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五章

九州宝鼎镇华夏
王朝更替各兴衰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公元前403年) 春正月,王城洛邑。

清晨,乌云沉沉,厉风不停地呼啸着。整齐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将王城画成一个个方格,似巨网一般罩在大地上。大道两旁栽种着高大的松柏,苍翠挺拔,随风发出一阵阵瑟瑟的声响。松柏之后,层层屋顶若隐若现,或高或低,高者青瓦覆盖,低者茅草遮掩。高屋所居者,是王室宗族、卿士大夫、富商巨贾;低屋所居者,是衰微之族、贫寒贱民。

王城正中,是周天子的王宫,宫中殿阁重重,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部中间是为朝会诸使大臣们的朝堂,左边是祭祀王室祖先的宗庙,右边是祭祀土地的社稷之坛。后部又分为六寝六宫,是周天子和众多后宫姬妾们的起居之地。

一声洪大而又沉闷的钟鸣声自王宫中传出,回响在整座王城上空。钟鸣声连响了九下,方才停止,王城新的一天开始了。

随着钟鸣声,一辆辆高大的驷车 (四马所拉之车) 隆隆从街巷中驰了出来。无数只雀鸟被车行声惊起,呼啦啦飞过王宫的重重殿阁,飞过王室宗族、卿士大夫、富商巨贾的华贵高屋,飞过贫寒贱民的灰黑茅屋,一直飞到了生满衰草的朽败城墙上。

众多的驷车行至王宫前停下来,王室宗族、卿士大夫们走下高车,依身份尊卑、官爵高低,鱼贯进入王宫,先进入朝堂中对周威烈王行过朝见大礼,然后在太祝 (主管祭祀仪式的官员) 的引导下,恭敬地跟在周威烈王身后,神情肃然地步入宗庙大堂中。

每年今日,是周王室祭祀祖先大典的举行之时。在周王室所有的祭祀大典中,对宗庙的祭祀最为肃穆庄重,任何一代天子都不敢有丝毫忽视。

宗庙大堂的神台正中,供奉着天帝的神位,紧挨着天帝的神位是为周室始祖后稷。周室子孙代代相传,后稷原名“弃”,是天帝的儿子,周室后代,亦为天帝的后代。

天帝和后稷一样,都是周室的祖先,故历代周王,俱号为“天子”。周王即是至高无上的上天,上天即是至尊至贵的周王,上天和周王已合为一体。后稷之下,是公刘、太王、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等周室历代著名贤王的神位。

神位之下的祭台上,排列着闻名天下的九座三足青铜宝鼎,鼎形庄严凝重,鼎身刻满日月龙凤山川鸟兽星辰云雷水泽草木等花纹,象征着天地万物尽在其中。九座青铜宝鼎是周王室代代相传的至宝,是周天子震慑天下的“神器”。

传说上古圣王大禹治水有功,天下归心,获得万方诸侯的拥戴,共同采集铜矿,费千万人之力,铸造了九座青铜宝鼎,代表天下九州献给了大禹。

大禹以九座青铜宝鼎盛满九州诸侯所献的各种贡品,祭祀至高无上的天帝,表示他的权力来自天帝,他是在代替天帝统治人间,他将因此永远受到天帝的保佑。从此,九鼎成为人间君王的至宝。

九座宝鼎既已归于周天子,丰厚的贡品也就深藏在了周天子的府库之中,供周王室用来赏赐臣下,尽情享用。当然,周王室在享用贡品之前,绝不会忘了向天帝行以隆重的祭祀大典,感谢天帝赐给的福禄。在祭祀大典举行之时,每座青铜宝鼎中会象征性地放进各种相应的贡品,以显示周王室对天帝的孝顺恭敬之意。

在周王室兴盛的武王、成王、康王时代,天下诸侯朝贡的贡品一车车不断地从四面八方驶向洛邑,九鼎中的贡品总是装得满满的,一样不缺。康王之后,周王室的功德日渐衰落,许多诸侯拒不朝见周天子,鼎中的贡品也因此少了许多。

到了周幽王 (公元前781年—前771年在位) 时,因烽火戏诸侯,失信天下,游牧之族的犬戎等部落蜂拥而至,攻破了周王室的国都镐京。堂堂的周天子亦被犬戎杀死,“宗周”竟至覆灭。周平王姬宜臼失去了面对危难的勇气,彻底丢弃了祖宗的兴盛之地,将洛邑当作了周王室的唯一都城,以致天下诸侯更加不把周天子放在眼中。

自周平王之后,史称“东周”,与此相对,周平王之前,则称为“西周”。从此以后,每逢到了祭祀祖先的大典举行之时,九鼎中就见不到什么贡品了。天帝和周王室列祖列宗所能享受的“贡品”,只是周王室献上的“祭肉”等物。

