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文化科技企业成长能力评价体系建构与评价

(一)上海文化科技企业成长能力评价体系建构

“互联网+”时代,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产业新的增长点和新的产业,催生文化科技企业成为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新增长极。文化科技企业的成长能力是指其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所表现出来的持续稳定的发展能力和不断创新与扩张的趋势。 首先,不同的文化科技企业在成长速度、成长质量、成长模式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 文化科技企业作为新兴企业,成长的速度相较传统的工业、制造业要快很多,且鉴于文化科技企业对自然资源的要求较低,对人才、资金、技术的要求较高,成长质量和模式也较以往有所不同。其次,文化科技企业的成长包括质的成长和量的成长两个方面,不同成长阶段的文化科技企业成长侧重不同。量的成长是文化科技企业规模的成长,质的成长是文化科技企业结构性创新。再次,文化科技企业的成长能力要兼顾“文化效应”和社会效益。文化科技企业和其他企业不同的就在于其文化属性,文化是其发展的重要内涵。现有的成长能力指标体系构建中,往往偏重财务指标,即经济效应,忽视文化影响,即社会效应。因而,文化科技企业的成长能力指标需重视其具有的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

1.指标体系构建依据:五大原则

文化科技企业成长能力体系的建构只有建立在深谙文化科技企业特征的基础上,评价指标才能与其特点相呼应,有的放矢。同时,文化科技企业的成长能力比较指标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保证指标体系建构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第一,注意文化科技企业的特殊性。评价指标体系能反应文化科技企业的特殊性,而不是简单套用一般的企业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二,注重文化科技企业内部成长变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主要是针对上海文化科技企业,因而外部环境大致相同,评价指标建构的核心可以放在企业内部成长变化。第三,注重文化科技企业发展的动态性和持续性。选取的指标注重反映文化科技企业潜在成长能力,通过变动率指标和均值性指标反映文化科技企业生存、成长、发展的能力。 第四,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不同成长阶段的文化科技企业偏重不同。文化科技企业指标的评价涉及大型文化科技企业和中小型文化科技企业,中小型文化科技企业的成长更多的是量变,大型文化科技企业更多的是质变,评价指标比重要有所不同。第五,借鉴或采纳国家层面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上海市层面的《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工程实施办法》,以及《浦东新区文化创意企业认定办法》中的指标及其定义,增强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尽量简化,只选取能反映文化科技企业核心特征的指标,而不追求面面俱到的全面性。对于无法量化的如文化科技企业的跨界融合度暂时不作分析,对于非经济维度如文化影响力尽量用量化的方式,如通过用户(受众)数量、活跃度等方式来进行评价和分析。

2.指标体系构成

基于上述原则,拟从三个纬度进行文化科技企业成长能力评价,分别是经济增长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

一是经济增长能力评价指标。根据上海文化科技企业的特点,文化科技企业的经济指标不是根据传统的财务指标,而是要凸显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首先,文化科技企业的成长最明显的是体现在企业规模的成长,但不同的企业规模成长幅度和方向不同——中小型文化科技企业规模成长在从业人员数量与主营收入方面比较明显,而大型文化科技企业规模变化更可能体现在主营收入与利润的增加上。其次,经济指标的选取必须基于文化科技企业主营业务的持续成长,这样评价的结果才具有参考价值。鉴于此,选取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重要指标。与此同时,净利润反映的是文化科技企业的税后利润情况,反映了一个文化科技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结果,是衡量文化科技企业经营效益真实成长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再者,创意群体是文化科技企业发展的关键,能否留住员工主要是看公司给予的薪资待遇,同时薪资也说明企业的营收能力情况,因此,我们以员工年均工资增长率作为指标,来看文化科技企业是否能够稳定良好的发展。

二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创新是文化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评价文化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从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入手。创新成果是文化科技企业过去及目前研发投入的产出。由于创新有风险以及其周期性的规律,有的研发投入暂时还未能有创新产出,但具备未来潜在的创新突破,因此,综合上述分析并结合上海文化科技企业特点,以累计拥有有效专利、当年新增发明专利(含软件、内容等著作权)两个指标衡量企业的创新成果。由于专利需要维护费,如果一项专利不能带来较好的商业价值,就不值得去维护,因此,一个企业累计拥有的有效专利越多,不仅说明该企业的创新成果丰富,也暗示该企业的创新质量较高,是有相当竞争力的企业。累计有效发明专利与时间正相关,而对成立不久的企业就有失公允,因此,要从专利的“存量”和“流量”两个角度考察文化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创新归根结底是为了应用于产品与服务,形成生产力,如果创新成果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则会产生更高的生产率与经济效益。在创新投入方面,研发的人与经费投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文化科技企业未来的创新能力。鉴于此,将研发投入强度——R&D投入占企业营业收入比重作为重要指标。人是企业创新潜力的核心,员工构成结构一定程度上测度企业的创新能力,可通过科技人员(或创作人员)占企业职工人数比重指标来考察。

