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孩子让人抓狂的行为背后,是你不了解的脑回路

有的时候,教育孩子就像闭着眼睛在雷区前行。一不小心就会踩雷,引爆娃的“暴脾气”,弄得两败俱伤。与CC斗智斗勇的这几年,我终于明白,要想在这场战斗中既引导娃顺利成长,又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娃的脑回路。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难管教。你以为孩子难哄,其实只是你还不太了解这些小家伙罢了。带娃路上,那些让人抓狂的行为,如果我们能了解一下背后的科学原因,也许就不会感到困惑和苦恼了。

1.我并不是不听话,只是需要你多重复几遍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同样一件事情你说了很多遍,孩子依旧记不住,依然我行我素。

我是遇到过太多次了。多少次我嘱咐CC:“别乱丢玩具,玩具玩完后要放回原处。”

强调了一次又一次,最后发现,说了多少遍都无济于事。心情好的时候,拉娃讲讲道理;失去耐心的时候,千言万语归为一声吼: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说了这么多遍都不听!

《全脑教养法》中提到:是什么塑造了我们的大脑?经验!脑科学研究表明:不管处于任何年龄,我们的经验会一直改变大脑的物理结构。每当我们有新的经历体验,我们的脑细胞(神经元)都会变得十分活跃,产生新的连接,随着时间的推移,因活跃产生的连接会使大脑“重新布线”。

简单地说,就是孩子的任何经历都需要重复学习才能在大脑中建立联系,他们才能拥有对注意力、记忆力以及冲动行为的控制能力。你认为孩子不听话,很多时候只是因为他还不具备对某件事的执行能力,他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去积累。

我们要告诉孩子多少遍?答案是:一遍又一遍。

所有的改变都是在不断的重复提醒中悄然发生的。当你想发脾气时,深呼吸并告诉自己:又一次提醒和指导,是在帮助孩子的大脑塑造添砖加瓦。

2.我并不是想要犯错误,只是想要学习新技能

谁家没个毛手毛脚的娃和一个提心吊胆的老母亲?!

一会儿没看住,就可能打翻了碗,摔碎了桌上的水杯。

一没注意,重要的文件就被当作了画纸。

吃饭拒绝妈妈帮助,却弄得满桌满地都是。

出门前刚系好的鞋带自己反反复复解开又系上,直到打了死结。

你有没有觉得,自家的熊孩子一天到晚的“主营业务”就是没事找事。其实,孩子只是想要通过实践来学习。两岁到五岁的孩子渴望获得足够的自由,自己做选择和决定。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开始制造麻烦并且犯各种错误。我们认为是错误,但其实是他们成长过程的一部分。

孩子在没有任何生活技能的情况下来到这个世界,对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而好奇的。他们需要很多很多的学习实践才能培养出那些重要的执行能力。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地去探索、去尝试、去犯错误,他们才能获得技能:需要洒出很多次牛奶,他们才能学会慢慢地倒;明白了天冷不穿外套会不舒服,他们才会主动加衣服。孩子只有不断地试错,才能掌握属于自己的解决办法。

每次被CC搞到抓狂,让我认为她就是上天派来修理我,让我没好日子过的小恶魔时,我都会对自己重复一句口头禅:“娃是在学习,娃是在学习。想要让孩子学习,必须允许她犯错。”

当然,一些存在风险或危险的事情,必须设定限制,并且让孩子明白不许他这样做的原因。除此之外,我们需要做的是收起那些规矩或“不许”开头的话,想想最糟的结果,如果能接受,就允许他“学习”吧。

3.我并不是喜欢哭闹,而是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每个娃遇到任何“不顺心”,都会大哭一场:

因为看不了动画片而哭;

因为够不到想要的东西而哭;

因为吃不到美味的糖果而哭;

看不见妈妈要哭。

这个时候是不是觉得娃的泪水如此之多,“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啊?但其实,并不是娃喜欢哭,而是他们还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对于孩子来说,愤怒、悲伤、害怕、焦虑等这些情绪是新鲜的、原始的,而且常常是非常令人困惑的!他们并不认识这些情绪,更不会表达和控制。自己内心的感受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就只会一种本能的表达方法——哭。

大脑中“控制情绪并学习调节情绪”的部分从幼儿期开始,到真正完成需要20年。即使是成年人,很多时候情绪上来也难以自控。对于两岁到五岁的孩子来说,处理这些情绪很难。

孩子需要你的帮助来表达他的感受。在不同的情景中,帮孩子标记不同的情绪——“给情绪命名”,是帮助孩子感觉被“听到”的最佳方式之一,这样他们就会冷静下来。

孩子发烧哭闹的时候,可以告诉他:“因为身体不舒服,你很难受,是吗?”

不能继续吃糖的时候,可以告诉他:“妈妈不让你吃棒棒糖,你很沮丧,是吗?”

看到跷跷板上有别的小朋友,他又哭又闹,你可以告诉他:“等待的过程让你觉得很不耐烦,是吗?”

当孩子能将自己内心的感受与这些情绪的名字联系起来时,他才能真正学会多元化的表达,而不是只用“哭”这一种方式。孩子的表达技能越熟练,你们之间的沟通越无障碍。

我气CC不肯勇敢上试听课的时候,她能哭着告诉我:“因为里面的小朋友都不认识,我很紧张。”

我气她太小气不肯跟好朋友分享玩具时,她能告诉我:“我也想让朋友玩,但这是妈妈刚买的,担心朋友会弄坏。”

很多次我被气得想发脾气时,听到孩子的声音,一下子就平静了。

其实我们不怕孩子哭,怕的是不知道她为什么哭,不知道如何安慰,不知道作何建议。

4.我并不是忽略你的要求,而是我不确定你想要我做什么

在公园里玩耍时,如果你对孩子说:“不要跑。”那么你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十有八九会发生。因为对于两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想法非常简单。你对他说“不要跑”,他们会将重点放在“跑”上。其实不是娃故意唱反调,而是大多时候他根本无法理解大人的意思,不确定大人究竟要让他做什么。(孩子心里苦,但孩子不知道怎么说。)

当我们说“停止”或“不要”时,孩子需要对我们的请求进行“双重处理”。

首先,他必须明白你不想让他做什么:不要跑。

然后,他必须把它转化为你想让他做的事情:停下来。

这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是很困难的。孩子无法直接将“不要跑”“停下来”和“慢慢走”画等号,于是就只能直接忽略这些复杂的话。相反,如果你直接说“慢慢走”,可能效果要好得多。所以,我们在和孩子沟通时,尽量简单直接些。用简单明了的、能让孩子理解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意思。

比如,“不要用勺子敲桌子!”换成:“不用时,要把勺子放在桌子上,让它像小飞机一样降落在你的旁边。”“不要跑!”换成:“走慢一点,想象我们跟小乌龟一样!”

当我们改变了自己的方式,孩子也一定会有所改变。 WGOj+RisUOpT2RfEZ2SFv1zeOJhKyXzYV+l/fqIdhKdHWtGN4JS0vI3xecR4cxt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