九州诸侯十之八九已不再朝见周天子,更不听从周天子的号令,互相间攻城略地、杀戮不休,弱肉强食、犯上作乱之事层出不穷,礼仪崩坏,混乱不堪。

众夷狄之族乘机从北方的草原大举南下,四处攻掠中原各诸侯国。渐渐地,大片中原的农耕之地变成了夷狄之族的游牧草场,无数中原百姓流离失所,无处可栖,或在哀号中饿死草野,或铤而走险,沦为“盗贼”。直到周庄王 (公元前696年—前682年) 时,齐桓公即位图霸,任用管仲、鲍叔牙,以“尊王攘夷”号召天下,才使得周王室的衰落有所“改观”。

周王室虽然日渐衰弱,九座宝鼎却依然庄重地立于周王室的宗庙中。可是九座宝鼎究竟能在周王室的宗庙中存留多久呢?每一代周天子都在心中想着这个不愿去想,又不能不去想,而且谁也不敢深想下去的疑问。

周威烈王自继位以来,一样受着这个疑问的折磨,偏偏又不能将这个疑问说出。每逢到了宗庙的祭祀之日,周威烈王心中就沉甸甸地压着一块巨石匍匐在天帝祖宗的神位之下,也不敢向九座宝鼎多望上一眼。

九座宝鼎中黑沉沉的空无一物,已空了两百年。九鼎为“天授神器”,只有九州诸侯进献的贡品,方可放在其中。长此下去,天帝还会佑我“成周”吗?周威烈王跪倒在天帝祖宗的神位下,不由自主地在心中问着自己,觉得那块压着他的“巨石”更加沉重,他几乎喘不过气来。周威烈王身后的王室宗族、卿士大夫们亦跪倒了下来,行着磕拜大礼。

跪在最前面的是周天子和左右辅臣周、召二公,其后众人凡为王室宗族者,依着与周天子血统的远近,按次排列。众王叔、王子排在前面,离周天子血统稍远者,纵然辈分极高,也得排在后面。凡为朝中臣子者,则依着上卿、中卿、下卿、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九级官爵按次排列,上卿最前,下士最后。

天上的乌云更低地压了下来,厉风亦愈来愈强劲,刮得屋顶的青瓦呼呼作响。

“唰——”一道耀眼的闪电突破乌云,直射向周王室的宗庙。“轰——”紧接着一声闷雷,在庙堂上空炸开。

“唰——唰——唰……”一道道闪电宛若苍龙一般翻滚在乌云之间,将整个王城映照得格外明亮。“轰——轰——轰……”一声比一声更响的闷雷不停地回荡在庙堂上空,震得跪伏于庙堂之中的众人耳中嗡嗡乱响,心中发慌。

周威烈王似乎感到大地在隐隐颤抖,他不由自主地抬起头,仰望着那从来不敢有勇气看一眼的九座巨鼎。

“唰——”一道长长的闪电巨龙摆尾般扫在了庙堂的屋顶。“轰——”一阵阵滚雷的轰鸣声中,陡然爆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闪电中,壮观威严的周王室宗庙似被蒙上了一层凄然惨白之色。

雷鸣声中,数百年来一直稳稳静立在神位之下、祭台之上气势凛然地九座宝鼎突然晃动起来。

“啊——”周威烈王惊骇地大叫了起来。

九座宝鼎是夏、商、周三代相传的“天授神器”,负有“天命”,雷击怎可令其震动呢?

莫非是天帝久久不能享受九鼎中的贡品,已厌倦了周室,不再庇佑周室?

莫非是天帝已收回了九鼎所负的“天命”,不再承认周王室为其子孙?

莫非是周王室的列祖列宗痛恨后代儿孙的昏庸无能,降下了雷霆之怒?

莫非是有大灾大难欲降于周王室,天帝怜其子孙,预先显示了凶兆?

……

“轰——轰——轰……”巨雷依然一声更比一声猛烈地击下,击在周威烈王的心上。

他脸色惨白,匍匐在地,浑身颤抖不止。众王室宗族、卿士大夫同样是脸色惨白,在雷击声中匍匐在地,浑身颤抖不止。

周王室宗庙遭到雷击,九鼎震动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天下,众诸侯或惊骇,或狂喜,或忧愁,或兴奋,俱对此异常之事极为重视。无数智者、隐士、巫者、术士等,纷纷走进众诸侯的内宫,向众诸侯讲着九鼎震动所显示出的上天预兆,每一个诸侯都听到了他最愿意听到的话。

