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是为孩子落笔的纯美书写。主人公或许是微小的,命题却是宏大的。
比如“爱”与“自由”的命题,当然还有“希望”“孤独”“追逐”“等待”“重逢”等等,就像一口口汩汩的泉眼,在这泉眼底下,是磅礴宏大的命运曲。它们交汇在一起,翻涌成人生长河,说不尽道不完。真要掰开往里窥探,必然是波光粼粼好似银河,宏伟如山海乃至宇宙苍穹。人们用无数的色彩来描绘它们,用悲喜的瞳孔、旋转的舞步、起起落落的白日黑夜来讲述它们。这些命题,有时候波澜浩瀚,有时候吹起微风寥寥,讲述孤单的丑小鸭、结网的蜘蛛、声哑的吹号天鹅,或是一只长着蜜蜂图案的小蟑螂。
这只叫作维克多的小蟑螂,就在懵懂中品尝着“爱”与“自由”的滋味。作为被族群孤立、“驱逐”(事后知道,其实是场误会)的小东西,即使在被迫开始的探险之旅中,能结交的也是一连串“不怎么样”的朋友:失明的老猎犬、结巴的信天翁、古怪的蟑螂姑娘、迷恋橄榄球明星的凤头鹦鹉、断了半条腿的乔伊叔叔。有些昆虫版《绿野仙踪》的味道(依照这第一部的架构来看,大概接下来从第二部起,真的就是一场浩荡的探险了吧)。这群生活中的“失败者”“孤独者”围绕在一起,形成了经典的探险故事叙述结构。它们怀着羞涩的愿望,穿梭在剧情起落处,连接着叙事脉络。故事的讲述者并没有看轻童话的意味,去刻意将童话故事讲得飘飘然,而是毫不掩饰这些小东西懒惰、自私的坏毛病,细腻地描绘了从逃避、安于现状到努力追求自由的心理过程。这个行文流畅的故事,是在对爱与自由的领悟中,徐徐展开的。叙述者把目光聚焦在一个胆小、孤独却憨厚的小蟑螂身上,呈现出童话所具有的弱小者视角和万物有灵的态度。对于善恶的把握,也是温和的。即使是些不讨喜的负面角色(譬如,说三道四的麻雀或是满面嘲讽的家犬),描绘间都显得很柔软。这些善意、轻快的语言,在意象世界的建构中承载了呈现主题的重任,轻巧流畅,读起来画意丛生。描绘间,还常有漂亮的色块。尤其是维克多,被赋予了黑黄相间的明亮背壳。再结合人影喧嚣的生活场景、独特的新西兰风情,有些类似《里约大冒险》这类时下盛行的动画电影。仿佛文字间能有声音和节奏,能看得见老猎犬耷拉的耳朵,夜晚焰火的狂欢或是乔伊驾着羽毛乘风而飞的神态。这种动画电影的感受与童话本身的魅力是密不可分的。
她的魅力是来自心里面那些再真实不过的快乐。她使你心情愉快,眼神明亮。
这些快乐来源于心怀梦想的坚持、与人为善的温暖、品味孤独的成长、乐于分享的坦荡,散落在生活的许多细节里。当我们想起来要去感受生活,剥开心中的真与善时,它们就会显露出来。所幸,还有一支支绘写的笔,正孜孜不倦地将这些淡忘在成人世界的美好,变成优雅的文字。小蟑螂维克多的“多米诺街大院历险记”,就是如此勾勒而成。它正蕴含这样真实的快乐,尤其是当那生命重回到阳光下,当那焰火腾空在黑夜的时候。我们教导孩子们要阅读,一些父母挑选满书柜的经典名著,或是捧着读本将故事读进孩子的梦里,就是希望能挖掘出向上成长的力量,用这些好的东西、这些真实的快乐去浇灌他们,长出挺拔的身姿和善良的双眼。作为遵循孩子的精神世界而创作的作品,童话或是其他的儿童文学形式,正是在用灵动、奇幻、妙趣给孩子们讲述生活道理。读一个好故事,会让人终身受益。所以,我常唠唠叨叨地说,读书长精神,读好书,读有文脉的书。也总是真诚地希望儿童文学里能再多一些温润纯粹的作品,再多一些认真为孩子们写作的人。
要知道,这些关于真善美的阅读记忆,也许有想象不到的能量,能贯穿一个正直人生的成长。
比如说,这只小蟑螂维克多,或许也曾爬过一些厚重的书籍,可它一定不知道,在文学史上,也有一位维克多,蓄着绵白蓬松的大胡子。这位大胡子先生,手执羽笔,战斗一生,书写着爱与宽恕,自由与痛,追逐与哀愁。勇敢如战士。
祝愿周敏写出更多更美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