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当情绪游走在崩溃的边缘,你拿孩子撒过气吗

有妈妈曾给我发来这样一条视频:在短短45秒的视频中,三岁小女孩被妈妈疯狂扇耳光,手部、背部、胸部无一处幸免,小女孩N次被击倒,一次次站起来又一次次被打趴下。

视频中你不仅能听到哭声、骂声,还能听到很响亮的巴掌声,隔着屏幕都感觉到了疼。

视频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和声讨,随着事情的发酵,当地民政局介入调查:据该女子介绍,打女儿是因其不好好吃饭,而发布掌掴视频是为刺激丈夫回家。有报道称,孩子爸爸常年在外务工不回家,妈妈独自带娃,身体和精神压力过大,才做出了这样极端的行为。无论什么原因,这样家暴式的打孩子肯定都是一百个不对。

我能理解女孩母亲的心酸与苦楚,尤其是在C爸下乡的那段时间,我独自带娃也有过多次的崩溃和歇斯底里。因此,很多时候,孩子不过是一个导火索,甚至直接沦为了“出气筒”。妈妈爆发是因为自己的气没处撒,又或者完全就是在撒给别人看!这背后所隐藏的,往往是没人管、不理解、不支持、误解、冤枉……

所以,当情绪游走在崩溃的边缘,忍不住想拿眼前的孩子撒气时,该怎么办?

三个问题带你走出“泥潭”。

1.我为什么生气

没有一次怒气是莫名其妙的,细想它都有原因。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问自己,也要回答自己——内心深处真正让你爆发的那个原因!如果不正视这个问题,一旦心里不痛快,就冲孩子一顿发火,那真的就是无理取闹、无可救药了。

拿CC抢玩具的例子来说,因为意识到我自己的问题之后,这样的情况几乎就没再出现了。如果当时我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我是为什么生气,或许就不会出现强硬地掰开CC的手指拿出玩具,也就不会出现后边的大喊大叫。我是真的因为CC抢小朋友玩具而生气吗?不是!我是因为警告她之后她仍然不听我的话,而旁边的妈妈等着看我如何处理,甚至还有很多画外音:“嚯,这孩子脾气可真大!”这种外人面前管教无力的羞愧,让我觉得颜面尽失,足以让我掰开她的手指,逃离现场。

说到底,我并没有为CC,也没有为对方小朋友着想,我是为了我自己下不来台的面子。如果当时我意识到这一点,放下自己的脸面重新处理问题的话,我会首先向对方小朋友和家长表示歉意,也为CC争取一点还回玩具的时间,比如拿自己的玩具给对方玩,先解决眼下的僵持,再跟CC好好沟通。真想处理的话,解决问题并不难。

2.生气是因为孩子吗

这个问题很简单,也很重要,直接决定着后边要如何处理。

就两个选项。

是——看A;

不是——看B。

A.我除了吼他、打他,还可以怎么做?

如果你的答案跳到了这里,那么恭喜,你进入了一个很大的命题,那就是孩子犯错、不听话,父母想发火或已经发火怎么办?

虽然我们总是强调父母心境平和对养育孩子的重要性,但即便当了父母,我们首先也是个人啊。让我们只能有喜不能有怒,只能温柔坚定不能发火发怒,那为人父母一场,也太憋屈了吧。关键是没几个人能做到啊!所以说,学习“发火的正确打开方式”很重要!

B.不是因为孩子,就不能拿孩子撒气,又该怎么办?

(1)找当事人

其实很多妈妈拿娃撒气,都曾有过开篇那位妈妈的心理——发布掌掴女儿视频是为刺激丈夫回家。有时候我们是撒气给别人看的。尤其是当我们的辛苦不被理解、不被分担时,自己说自己累显得矫情,那么就会用“自己累到情绪崩溃的状态”告诉我们想告诉的人:孩子很难带,我很累。

C爸刚下乡的时候,我没少在公号里发牢骚。头一周特别不顺,差点被逼疯。本来家里的带娃强将突然“离岗”,就让我措手不及,结果CC和DD还轮番出状况。最后我在辅导CC写作业但她一直拖延,我无法顺利哄睡DD的时候终于爆发了!

大半夜我就给C爸打过去了电话,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崩溃式发泄。真的是“你没机会(亲眼)见我崩溃,我也要创造机会(远程)让你见我崩溃”。其实说白了,我就是不愿意C爸下乡,就是嫌他不能和我一起照顾孩子,就是想让他知道,我多辛苦。

后来经过C爸的远程开解并主动提供解决办法(周末他带娃、我休息,工作日远程给CC辅导作业、读故事),让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的情绪便很快好转了,几分钟后我又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妈”,继续辅导老大作业和哄睡老二。

所以,去找当事人,这是非常直接的一个方法,无论你生气的对象是谁,什么原因,和对方敞开了说,好好沟通,哪怕是把气撒给他,也比撒给孩子强。

(2)给自己换个空间

这也是我屡试不爽的一个方法,尤其是第一条操作不了时。

有条件的话最好是出门,跳出眼前这个剑拔弩张的空间,扔个垃圾、楼下走几圈,回来情绪立马就舒缓开了。出不了门,被俩娃逼疯的时候,我就躲去厕所,坐在马桶上看会儿小视频、刷会儿微博,或者随便干点啥。十来分钟之后,心情好些了,出了厕所这道门,我又能待我儿如初恋了。当你从之前那摊泥里抽离出来后,你会发现,泥还是那摊泥,但你不再被它辖制。

还是那句话,这些方法虽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但却可以缓解游走在崩溃边缘的情绪,不至于在爆发的瞬间殃及孩子,也不至于事后后悔。

(3)向孩子说明情况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被殃及是因为正好撞在枪口上。本来妈妈心情就不好,孩子还故意犯错、捣乱、不依不饶等,挨打挨骂那不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嘛!

其实为了避免这一步的发生,我们可以先出手。比如先告诉孩子你遇到了什么事情,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你希望他能如何配合和帮助你。不要总觉得他是个小孩,孩子虽然小,但他们的情绪感知力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强大得多。

有时候我工作多或遇到困难,可能回家后带CC一起玩的兴致就没那么高。我就会坦白说:“今天妈妈很累,心情有点不好,不想陪你玩积木,也不想读很多绘本。”她就会跟我说:“那我今天一定自己收玩具,不惹你生气;睡前故事讲一本就可以啦,明天心情好再多讲几本。”甚至在她还不到两岁时,我因为某件事被气哭了,她竟然用小手来帮我擦眼泪,还站起来抱住我。虽然不会说太多,但她能感受到我的情绪,知道安慰和帮助我。

正确地谈论情绪(非抱怨),并不会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反而是在告诉他生气、难过都是很正常的,人人都会有,与此同时也教会了他如何面对负面情绪,以及如何理解他人。

没有一位母亲是容易的,每个人养育孩子都会遇到崩溃的时候,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拿孩子撒气的理由。如果我们不去复盘、不去反思,那么下次永远不会有任何改变,我们还是会陷入“情绪来了—忍不住了—拿孩子撒气—撒完后悔”的魔圈。只有在一次次反省和复盘中去察觉自己的问题,下一次才能有所缓解。跟着我一起试一试这些方法,你会发现,冲孩子发脾气的次数至少可以减半。 LxCLshODyKc8YlETYIDi4Jj1HKHNpbBo3waG6PwInzcnfsDGiyaXrNBQrTfvj+9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