桃花盛开,禾苗青翠,三五成群的紫燕穿飞在庭院的梁柱之间,引得幼童们追逐不已。山谷间野鹿出没,河岸上大雁飞起飞落,道旁的田埂不时有狡兔探头探脑。蝴蝶如随风飘散的五彩花瓣,在碧蓝的天空上纷纷扬扬,忽上忽下。

往年每逢此大好时光,洛邑郊外的大道上车流如水,人声鼎沸,若闹市一般。王城中的王室宗族、卿士大夫、富商巨贾竞相乘坐着华丽的高车,携着艳如春花的美姬,在家仆们的前呼后拥之下驰至山野水岸,借着游猎之名寻欢作乐,流连数日不归。但今年此时,洛邑郊外却是异乎寻常的安静,见不到一辆游猎的高车。

郊外行驶的是一辆辆站立着甲士的兵车,来往巡视道路驱散“闲杂人等”。此为周王室郊迎“宾客”前所举行的清道仪式,三百年来,周王室是第一次行此仪式。

依照礼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所有的人都是周天子的臣下,没有谁真正会成为周王室的“宾客”。所谓“宾客”,只是周王室对臣下的一种极为尊崇的礼遇。周朝立国已数百年,享受过此等尊崇礼遇的“宾客”却是屈指可数,不足十人。

第一个享受此“宾客”礼遇的人是宋国的第一代国君宋微子。

周武王灭亡商朝,获得九鼎之后,大封功臣和从征诸侯,共分封了一千八百国。分封诸侯共有五等爵位,是为公、侯、伯、子、男。公、侯爵位封地百里见方,伯爵位封地七十里见方,子、男爵位封地五十里见方。所封之地不及五十里,则附于诸侯,称为附庸。

周武王的军师姜太公功劳最大,第一个受封,国号曰齐,是为二等侯爵。武王之弟周公旦亦为侯爵,国号曰鲁。召公受封于燕,是为三等伯爵。其他王室子弟分别被封于管、蔡、曹、卫等地,或为侯爵,或为伯爵,俱占据要地,以藩卫王室。异姓功臣除姜太公外,还有楚 (子爵) 、许 (男爵) 、薛 (侯爵) 、邾 (子爵) 等数百国。

武王又尊崇先代圣王的功德,封尧帝的后代为蓟君 (侯爵) ,封舜帝的后代为陈君 (侯爵) ,封禹帝的后代为杞君 (伯爵)

武王还封商纣之子武庚禄父为商朝遗民之主,承续商朝列祖列宗的祭祀。以其同母嫡弟管叔、蔡叔辅佐武庚禄父,监视商朝遗民,并善待商王室的贤者微子等人。但是商朝遗民并不感念武王的宽厚仁德,时刻都在伺机反扑,以图夺回失去的九鼎。

武王去世后,成王继位,因其年幼,由周公旦代理朝政,行使天子的权威。周公独掌大权引起了管叔、蔡叔的强烈不满,他们联合怀着报复之心的商朝遗民,发动叛乱。周公闻知,迅速率兵征讨,杀死武庚禄父和管叔,将蔡叔流放。

只是商朝遗民仍然不服,他们的战斗力虽不如周人,却善于贸易,财力雄厚。周公深为忧虑,和另一辅政大臣召公商议之后,决定实施三条对策来控制商朝遗民。

首先,周、召二公将商朝都城朝歌划入卫国,由卫国国君康叔治理。康叔为周公的幼弟,一向对周公十分敬重,严格遵守着周公的教导治理国事。

商朝遗民众多,仅仅一个卫国,并不能将他们完全控制起来。周、召二公又将商人兴盛的亳地封为宋国,将一半商朝遗民驱进宋国,由天下公认的贤者微子治理。周公并以成王之命,赐微子为一等公爵。

成王的分封之命对微子极为推重,虽然要求微子服从周王室,却称微子受封是“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永世无穷”。把微子看作“宾客”,而非臣下,给予了最高的礼遇。周公、召公希望借着微子的贤者声望,彻底收服商朝遗民,永远消除后患。

最后,周公、召公又将商朝遗民中财力雄厚的大族移于洛邑,由周王室直接控制。

三条对策的实施,使周王室终于将最难对付的商朝遗民控制了起来,消除了周王室的腹心之患,其中封微子为宋国之君的对策起了最大的作用。

微子为商纣王之兄,在商朝遗民心中有着极为崇高的威望。当初周公以成王之命封微子为一等公爵,曾遭到周王室许多功勋大臣的强烈反对,认为微子若成为国君,必然会率领商朝遗民反叛,恢复商王室天下之主的地位。周公不顾众人反对,说微子既然是贤者,必会知道天命难违,逆天行事,将死无葬身之地,遂使微子接受王命,成为宋国的第一代国君,承袭商室祭祀,号为“宋微子”。宋微子对周公的信任十分感激,即位之后,勤于政事,多方安慰商朝遗民,宣示“天命”难违,使商人渐渐消除了对周人的怨恨。

