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能让我们穿越“经验之墙”。经验有时会干扰我们看清新的事物,妨碍我们找到新的出路。有一个成语叫“另辟蹊径”,意思是开辟一条新路,比喻另创一种新的风格或新的方法。在分析事物时,我们只有绕开固有经验的层层阻碍,才能获得直观的见解。
在信息时代,即便是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也不再是一件易事,因为在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更为便捷的同时,我们的专注力、思考能力和反省能力也在逐渐“碎片化”,且被削弱。这一切都拜互联网所赐——信息越丰富,人们反而越难看到关键信息。
与此同时,过去的经验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提出著名的“芝诺悖论”。
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英雄,名叫阿喀琉斯,他跑步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但是只要让乌龟在阿喀琉斯前100米处起跑,这位英雄将永远追不上这只乌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阿喀琉斯追赶乌龟时,乌龟仍在向前爬行。当英雄追到乌龟的起点时,乌龟又前进了10米,英雄只能继续追赶。因此,英雄阿喀琉斯和乌龟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距离,无论这个距离多么小,英雄始终在乌龟后面,永远都追不上乌龟。
我们当然知道阿喀琉斯是可以轻松追上乌龟的,但这个悖论想要传达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自以为真实的事情未必是真实的,那很可能只是一个障眼法,而经验有时候就充当了这样的障眼法。
在面对某些问题时,过去的经验会让你走进一条死胡同。虽然过去的经验没有错,但在新的问题面前它已经不适用了。那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分析并直达结果呢?
一般情况下,人的直观判断力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直觉。我们在第一章中已经讲到了直觉的优点与缺点。
第二,洞察。洞悉本质,看到真正的结果,是启用直觉的目的。
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你通过本书获取的直观判断力。我之所以强调“聪明的分析”,是因为个体本身作为条件反射的对象,必然会受到经验的影响。如果你不够聪明又喜欢循规蹈矩,总是基于条件反射去推理、判断,那么你就很难拥有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
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将洞察称为“知性的先验”,并认为“知性的先验”是超越经验的存在。他认为,“先验”是对事物本质的认知,直观地到达事物的内部,可以化繁为简地得出结论,即我们事先已经拥有对某一事物本质的认知,然后在接触该事物时就可以直接获得答案。
从康德的角度来看,“先验”等同于洞察。直观对人提出的要求是不仅能看到问题的本质,还能跳出经验的束缚,看到未来的变化。你要明白问题是什么、不是什么,以及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将来会如何变化。在这一过程中,要避免被无关信息干扰。
19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金矿被人们发现。得到这个消息后,许多淘金者蜂拥而至。约伯·坎贝尔当时才20岁,他也是梦想着凭借淘金改变命运的人。但加州当地气候干燥,水源奇缺,淘金者在口渴时想找点水喝是很困难的,再加上遍地都是竞争对手,生活越来越艰难。许多不幸的淘金者不但没有发财,反而染上疾病,葬身于此。
坎贝尔和大多数人一样,没能在这里找到黄金,反而被饥渴折磨得生不如死。但坎贝尔不像其他人那样固执,他开始独辟蹊径。听到周围人对缺水满是抱怨,坎贝尔想到一个绝妙的主意:既然淘金的难度这么大,我为什么不去卖水呢?要知道这么多人都需要水,市场需求量是很大的。
说干就干,坎贝尔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淘金。他将挖金矿的工具用于建水渠,将远方的河水引入水池后过滤成清凉、可口的饮用水。然后,他把这些水一壶一壶地卖给那些寻找金矿的人。
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他刚开始着手做时,就有很多人跑来嘲笑他,说他算不清楚账:“卖一壶水才几个钱?比得上淘金的利润高吗?”坎贝尔对此毫不在意。他继续做自己的卖水生意。后来,大部分淘金者都没有发财,坎贝尔却靠着稳赚不赔、薄利多销的卖水生意成了当地腰缠万贯的富翁。
在众人看来,只有淘金才能赚大钱。这就是一条基于经验的法则。人人都去淘金,他们眼中看不到别的东西。如果坎贝尔不独辟蹊径,他可能一辈子都挣不到钱。只有把注意力从金子上挪开,才能看到新的路径,而这正是取得成功最好的思维方式。就像我们到山里去摘果子,如果你选择走大家走过的路,就不会有什么收获,因为好果子都被前面的人摘了。因此,只有走别人尚未走过的路,才能拥有更大的收获。
另外,我们想要彻底地绕开经验主义,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打破惯性思维的束缚。开始迈出直观智慧的第一步就是要打破惯性思维,我们无法独辟蹊径,往往是由于惯性思维的约束,因此我们需要反思自己思考中的惯性,重新调整思考问题的方向。
第二,在寻常事件中发现“不寻常”。绕开经验的障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打破常规,细心分析那些寻常事件中“不寻常”的信息,洞察到能让我们眼前一亮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