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互联网+”背景下文化科技企业成长机理 |
|
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来看,文化科技企业的成长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创阶段(初创期)、发展阶段(发展期)、成熟阶段(成熟期)、衰退阶段(衰退或蜕变期),四个成长阶段的演进过程,是一个循环递进的发展过程。
文化科技企业初创阶段存在人员少、规模小、资源要素不完善、技术力量薄弱、文化科技产品品种单一、组织结构简单、渠道与资金欠缺等问题,创业者发挥着主导性作用。一方面,创业者特质被认为是成功创业者的动机和特性,包含了自我效能感、创业警觉性、先前经验等。在初创阶段,创业者是创业网络的核心,自我效能感作为饱含信心与信念的创业动机,是创业者识别机会、开发目标、战略选择的有效手段,很大程度上影响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利用方式。 另一方面,文化科技企业初创阶段的发展重点为识别并界定市场、开发产品和服务,弥补资金短缺并迅速建立基本能力,实现盈亏平衡。富有创业警觉性的创业者致力于感知市场需求,开发市场将会需要的产品,努力引导、改变市场行为。 “互联网+”时代的初创文化科技企业受益于全球化浪潮,新经济体的勃兴,面临变化的系统性、关联性和突变性都大大增强,创业者要摆脱传统文化的弊端和直线、外推式思维的束缚,重在把握大形势,掌握上下游与左邻右舍生态链的动态和文化市场最新动态需求,聚焦细分领域并利用长尾理论抢占利基市场,从而为初创文化科技企业提供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前进动力。
当文化科技企业发展步入正轨,领导力日益制度化,公司的生命周期就从初创阶段进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文化科技企业年龄较小,实力较弱,文化产品或服务方向不稳定,核心竞争力不强,资源分配倾向于核心能力的开发及技术创新。若文化科技企业注重内在素质的提升和外部网络的搭建,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内外有效协同,发展阶段的文化科技企业便会赢得某些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科技企业进入发展阶段会面临很多内部冲突,各种权力斗争可能导致核心成员流失,此时提升文化科技企业内在素质,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有效性、组织体系的合理性、核心能力的形成与动态适应性,以及企业经营行为的理性化。提升企业内在素质,就是提升企业的内部驱动力,对内表现为员工素质、战略选择、组织体系、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对外体现在企业的动态环境适应性上。 企业内在素质提升关乎企业内部知识、技术、组织、文化等各种资源禀赋的合理化进程,主导着文化科技企业发展的行为轨迹和成长模式,有利于组织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成长。此外,文化科技企业在发展阶段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不断以“开放”的姿态,与外界实现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传递。
文化科技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将不断发展、培育其愿景和价值观,创新企业文化;不断整合创新资源,开拓市场;不断调整结构,推动组织管理制度创新,建构文化科技企业的创新生态链。企业文化具有开拓、凝聚、导向、约束、激励、协调等功能,是文化科技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成熟阶段的文化科技企业,不会以个人意愿为转移,指引和领导它的是企业文化——愿景和价值观,是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还应树立创新意识,建立创新文化,将创新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成熟的文化科技企业通过信息流、知识流、产业网络,发现机会,协同合作,促进横向各环节相关主体的合作和纵向各相关要素的结合,促进相互学习交流和配套合作共赢。此外,成熟期的文化科技企业形成了共同的关注点、价值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具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敏感和应对能力,不断创新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组织结构再优化,支持企业内部员工创业、企业衍生和孵化的裂变式创新,由“大规模”向“小而美”“小而强”,由“集中化”向“分权化”管理模式转变。这种通过裂变和整合发展所形成的“专业化”新团队,有利于文化科技企业在国民经济主战场掌握原创核心科技,走向世界,发挥引领作用。
“互联网+”时代的颠覆式创新和指数级发展正在缩短文化科技企业的生命周期,加速企业的衰退老化。文化科技企业如果不能解决衰退期的危机和病症,便会走向衰亡,但如果能够进行“二次创新”,就可能进入蜕变期迎来新的转机。公司衰退的最早征兆是从企业文化开始的。当谨慎保守成为考虑问题的主导原则,规避风险的意愿超过承担风险的倾向,企业文化也就变了。文化科技企业进入衰退阶段,层层复杂的政策、先例、规章、方针等左右着它的行为,内部耗损严重。 文化科技企业进入衰退阶段,其结果或是因机体自然老化而衰亡,或是因再次创新变革而复苏——如果企业能够创新理念、技术、产品或营销模式,就可能走向新生,即进入蜕变期。蜕变期阶段的关键在于文化科技企业是否愿意并且能够实现脱胎换骨式的变革。创业创新精神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文化科技企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惰性,唯有不断自我革新,保持竞争和创新欲望 ,才能实现第二次创新。这意味着:它们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创新,改革组织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积极引进尖端技术,大力进行第二次技术创新,开拓新品牌和新市场,拓展文化科技企业再次成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