周王室对宋微子的忠心大为赞赏,对宋微子的敬重远远超过一般的诸侯。每当宋微子朝见之时,周王室就要派出甲士清道,对宋微子行以“郊迎宾客”的大礼。

在宋微子之后,被周王室给予“宾客”礼遇的臣下,是为周公姬旦。

周公在成王年幼时,独掌朝政大权,引起了许多人的妒恨,造了无数谣言攻击周公。成王亲政之后,一度听信谣言,欲杀死周公,致使周公被迫逃到了楚地。后来成王终于明白了真相,又是惭愧又是懊悔,亲书诏令,将周公从楚地迎回。周公回到王都之日,成王派出甲士出城清道,对周公行以“郊迎宾客”的大礼。

经过这番风波,周公更加小心谨慎,与召公倾力辅佐成王,并创制礼仪,教化天下。成王对周公、召公的功绩推崇备至,把周公、召公作为周天子左右辅臣的名号,代代相传。

第三个被周王室给予“宾客”礼遇的臣下,是齐国第一代国君太公姜尚。姜太公曾经侍奉过商纣,因见其暴虐无道,弃而投奔周室,在渭河上“直钩垂钓”,使周文王闻之大奇,终于“愿者上钩”,拜其为军师。姜太公感激周文王的知遇之恩,倾其所学,为周文王出谋划策,并帮助周文王制订了长远而缜密的夺取商室天下的“宏图大略”。

周文王去世后,姜太公继续辅佐周武王,承袭文王的遗志,东伐商纣,一举夺得九鼎,成为天下之主。周武王感激姜太公所立的大功,将天下最富庶的齐地封给姜太公。他来到齐国后勤修政事,简化礼仪,大兴渔盐之利,很快使齐国成为天下最富强的诸侯之国。

后来成王即位,管叔、蔡叔勾结殷商遗民反叛,而江淮间的各夷族部落也纷纷起兵响应叛乱。成王紧急派出使者,诏令姜太公出兵镇压江淮夷族,说: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从此,齐国获得了代周天子征伐东方叛逆诸侯的权力,成为天下诸侯闻之色变的强国。

姜太公接到成王诏令后,率领齐国之兵迅速平定了江淮各夷族部落的叛乱,有力地维护了周王室的声威。然后,姜太公以百岁的高龄亲自前往都城朝见成王,回复王命。成王对于功高德重的姜太公“不敢”以臣下待之,特别派出甲士出城清道,行以“郊迎宾客”的大礼。

第四个被周王室给予“宾客”礼遇的臣下,是周厉王时的辅政大臣召公虎。

周王室自极盛的武王、成王、康王之后,渐渐衰落下来,康王后的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都是庸常之主,无甚作为。而夷王之子厉王即位后,竟成了一个人人怨恨的暴君。国人不堪厉王的暴虐,拿起武器,冲进王宫,要杀了厉王。惊恐中的厉王翻墙而逃,奔到彘地避难,太子姬静则逃到辅政大臣召公虎家中躲了起来。

愤怒的国人包围了召公虎的府第,逼迫他交出太子。召公虎无奈,以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交给了国人,国人当即杀死了召公虎的儿子。

国人的暴乱终于平定下来,厉王却不敢回到王都,而依照礼法,先王未去世,太子不能继位。一时间,堂堂的周王室竟没有天子主政,成为九州诸侯嘲笑的话柄。周室众朝臣商议之下,请出召公、周公两位辅政大臣共同管理军国大事,号为“共和执政”。

十四年后,厉王死于彘地,“共和执政”结束,太子姬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召公、周公退居臣位,辅佐宣王修明政事,以礼治国,仁德爱民,省敛财用,国势日渐强盛。久不朝见周天子的各方诸侯又满载着贡品来到了王都,行以“朝见大礼”,史官美称为“周室中兴”。

召公虎作为“周室中兴”的第一功臣,深得周宣王敬重。有一年淮夷“叛乱”,召公虎出征平叛,在胜利返回王都之时,周宣王派出甲士出城清道,对召公虎行以“郊迎宾客”的大礼。

在召公虎之后,“周室中兴”的名臣上大夫尹吉甫也曾受到过周王室给予的“宾客”礼遇。他文武双全,曾采集各国歌曲,编为“国风”,又集历代公卿所作之歌,加上周王室的祭礼之歌,集为“小雅”、“大雅”、“周颂”,总称为《诗》,成为王室子弟的必学之书。