三是社会贡献能力评价指标。文化科技企业除了对企业员工、客户、消费者以及自身发展要求等的需要,还要与社会经济、社会文化伦理相联系,统筹兼顾,追求可持续发展。 文化科技企业的社会贡献主要包括经济维度的贡献和社会维度的贡献。经济贡献主要选用税收增长率作为指标,来评价文化科技企业对社会的经济贡献。文化科技企业和其他传统企业相比,就在于文化性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所塑造的社会效益。文化科技企业的产品不再单单只是个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其包含的文化内容与价值观,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移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人们通过文化科技产品或服务可以更便捷、更充分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借助科技迅速传播的文化内容对社会产生重要的文化影响,因此,在考量文化科技企业时,其文化影响力值得重视。鉴于分析的可行性与数据的可得性,主要从文化产品的用户数量与受众评价来考察与分析。

3.指标体系框架

综上所述,构建的文化科技企业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 3 大纬度、7 个二级指标、10 个三级指标组成。经济增长能力主要包括企业规模、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和员工薪资三个方面;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成果、创新投入两个方面;社会贡献能力包括税收贡献、文化影响力两个方面。

表 1 文化科技企业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上海文化科技企业成长能力评价的数据来源与方法

1.文化科技企业样本数据来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的分类标准对上海文化科技企业进行遴选。一是基于文化科技企业稳定性的筛选。参与本评价研究的企业是存续五年以上(2013 年以来成立)、成长较为稳定的文化科技企业,且剔除主营业务与文化产业无关的科技企业,以及剔除非科技型的传统文化企业。二是基于数据可得性进行再次筛选。根据本评价报告中设定的 10 个指标分析判断这些指标的数据是否具备可得性。三是研究选取在上海、深圳、香港及美国上市的文化科技企业,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反映文化科技企业不同的规模、所处的不同成长阶段。由此,在上述筛选基础上,最终得到符合评价标准的 126 家文化科技企业样本。关于文化科技企业的主营业务、员工薪资、创新投入、税收贡献等数据根据文化科技企业年报与官方网站披露信息收集所得,对于没有在年报中披露的数据,即累计拥有有效专利(含软件、内容等著作权)指标则根据有权威性的第三方机构“天眼查”网站披露的信息进行确定,查询时间截至 2018 年底。

2.文化科技企业成长能力评价方法

本着科学化、定量化、公平化、可持续化的原则进行上海文化科技企业成长能力的实证研究,通过指数分析法与功效系数法,主要采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税收增长率等多个指标对 126 家文化科技企业成长能力进行排序。其中去除了超过 3 倍标准差的异常数据。

第一步:先去除各个指标的异常值。第二步:对每个指标分别进行排名,然后再用排名计算综合指数。在成长能力评价研究过程中发现,市场经济的波动性造成任何一个增长率指标都存在某些企业的大幅度波动、震荡,导致依靠单一指标的评价很不平稳,为了使得成长能力评价研究结果能够更加稳健,结合前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采取先进行单一指标排名,然后根据排名结果再加权平均计算成长能力综合指数的方法。具体研究过程中步骤如下:

第一,对三大维度的每个指标进行单项排名,得到每家企业某个指标排名结果G ij ,其中 i 表示第 i 个指标, j 表示第 j 家文化科技企业。

第二,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每家企业的排名进行指数化。在前期研究过程中,经过专家讨论一致认为采取平均权重最为恰当,因此这里对于文化科技企业综合贡献评价采取平均权重进行计算,即:

第三,计算每家企业在三大指标排名上的平均值 ,即上海文化科技企业成长能力综合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第四,根据 对上海文化科技企业进行综合排名,得到上海文化科技企业在成长能力综合评价中的排名结果。

上述研究方法的好处在于,可以充分避免因为个别企业因单一指标(如主营收入、净利润或税收)增长率的忽高忽低变化,带来企业成长能力综合排名结果的失真,或被异常值干扰,从而使得本研究得到的上海科技企业成长能力综合评价结果更加稳健可靠。

(三)上海文化科技企业成长能力综合指数评价

伴随新技术与文化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传统边界正在消解,文化与科技融合进入纵深发展时期,文化科技产业成为衡量国家或城市经济及文化软实力的标准之一。在全球化视野下,发达国家通过垄断技术的创新及文化产品的创意研发,维持高附加值的竞争优势,使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被长期锁定在产业链低端。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海文化科技企业需要加快文化及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催生文化新业态和拓展新的文化产业内涵。

1.上海文化科技企业成长能力综合指数排名

第一,新三板民营企业发展亮眼。基于企业成立时间将成长能力 30 强企业划分为三个阶段:成立于 2000 年之前,2000—2010 年之间,2010 年之后。总体来看,新创文化科技企业数量多,占据 30 强的大多数席位,成长能力强。且上海文化科技企业成长能力 30 强全部为民营企业,其中主板上市的有 4家,23 家为新三板企业,且整体排名比较靠前。入选榜单的新三板企业除心动网络、百姓网外,其余企业的注册资本均不超过7000万元,可谓“以小博大”,成长能力不容小觑。

