,必须靠游客门票、开发衍生产品、博物馆餐厅和礼品店等的收入维持运营。在阶段性关闭、收入锐减的情况下,大都会博物馆也将举步维艰,不得不采取裁员的应对举措。

另外,根据美国《财富》杂志的专栏文章,2020 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于美国各行业造成的失业率中,休闲娱乐和酒店业受到的冲击最大。这一领域所受到的打击比零售业、其他服务业、交通和公用事业、建筑业等还要明显。在这些领域中,大量企业经营业绩下滑,被迫裁减从业人员,增加了 4.5%的失业率。这与上面提及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报告的分析,大体上是一致的。

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急剧增加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增长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特别是需要人流集聚和现场消费的会展、文博、演艺、电影放映、主题公园、娱乐场所、实体书店等领域,大面积地采取了各种关闭、停业和限流的举措,造成消费者数量锐减,企业营业收入大幅度下降,原定的多个演出、会展、放映、娱乐等项目也被迫推迟或者取消。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规划所郭娜博士代表课题组在线发布的《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20》,2020 年中国旅游经济呈“W”形恢复和振兴发展态势将是大概率事件。预计全年国内旅游人数 34.26 亿人次,同比负增长 43%;国内旅游收入 2.76 万亿元,同比负增长 52%。

如何在文化创意产业危中寻机,突出重围,这是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和文化企业密切关注的重点问题。正如研究创意经济的知名学者理查德·佛罗里达在《重启——后危机时代如何再现繁荣》中指出:近年来的每一次危机呼唤着新的“空间修复”,推动着新的“重启”。而文化创新犹如冰层下的涌流,可以激发千百万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集聚着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资源创新的巨大能量,成为危机中重启繁荣的快捷键。“在危机中,创新并没有放慢脚步,它会在低迷的经济环境下先积累起来,一旦等到经济恢复便爆发出来。”事实证明:文化创新在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塑造新人、激发活力的意义上,为更大规模的创新活动打下了重要基础。“一次真正的重启不仅会改变我们创新和生产的方式,还将开辟一个全新的经济格局。” 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有关文件指出:近年来,在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互联网特征明显的 16 个行业小类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活力。 在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全国文化产业营收态势整体有所下滑, 也催生了“在线新经济”“云经济”的快速崛起,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二)上海面临的“变与不变”,增强主动权

前所未有的疫情对传统形态的文化产业门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推动了新兴数字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加速了传统文化产业通过“互联网+”而升级,加强了文化产品内容品质的提升,加剧了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2020年上半年,“互联网+文化”新业态继续逆势上行,线上文化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企业影响评估报告》 ,中国数字经济在疫情期间获得加速发展,2020 年 1 到 4 月,中国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游戏大幅增长,分别达到 537%、169%和 124%。从文化及相关产业细分行业看,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 16 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2 939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8.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 2.7 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 32.2%,比上年同期提高 8.3 个百分点。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与互联网相关的文化内容开发和与互联网相关的文化装备和软件开发两大类。其中,互联网广告服务、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其他文化数字内容服务、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行业的营业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图 1 中国在线新业态的同比增长幅度(2020 年 1—4 月)

“十四五”规划(2021—2025 年),是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一期间将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关键阶段。上海“十四五”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在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的进程中,更好彰显上海作为五个中心的优势。在“十三五”励精图治的基础上,上海“十四五”文化产业建设要进一步突出“三高”,即高质量发展、高效益提升、高能级集聚。它包括突出创新型、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主线,形成比肩国内外一流水准的文化产业集群;激发创新驱动和跨界融合的强大动能,在产业的各项主要效益指标方面形成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突出全球城市的吸引力,集聚一大批具有国内和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力的优秀文化企业和新业态,赋能商贸、旅游和城市建设等产业,形成“快人一步”和“领先一档”的文化竞争力优势和文化新经济的强大发展动能。

2020 年 4 月市经信委发布《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 年)》。该方案明确提出集聚“100+”创新型企业、推出“100+”应用场景、打造“100+”品牌产品、突破“100+”关键技术等行动目标。在这一宏观形势推动下,上海在“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在线新经济和“互联网+”相结合的文化产业新业态,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势在必行。2019 年在上海规模以上的文化产业企业中,互联网特征明显的 16 个文化产业行业小类发展良好。它们的法人单位数量、从业人员在整体数量中的占比不是很大,但是在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等主要效益指标方面平均占总量 35%以上。这说明上海文化产业新业态正在逐步显示新的动力机制。它们的发展主要不是依赖于增加更多的注册企业、增加更多的劳动力,更多是依赖科技、知识、创意等新要素的投入,更多地依赖于经营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依赖于对新市场空间的大力开拓。

“十四五”时期,上海要在三方面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新业态建设:第一类“无中生有”,即大力发展因疫情而催生的新业态,如文创直播带货和云会议、云展览、云走秀、云体验等;第二类“有中启转”,把线下的成熟业态转移到线上,推动在场、在地、在线相结合的展览展示、电竞赛事、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开展线上交易、直播、培训等;第三类“转中做大”,把转型中的创新模式培育壮大,如数字音乐、数字出版、知识付费服务等。在具体内容方面,要充分发挥上海在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文化传播渠道等行业领域的规模化优势,大力培育文化产业领域与在线新经济相结合的高成长性创新企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出与在线新经济相结合的应用场景,推动大型展览展示企业和知名云服务企业共建云服务实体,发展在线教育、在线文旅、在线研发设计、沉浸式体验、直播带货等业态,提升用户流量;打造更多的品牌产品,推动在线文化产业新产品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开发更多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结合 5G、8K、MR、云计算、区块链等,催生更多的在线文旅新经济成果。 n96tSyF+9OD+4l7K1YM6xhBTVgcA9RKFWH6GVGHA9r7tqaU0fDtvknbAhN4Kenb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