在周王室都城的西北方,住着以游牧为生的戎狄之族,常常南下劫掠,给周王室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为此,尹吉甫奉命出征,大败众戎狄之族,长追千余里,获得空前的胜利,使周王室声威大震。周宣王大喜,在尹吉甫凯旋之日,派出甲士出城清道,行以“郊迎宾客”的大礼。

对于尹吉甫所获得的“宾客”礼遇,众朝臣多有微词,认为周宣王对尹吉甫过于“敬重”,有“失礼”之嫌。尹吉甫不过是一个上大夫,怎么可以和宋微子、周公、姜太公、召公虎这样尊贵的人相提并论呢?还有人认为,大臣得到过分的“礼遇”,将给王室带来难以避免的巨大灾祸。果然,在宣王去世后,继位的幽王就遇到了巨大的灾祸,以致“宗周”覆灭。

到了幽王之子平王即位之时,天下诸侯再也不朝见天子了,互相间攻杀不已,烽火遍地。周平王对诸侯间攻杀不闻不问,“龟缩”在洛邑王城之中,做了五十一年的“太平天子”。

五十一年中,众诸侯弱肉强食,肆意兼并,周初分封的一千八百国到了这时只剩下了二三百国。其中最强大者,为齐、楚、秦、晋四国,位于周王室都城的东、南、西、北四方。天下之事,已为这些雄踞一方的诸侯控制,周天子的至尊之位形同虚设。

其中楚国更是公然自称为王,根本不将周王室看作天下共主,甚至有意向周王室挑战,把江汉间十余个周王室的同宗之国灭掉,并且屡屡北伐中原,向周王室炫耀兵威。周平王对楚国的狂妄之举束手无策,只好整日以酒色自娱,安享“太平天子”之福。

介于齐、楚、秦、晋四个强大的诸侯国之间的宋、鲁、郑、卫等国也非弱者,不断出兵攻伐邻近的弱小诸侯。

宋、鲁、郑、卫等国一向与周王室的关系十分密切。鲁国号称“宗室诸侯之首”。宋国是前朝王族的后代,身份高贵,与周室世代通婚。郑国的开国之君郑桓公为周宣王的嫡弟,是周平王的叔祖父,在所有的诸侯中,血统与周天子最为接近。卫国是卫康叔的后代,在宗室诸侯中的名望仅次于鲁国。然而这四国中,就有三国对周天子极是无礼。

宋国竟将王室之女立为侧室姬妾,而把陈国之女立为正室夫人,犯了“大不敬”之罪;鲁国作为“宗室诸侯之首”,却数十年不来王都行“朝见大礼”,亦是犯了“不敬”之罪;郑国紧挨洛邑,每逢天旱,就到王室田地抢割禾谷,其罪更甚于宋、鲁两国。只有卫国对周天子还算敬重,其国君卫武公姬和曾率兵勤王,护送周平王从丰镐迁到洛邑,并留在周室朝廷中担任上卿之职,辅佐周平王管理国政。

周王室积存的财物被戎狄之族抢掠一空,初至洛邑时连臣下的俸禄也发不出来。卫武公慷慨大方,将卫国公室历年所积的黄金拿出了许多,解了周王室的困窘。周平王大为感动,有意对卫武公大加礼敬,想让他成为天下诸侯仿效的榜样。

周平王先将卫武公由二等侯爵升为一等公爵,又派出甲士出城清道,对卫武公行以“郊迎宾客”的大礼。但是天下诸侯却对卫武公所受的礼遇不屑一顾,说卫武公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用黄金买来的。周平王弄巧成拙,不仅没有使王室的威望增加,反而使众诸侯更加不将王室放在眼里。

平王去世后,因太子姬泄早死,朝臣们共同拥立太孙姬林继位,是为周桓王。他不愿和他的祖父一样“龟缩”在宫中,意图有所作为,即位之后便整顿兵甲车马、积存粮草,想狠狠教训几个胆敢欺侮王室的诸侯,重振周天子的“威严”。

这一年,又是大旱,周王室所属的田地因为挨近黄河,不仅没有减产,还比往年长得更好。邻近的郑国看得眼红,由其国君郑庄公亲率兵卒冲进周室的领地,抢割王田中的禾谷。

周桓王大怒,倾其军力。发兵车五百乘,讨伐郑国。郑庄公毫不示弱,亦出兵车五百乘相敌。两军交战的结果是周室大败,周桓王肩上也被利箭射中,险些丢了性命。天下诸侯见周天子如此不堪一击,更加胆大妄为,以下犯上,弑君杀子等等恶事层出不穷。周桓王悲愤交加,却再也不敢去教训谁了,郁郁而终。太子姬佗即位,是为周庄王。

