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次报告会上,我们研究了蜡烛的一般性能,谈到了它那熔化部分的部署情况,以及这种熔体是怎样跑到燃烧点那儿去的等问题。我们知道,蜡烛在不受干扰的、正常的大气中顺利燃烧的时候,尽管它生性喜动好事,可是它的形状却显得非常稳定。现在,我要求大家集中注意力,看看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探索火焰各个部分的内在活动,从而进一步追查这些活动的产生原因、具体情况,以及事到末了,整支蜡烛究竟是跑到哪儿去的。因为大家看得很清楚,一支蜡烛拿来了,点着了,烧哇烧的,就化为乌有了。要是烧得正常,烛台上连一丝灰痕也看不出来——这是件多么奇妙的事儿啊。为了深入研究蜡烛的燃烧细节,我准备了一套设备,这套设备的用法,大家看下去就会明白。请注意,这是一支蜡烛,这是一根玻璃管,我要把玻璃管的一头,放进火焰的中心,放进胡克尔火焰图上那块比较阴暗的部分,这个部分,只要我们仔细进行观察,不去吹动它,是随时可以看得出来的。好了,闲话少说,我们首先来检定这个比较阴暗的部分。
现在,我拿这根弯曲的玻璃管,把它的一头朝火焰的阴暗部分一放,你们看,火焰里面有股什么东西立刻钻进玻璃管,打另一头冒了出来。要是我在那儿再放只玻璃瓶,不消多久,即可看到火焰中心有一部分东西被逐渐地拖离开去,通过弯曲的管子,跑进了另一头的玻璃瓶里。这些东西的行为,在露天和在玻璃瓶里,看来有很大不同。在玻璃瓶里,它不但拼命往管子口外跑,而且还好像分量很重似的(实际上也的确比较重),纷纷朝瓶底降落(图15)。我们还发现,它并不是一种气体,而是蜡的汽化液(我们必须分清气体与汽化液之间的区别:在一般情况下,气体永远是气体,而汽化液则要冷凝的)。如果你把一支蜡烛吹灭了,你会闻到一股挺难闻的气味,就是这种汽化液冷凝的结果。
图15
至于火焰外部的情况,便大不相同了。为了使问题更加明朗化,我打算大量制造这样的汽化液,并且还要叫它们全部着火燃烧。作为科学研究工作者来说,我们既然在蜡烛上得到了一些启发,就必须根据需要,进一步从事大规模试验,以便寻根究底,对问题的各个环节求得彻底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