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走过的路,似乎让我特别吃力的事不太多,但人生哪有真正轻松的事呢?只是我的人生目标定得没那么高而已。
人们总说,幸福感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自己定位和要求的高低,人的自信程度也取决于你是否把自己放在了适合的位置上。
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有多优秀,所以也就没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和不平衡。一个人的性格是天生的,与原生家庭有关。我从小吃的苦相对较少,虽不是家财万贯,但的确是从来没有吃不饱饭的时候,所以,内心的稳定感、安全感会比较多,对物质、金钱的欲望就没有那么高。我从小就知道,我所拥有的不是争抢来的;同样,那些不属于我的,也不是争抢就能得到的,比较能顺其自然。长大后独自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听到过也看到过一些人不遗余力、不择手段地往上爬,爬到一定的程度回头看,其实又回到了原点。
我自信的原因是我能够摆对自己的位置,很早就知道自己不可能达到某种巅峰。不要去和别人比,那些比你优秀的人,他的能力和精力,可能是你远远达不到的,我也不盼望成为那样的人。就像有的时候朋友开玩笑问:“你想当院士吗?”我说:“那我是想死。”我自己知道,我再努力,99%也是当不上的,却凭空给自己增加了好多的痛苦,何苦呢?更何况我是一个比较“虚荣”的人,半吊子水不懂装懂地站在上面,一问三不知,太丢脸了,所以如果能力达不到就不要去装。
我自认为我最大的优点就是不装。一个人要装成不是自己本来的样子,得费尽心思去编织一个又一个谎言,而当“人设”崩塌后,还得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这对我来说是不能忍受的。
我想,对很多人来说,找准自己的位置是最难的。但是每个人把自己定位清楚,就会知道自己要什么,也就能成为一个不容易被别人影响的人。
好在父母对我也没有过高的期待,他们体验过人生巅峰的感觉,所以对子女的人生有更多的包容,只要我们自己觉得人生还算幸福、不那么凄苦就够了。
从小到大,父亲只强迫我做过两件事,一是学医,二是出国。我高中时擅长理科,逻辑思维不错,理想是当个工程师;我妹妹擅长文科,外语、口才、文学都很突出。但父母都是医生,他们真正以自己的职业为豪,认为当医生受尊重,能帮助别人,能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而且很快能看到效果,尤其适合女孩子,于是半强迫我们姐妹俩都学了医。
如果说有这样一位父亲,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实际好处,我想,他的确给了女儿一定的保护,让我们在现实的社会中,可以尽可能避免受到一些无谓的伤害或遭遇不公平,也给了我们一个可以不那么功利的空间,可以从容不迫地按自己的节奏来成长。
父亲还常对我们说,帮助别人是因为自己有能力,而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感谢;做一件事情,也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或某些实在的好处,而是真正想做这件事。
有一句俗语说,父母的格局是孩子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父母带给我的东西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给我带来了看问题、看世界的一个更高的起点和更宽广的视野。
我觉得每个人是什么状态无关紧要,关键问题是自己认为什么是幸福,有些看起来挺傻的女人反而更幸福,只要不是装傻。
很多女人有强烈的物质欲望,虽然可能会比较累,但如果她得到了,至少体会过狂喜的感觉;有些女人怕失去、怕老去,而我认为不论怕不怕,青春都会逝去,这是自然规律。我没有怕过什么,甚至在有病人闹事时,我也是站在最前面;我没有特别想要而又得不到的东西,也没有什么放弃后觉得特别遗憾的,人生好像从来没有大喜大悲过。
我的生活可能太寡淡了,就像讲课一样,太平淡对听众就没有吸引力了,但我自己的确是很轻松的,毕竟人不是活在给别人观看的舞台上,最终还是自我的认同。
至于走到现在,我幸福吗?我觉得还没有什么结论。任何一个人在这世界上都会有觉得还不错的地方,不如意也十之八九,我想,只要自己的要求不那么高,不如意就会少一点,如意则能稍微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