此时“礼乐崩坏”,诸侯目无天子,而周室臣下,也开始目无天子起来。周王室的历代周公都是天下公认的贤者,深得九州诸侯的敬重,成为朝廷柱石。而周庄王这一代的周公黑肩却是例外,他野心勃勃,竟然图谋杀死周庄王,另立年幼的王子,以便独掌朝政。逆谋败露后,周公黑肩被愤怒的周庄王以“车裂”酷刑杀死。只是周庄王虽能处死逆臣,但对“大不敬”的诸侯却仍是无可奈何。周庄王在悲愤中郁郁而亡,由太子姬胡继位,是为周僖王。

这时齐桓公已即位数年,拜管仲为相,励精图治,欲争霸天下。管仲认为齐国欲霸天下,须先收服人心,当“尊王攘夷”以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齐桓公完全采纳了管仲的建议,只是一时找不到“尊王”的机会。

周僖王即位,给齐桓公带来了一个“尊王”的最佳“借口”,他立即派出使者入周相贺,并请求周天子依礼法准许他会合诸侯,“歃血为盟”,宣誓效忠周王室,恢复向周王室献贡品。

一个强大的诸侯居然对衰弱的王室如此“礼敬”,几乎是自九鼎铸成后从未有过的奇事。周僖王惊喜万分,立刻依允了齐桓公的请求,并发出诏令,称赞齐桓公为至贤之君。然而在心底里,周僖王又对齐桓公的举动充满了疑惧,并未给予齐桓公太高的礼遇。

齐桓公得到了“天子之命”,渐渐收服了众多诸侯,成为号令天下的“霸主”。

在齐桓公之后,又有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接连称霸,俱是宣称“尊王”,而周僖王之后的周惠王、周襄王、周倾王、周匡王、周定王也都是对称霸的诸侯充满了疑惧之心,总是与“霸主”们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不敢对“霸主”行以“郊迎宾客”的大礼。

其实霸主们并非真心“尊王”。齐桓公虽然为“五霸”之首,却不愿自低身份去朝见周天子,给周天子一个对他行以“郊迎宾客”大礼的机会。宋襄公争霸失败,一样没有到王都去朝见周天子。晋文公倒是朝见过几次周天子,却只有一次勉强到了周王室的朝堂,算是行了“朝见之礼”,而且晋文公又施巧计,逼迫周天子以“巡视”的名义,反过来“朝见”了晋文公一次。因而晋文公的“朝见”不仅没有给周王室带来荣誉,反而带来了耻辱。对于晋文公,周天子恨犹不及,自然不肯对其行以“郊迎宾客”的大礼。秦穆公称霸时,已经衰老,无力“朝见”周天子。而楚庄王自称为王,根本不屑去“朝见”周天子。

在“五霸”之后,齐国、秦国衰弱下来,楚、晋两国最强,展开了近百年的“争霸”大战。周王室处于晋、楚两大强国之间,受尽了欺侮,甚至周天子的王位,也须依靠晋国来安定。周定王之后,经过简王、灵王的传袭,还算安宁,但到灵王之子景王即位后,周王室的王位承袭就发生了危机。

景王太子早死,有势力的儿子共有三人,为王子猛、王子朝、王子句。三人各有党徒,相持不下。景王去世后,三人为争夺王位,爆发了一场血腥混战,先是王子猛获胜,袭位为王,是为周悼王。紧接着王子朝反扑成功,杀死了他。

晋国看到有机可乘,就出兵帮助王子句攻打王子朝,经过长达四年的厮杀,王子句终于攻进王城洛邑,赶走了王子朝,即位为周敬王。周敬王的王位是晋国为他争得的,故对晋国言听计从,使楚国在争霸中常常处于违抗“王命”的不利地位。

楚国人大怒,指使王子朝的党徒发动叛乱,将周敬王逐出了王都。但是晋国人势大,又将周敬王送回了王都,并杀尽王子朝的党徒,严密控制了周王室。这时,地处东南的吴、越兴盛起来,不断地向楚国发动猛烈的进攻。楚国忙于应付吴、越,对北方的晋国无力对抗,困守在边邑城池中不敢出来。

晋国乘机以“周天子”的名义会合了宋、蔡、齐、鲁、卫、陈、郑、许等十八国诸侯,大举攻伐楚国。不料兵出之后,一连下了十几天的大雨,许多兵卒不等交战,就生病躺下了。晋国见此情景,不敢冒险发动攻击,灰溜溜地解散了十八国联军,退兵回国,威信大失。

楚国刚刚松了一口气,不料吴王阖闾以伍子胥、孙武为大将,发倾国之兵攻进了楚国。楚国措手不及,竟致大败,楚昭王连夜逃出都城,奔至随国避乱。吴王阖闾挥兵长驱直入,一举攻陷了楚国郢都,威震天下。以楚国之强大,居然遭此惨败,大大出乎周天子和中原诸侯的意料。

