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病人的眼泪发财。”
这是我刚考上医学院时,我的姥爷对我说的一句话,我铭记在心。姥爷活到了100岁!
我特别敬佩姥爷,他家在旧社会是“富农”,这是有一定年龄的人才懂得的名词。尽管他抗战时期就参加了革命,但也因出身成为“四清”和“文革”中被批斗的对象,吃尽了苦头。我的父亲是军人,我在部队长大,十三四岁时有一次参军的好机会,但由于姥爷的出身,我没能如愿,这成了我多年的一大遗憾。10年后,我考取军医大学的研究生,靠好政策和自己的努力,终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
当我真正成为一名医生时,姥爷感到特别欣慰!他认为,医生这个职业永远是帮助别人的,是真正的“先生”。
我是爱憎分明的人,有时候会因患者的任性无礼而生气,但我是医生,只要他们来向我求助,我就会抛弃杂念,用我的专业知识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现在门诊病人太多,正常工作时间根本看不过来,所以不得不经常限号、拒绝加号,这肯定会让有的患者不满意。实际上,每拒绝一个患者,我心里都不好受,觉得是拒绝了一个生命的求助。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我不得不狠下心来拒绝加号,我需要给自己划定一个界限,因为只有精力充沛,才能高质量地、更长久地帮助别人。
我父亲是因尿毒症去世的。直到现在,我的心都隐隐作痛,虽然他发现尿毒症的时候已经晚了,但总觉得对父亲的去世,自己负有很大的责任。尿毒症是一种慢性病,只要坚持并规范地做透析,是可以维持的。可是我过于专注自己的工作,没能足够重视他的病情发展。如果我能帮他把高血压控制得更好,如果我能多请假回去照顾,如果我能为他的保健考虑得全面一些,也许他就不会这么早离开了,也许还能多活几年。
很多医生和我一样,对自己的病人很用心,对家人的健康问题反而重视不够,总觉得不会太严重,总觉得自己还有时间去关注。我那几年脑子里就是一根筋,没想到父亲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后果。那段时间,我也经常回家,给父亲制订完治疗方案、委托给家人和当地医生后就赶回北京。最后一次是因为病房重症患者多,只在家待了两天,可是没想到不久又出了问题。等我再赶回去,已经来不及了……
我内心一直是十分愧疚的,照顾了那么多人,却没能照顾好自己的父亲!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会把家人放在更重一些的位置。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爱,还能爱谁?家人是一个人生命当中很重要的部分,工作可以一丝不苟、专心致志,但决不能忽略家人。
我最庆幸的事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找到一个自己热爱的、可以为之终生努力的职业,对我来说,就是当一名医生!尽管这个职业非常特殊,充满责任、挑战、艰辛、风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必须不懈地学习和提高。一名好医生,一定是一个善于学习进取的人。我从协和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后,成为解放军总医院建站最早的博士后,接着又到欧美做了4年,光博士后就做了3站。经年历久的紧张学习、诊疗、科研、带教,不能说不辛苦,但我无怨无悔、乐此不疲。
人如果有来生,我仍愿选择做一名医生,因为我生来就是为当医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