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训,掌握胸部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能够区分同一部位不同经脉的腧穴,在操作中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腧穴。
橡皮筋、记号笔、酒精棉球等。
俞府(KI 27):在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中府(LU 1):在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注1:先确定云门(LU 2),中府即在云门(LU 2)下1寸。
注2:横平内侧的库房(ST 14)、彧中(KI 26)、华盖(CV 20),四穴略呈一弧形分布,其弧度与第1肋间隙弧度相应。
膻中(CV 17):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天池(PC 1):在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
大包(SP 21):在胸外侧区,第6肋间隙,腋中线上。
注:侧卧举臂,在6肋间隙与腋中线的交点处。
日月(GB 24):在胸部,第7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
注1:乳头直下,期门(LR 14)下1肋。
注2:女性在锁骨中线与第7肋间隙交点处。
1.体表解剖标志 锁骨、锁骨下窝、第1肋间隙、第4肋间隙、第6肋间隙、第7肋间隙、乳头、腋中线。
2.体表骨度分寸 两肩胛骨喙突内侧缘之间12寸;两乳头之间8寸。
常规取穴方法
实训对象取仰卧位或正坐位。锁骨下缘处取足少阴肾经的 俞府 ;锁骨外端(肩峰端)下缘三角形凹陷处取手太阴肺经的 云门 ;从云门直向下,摸至与第1肋间隙平齐处取手太阴肺经的 中府 ;乳头外侧旁开1寸,第4肋间隙处取手厥阴心包经的 天池 。
实训对象取仰卧位,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交点处(平第4肋间)取任脉的 膻中 。
实训对象取侧卧位,上臂外展,于腋中线与第6肋间隙交点处取足太阴脾经的 大包 ;在乳头直下,向下寻摸3个肋间,即为第7肋间,此处取足少阳胆经的 日月 。
大椎(GV 14):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定喘(EX-B 1):在脊柱区,横平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0.5寸。
注:大椎(GV 14)旁开0.5寸。
肩井(GB 21):在肩胛区,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
夹脊(EX-B 2):在脊柱区,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
天宗(SI 11):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
风门(BL 12):在脊柱区,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肺俞(BL 13):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心俞(BL 15):在脊柱区,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至阳(GV 9):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膈俞(BL 17):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肝俞(BL 18):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胆俞(BL 19):在脊柱区,第10胸推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脾俞(BL 20):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胃俞(BL 21):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膏肓(BL 43):在脊柱区,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注:本穴与内侧的厥阴俞(BL 14)均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水平。
1.体表解剖标志 第7颈椎棘突、肩峰、肩胛冈中点、肩胛骨下角、第1~12胸椎棘突。
2.体表骨度分寸 肩胛骨内侧缘到后正中线为3寸。
常规取穴方法
实训对象取正坐位,在肩胛部,先定出肩胛冈,在冈下窝中央凹陷中与第4胸椎相平处取 天宗 。
实训对象取俯伏位,低头,可见颈背交界处有一高凸的椎骨棘突,随头部左右摇动而转动者为第7颈椎棘突,在其下凹陷中取督脉的 大椎 ;大椎旁开0.5寸取经外奇穴 定喘 ;从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到肩峰最外侧点,两点连线的中点取足少阳胆经的 肩井 ;自大椎向下依次标记第1胸椎棘突下至第5腰椎棘突下,各棘突下旁开0.5寸为经外奇穴 夹脊 ,一侧17个穴位;上肢自然下垂,肩胛骨下角连线约平第7胸椎棘突,下缘凹陷处取督脉的 至阳 ;从第7颈椎棘突依次向下推摸,可触及第2、3(第3胸椎棘突与肩胛冈内端相平)、5、7(第7胸椎棘突与肩胛骨下角相平)胸椎棘突,在各椎棘突下旁开1.5寸(后正中线至肩胛骨内缘连线的中点)的垂线上依次取足太阳膀胱经的 风门、肺俞、心俞、膈俞 ;先触及肩胛骨下角,推摸与其相平的第7胸椎棘突,从第7胸椎棘突依次向下推摸,可触及第9、10、11、12胸椎棘突,在各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垂线上依次取足太阳膀胱经的 肝俞、胆俞、脾俞、胃俞 ;从第2胸椎棘突下推摸至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在肩胛骨内缘的垂线上(后正中线与肩胛骨内缘的连线为3寸)取足太阳膀胱经的 膏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