吴国一向自称为“蛮夷”,从来不服周天子的号令,继楚国之后,为天下诸侯中又一称王者。假若吴国称霸天下,定然不会容忍周王室存于世上。周天子每当想到此事,心中就忧如火焚,偏偏又是束手无策。好在秦国出兵救楚,打败了吴国,而越国又从后面偷袭,更令吴国连遭重创,使其一时无力争霸中原。周敬王这才放下心来,又过了十余年“太平天子”的日子。

但吴王夫差继位之后,又打败了越国。越国君主勾践听从大夫范蠡、文种之言,献上美女西施,成为吴王的附属之国,暗地里却又千方百计谋求报复。

周敬王三十八年 (公元前482年) ,吴王夫差率领国中最精锐的士卒三万六千人,北上中原,在黄池之地召集天下诸侯会盟,企图称霸天下。越王勾践乘机发倾国之兵攻入吴国,大败留守的吴军,杀死吴国太子姬友。吴王夫差闻听越王勾践“反叛”,又惊又怕,勉强和中原众诸侯订下一个盟约,算是当上了“霸主”,然后匆匆回军,结果被以逸待劳的越王勾践打得一败涂地,军卒死伤殆尽。

又过了九年,越王勾践再次对吴国发动了攻击,夺回美女西施,迫使吴王夫差自杀,一举灭掉了吴国。紧接着,越王勾践率兵渡过长江、淮河,直至齐国境内,召集天下诸侯会盟。天下诸侯慑于越国的声威,不得不赶到齐国的舒州之地,“歃血为盟”,推举越王勾践做了霸主。此时周敬王已去世,其子周元王在位。

越王勾践成为“霸主”后,居然也知道“尊王”,派遣使者押着一车贡品来到了洛邑。周元王连忙派出周公为使,“赐给”宗庙中的祭肉,表示周王室承认越王的“霸主”地位。中原的强大诸侯晋国、齐国、宋国、鲁国等等借此纷纷向越王表示祝贺,竭力向越国示好。楚国亦派出使者与越国结好,并请求和越国成为世代婚姻之国。

而越国大夫范蠡却在这时候悄悄离开了越王,那位曾送给夫差的越国美女西施也忽然失去了踪影。越王勾践知道了这件事后很不高兴,对大夫文种怎么也看不顺眼。

过了几年,越王勾践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迫使文种自刎而死。失去了范蠡和文种的越国政事日渐昏乱,军力也衰弱了许多,不能再威胁中原诸侯了。

楚国、晋国一样急剧衰弱,国中内乱不断,臣下的势力愈来愈强,使国君的日子很不好过,成天陷在惊恐之中。这期间,楚国大臣白公胜发动了一场叛乱,杀死了众多楚国宗室大臣,连楚王也差点被杀死了。后来白公胜之乱虽被平定,楚国的元气却已大伤。而晋国的大臣们为争夺田地城邑,互相间大肆攻杀,混战不已。晋国国君眼睁睁地看着臣下杀来杀去,却是毫无办法。最后,晋国的大臣杀得只剩下了势力不相上下的三大家族——魏、赵、韩,方才停止了争斗。除了楚国、晋国,鲁国、宋国、卫国、齐国也是内乱不断,其中闹得最凶的是齐国,大臣田恒竟杀了齐简公,灭了另外几家大族鲍氏、高氏、国氏,独掌了齐国大权。

诸侯间内乱不休,正是周王室修明政事,提高威望的大好时机。但是周王室却并没有把握住这个时机,反而和各诸侯国一样,不断生出内乱。

周元王在位八年后去世,太子姬介即位,是为周贞定王。周贞定王在位二十八年后去世,其子姬去疾即位,是为哀王。哀王登上天子之位仅三个月,就被其弟姬叔杀死。姬叔即位,是为周思王,思王当上天子仅五个月又被其弟姬嵬杀死。姬嵬自立为王,是为周考王。

在短短的一年内,就死了三位周天子,其中两位都是被杀而死,这是自周武王夺取九鼎以来,周王室发生的最凶恶残酷的内乱,使周王室名誉扫地,令人觉得以“礼法”自诩的周王室和诸侯们毫无分别。

周考王的弟弟见兄长们靠着武力强夺,都当了周天子,不禁也跃跃欲试起来。

周考王大为惊骇,和弟弟姬揭反复“谈判”,终于商量出了一个“共享天下”的主意来。

周考王划出周王室直属之地洛水以南的三十六个城邑分给姬揭,并让姬揭世世代代承袭周王室的辅政大臣周公之职,掌管周王室的朝政大事。

周王室的直属之地此时已很狭小,姬揭得到的封地几乎占了周室所属之地的一半。姬揭觉得他占有如此多的城邑,又据有周公之职,已成为不是周天子的“周天子”,心中很是满意,终于安宁下来。姬揭所居之地被时人称为“西周”,姬揭亦成为“西周”的第一代国君,是为西周桓公。