第二,内容创作生产类企业居多。从上海文化科技企业成长能力30强所在行业分布情况来看,内容创作生产(12家)和创意设计服务(7 家)最多,文化传播渠道(3家)、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3家)、新闻信息服务(3家)、文化投资运营(1家)、文化消费终端生产(1家)等行业相对较少。可见,内容创作生产品牌是上海文化科技企业亮点,且多为影视传媒(如赤马传媒、上亿传媒、盛视天橙)和网络游戏(如齐思信息、ST乐蜀、心动网络、恺英网络)公司,聚焦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数字内容服务两大细分行业。

第三,文化新经济业态兴起。观察 30 强榜单,新兴行业发展趋势凸显,如电子竞技、手游、网络文学等。位列第 3 名的上海网映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电子竞技赛事运营业务的公司之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网络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使得游戏行业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游戏行业密切相关的电子竞技行业也随之迎来巨大机遇,进入全新发展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电竞市场,包括广告主、用户等都大量拥入,行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网络文学在新经济时代被赋予了新动能,带来了粉丝经济的全新业态。如阅文集团是中国网络文学市场的先锋,囊括QQ阅读、起点中文网、懒人听书等知名品牌,拥有上千万部作品储备和创作者,占据国内IP改编市场的绝对优势。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持续热潮,作为产业链上游端的内容产业,博得了整个产业的目光,从内容IP衍生出的一体化产业扩展到数字出版、视频、直播、游戏、动漫、影视等行业。

表2 上海文化科技企业成长能力综合指数30强

续表

2.上海文化科技企业成长能力分行业评价

按照国家统计局 2018 年修订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126 家上海文化科技企业所属的行业类型共涉及 9 种行业,其中内容创作生产类的企业数量最多,最热门,高达 50 家,远远超过排在第二位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业(21 家)。内容创作生产类主要包含了出版服务(3 家)、创作表演服务(3家)、工艺美术品制造(1 家)、广播影视节目制作(15 家)、数字内容服务(28家)五个细分行业。其余 7 种行业的企业数量均不超过 16 家,文化装备生产类仅有飞乐音响 1 家,可见行业分布十分不均衡。

从 2015—2017 年各行业指数的均值来看,变化明显的是文化装备生产业,其在 2015、2016 年均稳居第一,2017 年却降至 75.17,落入末位。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为文化装备生产业的唯一榜单企业成立于 1984 年,2014至 2017 年先后通过收购行为实现从通用照明产品制造商到照明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追溯飞乐音响成长指数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全球经济环境影响,二是公司自身战略影响,2016 年公司出售主营为汽车照明的上海圣阑实业有限公司并于 2016 年完成股权转让交割手续。据年报显示,2017 年飞乐音响实现营业总收入 544 484.56 万元,同比减少 24.14%,净利润同期减少 84.27%。从趋势来看,随着互联网软硬件技术的高速发展(5G技术、云存储等),人们对于视听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文化科技行业将与高度数字技术、物联网技术进一步融合,文化科技企业将会更多地使用制作精良的音视频内容展示自己的产品特点和企业形象,从而获得目标用户的认可和喜爱。可以预见,个性化制需求将会持续增长,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图 1 2015—2017 年上海文化科技企业所属行业指数均值比较

3.上海文化科技企业成长能力所有制评价

从所有制性质来看,在 126 家上海文化科技企业中,民营企业共计 109家,国有企业有 12 家,外资企业占 4 家,中外合资企业仅有 1 家。从不同所有制的综合指数均值来看,2015 年最高的是中外合资企业,为 84,其次是外资企业的 80.93,民营企业紧随其后,为 80.19,国有企业最低,仅有 77.59。2016 和2017 年情况相似,民营企业成长指数均值最高,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依次排后,且差距越来越小。由此可见,民营企业总体成长能力高,呈持续稳健发展的态势,这与其经营管理灵活、盈利模式多元密切相关。国有企业则因其核心文化资源与享受特殊的文化政策倾斜,整体成长良好。中外合资企业略优于外资企业,但二者均需要更多、更公平的竞争机会和平台。在“互联网+”传统产业不断迭代的浪潮下,崭新的平台与互联形式层出不穷——B站、恺英网络的动漫平台,百姓网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嗨皮网络、前程无忧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远播教育的在线教育平台,携程的在线旅游服务平台,阅文集团的网络文学服务平台……文化科技企业平台化建设有利于民营文化科技企业品牌实现整合营销传播目标,为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找到共通的价值与话题,帮助民营文化科技企业与消费者建立有效的互动渠道,形成稳定、健康的网络互联生态系统。

表 3 2015—2017 年上海文化科技企业所有制分布

.C Ghosh,Tan Wee Liang,Tan Teck Meng,Ben Chan,“The key success factors,distinctive capabilities,and strategic thrusts of top SMEs in Singapor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Vol.51,No.3,2001. +p9gFJyv++mFXo9yj+WhWR7EWxiZCT01fhilLzr+QOVzGMNmG8hpZnaX7wZal49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