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头面部常用腧穴定位

【目的要求】

通过实训,掌握头面部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能够区分同一部位不同经脉的腧穴,在操作中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腧穴。

【器材用具】

橡皮筋、记号笔、酒精棉球等。

一、面部常用腧穴

【基本知识】

(一)腧穴定位

阳白(GB 14):在头部,眉上1寸,瞳孔直上。

印堂(GV 29):在头部,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

注:左右攒竹(BL 2)连线的中点。

攒竹(BL 2):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

鱼腰(EX-HN 4):在头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丝竹空(TE 23):在面部,眉梢凹陷中。

注:瞳子髎(GB 1)直上。

睛明(BL 1):在面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

注:闭目,在目内眦内上方0.1寸的凹陷中。

承泣(ST 1):在面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瞳孔直下。

瞳子髎(GB 1):在面部,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

球后(EX-HN 7):在面部,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注:承泣(ST 1)的稍外上方。

四白(ST 2):在面部,眶下孔处。

迎香(LI 20):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巨髎(ST 3):在面部,横平鼻翼下缘,瞳孔直下。

颧髎(SI 18):在面部,颧骨下缘,目外眦直下凹陷中。

颊车(ST 6):在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

水沟(GV 26):在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口禾髎(LI 19):在面部,横平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鼻孔外缘直下。

地仓(ST 4):在面部,口角旁开0.4寸(指寸)。

承浆(CV 24):在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素髎(GV 25):在面部,鼻尖的正中央。

(二)常用体表解剖标志和骨度分寸

1.体表解剖标志 眉头、眉梢、瞳孔、眼球、眶下缘、眶下孔、目内眦、目外眦、鼻翼、鼻唇沟、口角、咬肌、颧骨、颧弓、下颌角、下颌切迹、下颌骨髁状突、颞浅动脉、人中沟、颏唇沟。

2.体表骨度分寸 眉心至前发际为3寸。

【实训方法】

常规取穴方法

实训对象取仰卧或正坐位,闭目。目内眦内侧0.1寸再向上0.1寸处取足太阳膀胱经的 睛明 ;睛明直上,两眉头凹陷中即足太阳膀胱经的 攒竹 ;两攒竹连线中点取督脉 印堂 ;眉毛中点取经外奇穴 鱼腰 ;眉梢外侧的凹陷处取手少阳三焦经的 丝竹空 ;目外眦外侧,眶骨外侧缘凹陷中取足少阳胆经的 瞳子髎

实训对象取仰卧或正坐位,两目平视。瞳孔直上方,眉毛上1寸处取足少阳胆经的 阳白 ;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取足阳明胃经的 承泣 ;在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取经外奇穴 球后 ;眶下孔凹陷中取足阳明胃经的 四白 ;横平鼻翼下缘处取足阳明胃经的 巨髎 ;平口角处取足阳明胃经的 地仓 ;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取手太阳小肠经的 颧髎 ;手按于下颌角,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处取足阳明胃经的 颊车

实训对象取正坐位。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取督脉的 水沟 ;在水沟穴的平行线与鼻孔外缘的下垂线交点处取手阳明大肠经 口禾髎 ;实训对象微笑显示鼻唇沟,于沟中平鼻翼外缘中点处取手阳明大肠经的 迎香 ;颏唇沟中央凹陷处取任脉的 承浆 ;鼻尖正中取督脉的 素髎

二、前头部常用腧穴

【基本知识】

(一)腧穴定位

头临泣(GB 15):在头部,前发际上0.5寸,瞳孔直上。

注:两目平视,瞳孔直上,正当神庭(GV 24)与头维(ST 8)弧形连线(其弧度与前发际弧度相应)的中点处。

头维(ST 8):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上星(GV 22):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百会(GV 20):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注1:在前、后发际正中连线的中点向前1寸凹陷中。

注2:折耳,两耳尖向上连线的中点。

四神聪(EX-HN 1):在头部,百会(GV 20)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共4穴。