周考王在位十五年后去世,儿子姬午即位,是为周威烈王,威烈王名为天子,在朝政大事上却做不得主,要听西周公的指点,才能做出决断。

周王室宗庙遭到雷击,九鼎震动的消息传遍天下时,最感兴趣的是魏、赵、韩三国诸侯。其实依“礼法”来论,魏、赵、韩并不能算是诸侯,只能算是晋国的三大家臣。

要成为诸侯,依“礼法”必须经过周天子册封。然而在最初之时,魏、赵、韩三家忙于兼并小国,需要打着晋国的旗号遮掩其行动,倒也并未想着去向周天子请求封号。数十年后,魏、赵、韩三家的国势已扩展到了极致,一时无法再从武力上得到好处。于是,三家都将目光注视到了周王室那里,想在“礼法”上有所收获。

恰在这时,周王室九鼎震动,被魏、赵、韩三家视为大吉之兆,立即派出使者,向天子请求封号,正式成为诸侯。这样,魏、赵、韩三家就可避免“不义”之名,宣称其土地并非夺自晋国公室,而是由周天子册封所得。

为了表示对周天子的“敬重”,魏、赵、韩三家都派出地位最高的臣下作为使者。周威烈王闻知,急召西周公商议对策。

西周公道:“魏、赵、韩三家尽得晋国之地,自立有余,今日请求册封,使天下犹知有天子之尊,实为我周室之幸也。大王当以‘郊迎宾客’之礼,迎接魏、赵、韩三家使者,以结好于魏、赵、韩三家,则天下诸侯畏三家而敬周室,必能让周室九鼎长安于宗庙矣。”

周威烈王想了好一会,长叹数声后,采纳了西周公所献之策,以“郊迎宾客”的大礼,迎接魏、赵、韩三家使者。于是,魏相国李悝、赵相国公仲连、韩相国侠累,竟成了自宋微子、周公、姜太公、召公虎、尹吉甫、卫武公之后,破例享受周王室“宾客”礼遇的三位臣下的臣下。

严格论起来,李悝、公仲连、侠累甚至连臣下的臣下也算不上。因为魏、赵、韩三国之君在未被册封之前,不能算是周天子的臣下,只能算是晋国国君的家臣。李悝、公连仲、侠累只能算是诸侯家臣的臣下。依照礼法,李悝、公连仲、侠累这等身份“卑贱”的人连见天子之面的资格都没有,岂可享受周王室“郊迎宾客”的大礼?

唉!王道衰败,王道衰败啊!礼仪崩坏,礼仪崩坏啊!九鼎震动,正在于此啊!众王室宗族、卿士大夫只要来到了朝堂上,无不双眉紧锁,仰天哀叹不已。但众王室宗族、卿士大夫回到其府第后,又无不沉醉美色歌舞之中,琴瑟声整日悠悠不绝。

在哀叹声里,在琴瑟声里,周王室以“郊迎宾客”的大礼将李悝、公连仲、侠累从郊外迎至朝堂,命内史 (主掌诸侯大夫的册命及爵禄废置之事) 写下策命,宣示天下:赐魏国之主魏斯、赵国之主赵籍、韩国之主韩虔俱列为二等侯爵。

三国闻之大喜,以王命遍告国中,并大摆宴乐,以示庆贺。从此,魏、赵、韩三国“名正言顺”地成为诸侯。魏斯是为魏文侯,赵籍是为赵烈侯,韩虔是为韩景侯。

周初分封的一千八百国至周平王时已减为二三百国,到了此时,则只剩下了二十来国,其中大国有八,为楚、越、赵、齐、秦、燕、魏、韩。在大国的夹缝中,尚有宋、鲁、郑、卫、莒、蔡等十余个小国。其大者国土方才百里,小者国土只数十里。这些小国其实都已成了大国的附庸,勉强苟延残喘着,随时都会遭到灭亡的命运。

大国之中,越国地处偏僻,虽然一度称霸,却因部众过于散乱,纷争四起,已失去往昔的威力,仅可自保。真正可称雄于天下者,实为秦、楚、韩、魏、赵、燕、齐七国。

“七雄”中,又以从晋国分裂出的魏、赵、韩三国兵卒最为强悍,因而魏、赵、韩三国的国君也最有“争雄”天下的野心,无不招贤纳士,励精图治,渴望扫灭其余六国,一统天下。 Va8MAmD5WkeYAYj4nuXWK3nzVWj2Y9j0zzfeAFl7ZpoVD+KEGGkPaLn64yszlXb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