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的人与你刚建立关系时,会表现得超级热情,超级能付出,或对你有超级好的评价。如果遇到这样的人,最好有一点防备,因为他们很容易对你超级失望、有超级差评,乃至有超级恨意。

这种逻辑的深层含义是: 我超级好,所以你不能拒绝我;你超级好,所以不能拒绝我。 这是对被拒绝的恐惧。一旦关系中有拒绝性的信息,就有了“坏”出来,而“坏”,是必须被消灭的,因此衍生出了破坏性。

这时,你需要与他适当地拉开距离,让他一开始就感受到距离的存在。否则,你如果迎合他,给他假象,让他觉得你与他已经非常亲近了,甚至如亲人般,那你想拉开距离时,他就容易受伤,甚至暴怒。

瞎大方,也不会换来尊重。因为,这时你是在允许对方剥削你,而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容易让剥削者感知为“我比你强”。例如,一位太渴望剥削别人的女士说:“谁对我好,我就会鄙视他。”后来想想,她说得非常有道理,因为那些对她好的人,常常任由自己的边界被入侵、尊严被侵犯。这样的好,的确软弱而没有力量,会让人看不起。所以,如果你以软弱的好对别人,就别指望换得对方的爱与尊重。相反,你容易被蔑视和剥削。

太讨好你的人,最后多是很难相处的。他们就像在放债,会想办法讨回,并且因为他们会放大自我的价值,有时还成了“放高利贷的”。

规则、边界和约定很重要,活在边界清晰的契约中,这种感觉比较清爽吧。相反,一切都借助道德的名义,那常常是为了剥削,而且黏稠、混乱。

轻易满足别人要求的人,常常是不能提哪怕一点要求的人。 在他们的内心有一个总被拒绝的内在小孩,这使得他们不敢提要求,因为被拒绝会引起强烈的羞耻感,甚至想死。无形中,他们也会将这个内在小孩投射到别人身上。所以,不能拒绝别人,一方面是可怜别人,另一方面则是觉得一旦拒绝对方,就会升起无边的仇恨。

所以,事情总是配对出现的。一个总是扮圣人的人,会找一个总在提要求,而且很少感恩的人。如此一来,扮圣人的人内心的矛盾就变成了现实的矛盾。通过调整现实的矛盾,可以调整内心,虽然这不容易。

这种关系能够维系,是因为他们除了相互粘连、相互折磨外,那个很容易提要求的人可以向外冲,向世界索要,以此打开他们的局面;那个扮圣人的人则可以比较好地收拾局面,成为他们世界里的稳定剂。

懂事,或许是很深的绝望,是孩子觉得父母(最初是妈妈或第一照顾者)无论如何都听不到自己的声音而产生的绝望,也或许是有很深的恐惧——父母所说的“别出事,别惹事,惹了我们摆不平”。

若孩子在外面遇到挫折,回家也同样受挫,他就会觉得无处可去,会陷入绝望。在极少数情况下,绝望会让他心如磐石。这份坚硬能让他在社会上生存,但这对孩子来说是很深的伤害。

太容易道歉,太容易内疚,太容易说“对不起”,其功能是,避免被对方攻击。但这也“封”了对方表达不满的空间,而真实、饱满的关系需要双方坚持自己的立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沟通。所以,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你可以试试不急着道歉,让关系变得更有张力,让对方与你的不满和敌意有空间流动。

超级好人最失败的地方,是在伴侣关系上。好人藏着这样的逻辑:我为你付出了一切,你要爱我。这种对爱的渴求,自然会在伴侣关系中达到顶峰。可是,伴侣关系的根本逻辑是亲密。亲密,只能通过真实和敞开才能得到,付出却没有这个功效。并且,好人的好,其实还藏着根本性的防御:真实的我是“坏”的,是没有人爱的;我若想得到爱,就必须摒弃真实的自己,而成为一个好人。但这个好人是虚假的。面对一个虚假的人,我们没有办法对他产生爱与亲密。所以,好人越好,他们与伴侣的关系就越疏远。我们必须牢记这一点:对别人好,可以赢得认可与尊重,但若想与人变得亲密,只有一条路——真实和敞开。 pyth9ageg342PUEjSixeCq/AdHnaaHEcHm5zXpgDtej9vpcWLIlrbE4LNci5729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