注:后神聪在前后发际正中连线的中点处,前顶(GV 21)后0.5寸为前神聪。

(二)常用体表解剖标志和骨度分寸

1.体表解剖标志 瞳孔、眼球、额角发际、耳尖。

2.体表骨度分寸 前发际至后发际为12寸;前额两发角之间为9寸。

【实训方法】

(一)常规取穴方法

实训对象取正坐位。在头部前发际上0.5寸,瞳孔直上,两目平视,正当督脉神庭与足阳明胃经头维弧形连线(其弧度与前发际弧度相应)的中点处取足少阳胆经的 头临泣 ;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取 头维 ;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取督脉 上星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连线中点前1寸,即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取督脉 百会 ;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取经外奇穴 四神聪

(二)简便取穴方法

百会:实训对象取正坐位,微低头,折耳向前,两耳尖连线与头正中线交点处。

三、侧头部常用腧穴

【基本知识】

(一)腧穴定位

下关(ST7):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

注:闭口,上关(GB 3)直下,颧弓下缘凹陷中。

耳门(TE 21):在耳区,耳屏上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注:微张口,耳屏上切迹前的凹陷中,听宫(SI 19)直上。

听宫(SI 19):在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注:微张口,耳屏正中前缘凹陷中,在耳门(TE 21)与听会(GB 2)之间。

听会(GB 2):在面部,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注:微张口,耳屏间切迹前方的凹陷中,听宫(SI 19)直下。

翳风(TE 17):在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翳明(EX-HN 14):在颈部,翳风(TE 17)后1寸。

太阳(EX-HN 5):在头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注:丝竹空(TE 23)与瞳子髎(GB 1)连线中点向外约一横指处。

(二)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颧弓、下颌切迹、耳屏上切迹、耳屏间切迹、下颌骨髁突、耳屏、目外眦、眉梢。

【实训方法】

(一)常规取穴方法

实训对象取正坐位。在耳前方,当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取足阳明胃经的 下关 ;耳屏前与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之间凹陷处取手太阳小肠经的 听宫 ;在听宫直上,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处取手少阳三焦经的 耳门 ,张口时此处凹陷明显;耳屏间切迹前可触及一骨,即为下颌骨髁状突,当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凹陷中取足少阳胆经的 听会 ,张口时此处凹陷明显;耳垂后方,当乳突和下颌角之间凹陷处取手少阳三焦经的 翳风 ;下颌角与乳突骨中间耳垂后凹陷中先定翳风,翳风后1寸取经外奇穴 翳明 ;眉梢与外眼角的连线中点向后约一横指,目眶骨外侧凹陷中取经外奇穴 太阳

(二)简便取穴方法

下关:实训对象取正坐位,耳屏前约二横指(食指、中指并拢),颧骨下凹陷中,张嘴时骨头突起凹陷消失处。

四、后头部常用腧穴

【基本知识】

(一)腧穴定位

哑门(GV 15):在颈后区,第2颈椎棘突上际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注1:先定风府(GV 16),再于其下0.5寸取本穴。

注2: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天柱(BL 10):在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风府(GV 16):在颈后区,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注:正坐,头稍仰,使项部斜方肌松弛,从项后发际正中上推至枕骨而止即是本穴。

风池(GB 20):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注:项部枕骨下两侧,横平风府(GV 16),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两肌之间凹陷中。

(二)常用体表解剖标志和骨度分寸

1.体表解剖标志 第2颈椎棘突、斜方肌、后发际、枕骨、胸锁乳突肌。

2.体表骨度分寸 耳后乳突之间为9寸。

【实训方法】

常规取穴方法

实训对象取俯卧或俯伏位。在后项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形成一凹沟,在此凹沟的上端,或沿项后斜方肌外缘向上推至推不动处,与风府相平处取足少阳胆经的 风池 ;在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当项后斜方肌外侧缘取足太阳膀胱经的 天柱 ;实训对象正坐,头稍仰,使项部斜方肌松弛,先从项后发际正中上推至枕骨而止,即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取督脉的 风府 ;风府下0.5寸即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取督脉的 哑门 4uXFLyLskMD9pnxdiW+ORBYkUviXNyJkN20ETQnSVb63moOqIvMOcOTlYk2c+0S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