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圉逃回晋国没过多久,晋惠公病重身亡。众大臣拥太子圉即位,是为怀公。晋惠公临去世前,反复叮嘱儿子:“千万小心重耳,他一定要与你争夺君位。”
晋怀公即位后发出的第一道诏令,就令晋国众大臣心惊肉跳:
凡与重耳私相通问者,罪同大逆,斩首并抄没全族为奴。凡跟随重耳出逃者,其在国中亲属须招回之,期以三月,回者官升一级,其亲属亦升一级。逾期不回,以“叛逆”论罪斩首,其国中亲属亦等同其罪,定斩不赦。
列国之间,公子逃亡乃是常事,其从者虽然“有罪”,并不连累亲属。晋怀公所下的诏令,大违列国公例,且又太过严酷。跟随重耳的大臣子弟有十数人,以父子兄弟相论,牵连者虽众,亦只百人而已。若连姻亲之族也算在内,受牵连者只怕有上千人之众。这上千之人,几乎全是晋国世族,若尽诛杀,朝中只怕留不下几个人来。
晋惠公留下辅佐儿子的两位大臣郤芮和吕饴甥也觉怀公的诏令过分,劝其显示“宽厚”之心,刚柔并济。
晋怀公于是又复下诏令:凡跟随重耳出逃者,其亲属若书“重耳”之罪存于朝廷则不问其罪。
郤芮、吕饴甥言道,众人既书重耳之罪,自然不敢私通重耳。众大臣闻知上书即可免“罪”,大松了一口气,纷纷上书朝廷,痛斥重耳。晋怀公大喜,不再关心朝臣和重耳私通之事,日日与心腹商议,要将怀嬴从秦国接回。就在此时,忽然从秦国传来怀嬴改嫁重耳的消息。
晋怀公大怒欲狂,立即派禁卒将狐毛、狐偃二人的父亲狐突押至朝堂,逼迫他亲写书信,将两位儿子召回。秦国和重耳的举动,既是对他极大的羞辱,又是公然挑明了要和他大战一场,决出生死胜负。晋怀公已毫不顾忌,不惜一切向重耳展开猛烈的报复。
重耳留在国中的亲属只有舅氏狐突。晋怀公要报复重耳,向狐突下手最是“名正言顺”。狐突已有十余年未至朝堂,企图逃过种种险恶风浪,等到儿子们胜利归国。但他终究是无法逃过,到了面临最后抉择的关头。
“把你的两个儿子叫回来,寡人便不杀你!”晋怀公勉强压着心头的怒意,缓声说道。
如果狐毛、狐偃能够回返晋国,晋怀公倒也能够暂且饶了狐突。狐毛、狐偃足智多谋,离开重耳,等于是断掉了重耳的一只臂膀。
狐突冷冷扫视了晋怀公一眼,道:“我那两个儿子早在多年以前,就被朝廷书之名简,归于公子重耳之从者。既然相从主人,就该忠诚,不能三心二意,反复无常。主公今日让我召回儿子,不是让我教导儿子们三心二意,反复无常吗?父亲教导儿子三心二意,又怎么能忠心侍奉国君?主公手执生杀大权,要找个错处杀掉臣下,那很容易。只是如此滥施刑罚,恐怕人心尽失,主公亦难保长久。”
他自然不想死,但更不想召回儿子。不召回儿子,只是他一个人去死,召回儿子,父子三个谁也不能幸免。没有一个国君会信任仇敌的心腹,曾为国君仇敌的心腹,又不被国君信任,那么等待他的只能是死路一条。或许齐桓公是一个例外,但放眼天下,数百年间也只出现了一个齐桓公。
狐突希望晋怀公能明白——杀了他这样的元老重臣,对于新登大位的国君来说,毫无益处。一个企图长久坐稳大位的国君,不应该去做毫无益处的事情。
可惜晋怀公并不认为他是在做毫无益处的事情。他受了重耳沉重的打击,他必须还击,否则,国君的尊严何在?重耳能夺走他的妻子,他为什么不能杀了重耳的舅父?他亲自监刑,命刽子手以巨斧斩下狐突的脑袋,狐氏族人亦全都抄没入官,罚做奴隶。
消息传到秦国,狐毛、狐偃悲痛不已,伏地大哭。重耳亲手扶起狐毛、狐偃,陪着流了一阵眼泪。但他在心底里却是大喜——这正是秦军出征的最佳时机。
周襄王十六年 (公元前636年) 春正月,秦穆公自为主将,以由余为副,公孙枝、丕豹为左、右将,率兵车四百乘,征伐晋国。
大军西进,不日已抵黄河岸边。由余献计道:“秦、晋历年争战,晋人对秦甚为仇视,不若令重耳发兵先入,主公留驻此地,以为接应。”秦穆公点头同意,分出一半兵车,命重耳率公孙枝、丕豹先行。
渡河之际,重耳见壶叔把先前逃亡时带着的旧衣和破烂器物全搬到了船上,不禁哈哈大笑,道:“吾今入国为君,当锦衣玉食,此破烂之物,留之何用?”说着,令众军士将其抛入河中,引得壶叔连叹:“可惜!可惜!”
狐偃见了,心中甚不舒服,想:公子尚未入国,就将过去困苦之事忘于脑后。将来他若为君,是否亦将我等随从之人亦看作“破烂无物”,弃之不顾?登船的次序先贱后贵,眼看众从者都上了船,狐偃仍是留在岸边。
“狐偃,你为何不上船呢?”重耳奇怪地问道。
狐偃不答,却跪下来,将一双白璧高高举在头上。重耳更加奇怪,语气顿时尊重了许多:“舅氏此为何意?”
“公子今日渡河,明日即将为晋君矣。晋国良臣如云,自当属于公子所有。狐偃本为庸才,归之何益?故愿留于秦地,做一草民了此残生。临别无物相敬,只此秦伯所赐玉璧尚称名贵,望公子怜而纳之。”狐偃垂头说道。
重耳大吃一惊:“吾正欲与舅氏共享富贵,奈何舅氏竟欲弃吾而去?”
“狐偃有罪,不敢相从公子。”狐偃俯伏在地,说道。
重耳笑了:“舅氏与吾患难相共,只有大功,何来其罪?”
“狐偃趁公子酒醉,强使公子逃离齐国,岂非大罪?”
“无舅氏当日相劫,岂有重耳之今日。吾若能得大位,舅氏之功,实为第一。”
狐偃听到这里,心中大喜,忙收起玉璧,磕了几个头道:“臣感激不尽,愿主公勿忘今日之语。”
听到狐偃已自称为臣,重耳不觉心花怒放,手指河水道:“寡人以河伯为证,誓不忘今日之语。”主从二人俱是兴高采烈,得意扬扬地踏上了大船。
介子推早已病愈,也登上了船,正站在船头上,恰好听到了重耳与狐偃的对话。大伙儿还未进入国中,竟然已争宠谋权起来,实是可厌,亦实是可怕。若论争宠谋权,只怕我十个介子推,也顶不上一个狐偃。今后我若和狐偃同在一朝,日子恐怕并不好过。
当日我随从公子出奔,是为国乱之故。以今日之势观之,公子此番归国,必能夺得君位,安定国家。国既安宁,入不入朝做官,也无所谓。以晋国之大,难道还找不到我的安身之处?介子推望着满脸欢喜之色的同伴,心中溢满了悲哀和失望。
重耳率领的秦国大军以势不可当的锐气,接连攻下晋国的令狐、桑泉、臼衰三座城邑。晋怀公不料秦军如此厉害,忙召集众文武大臣商议应对之策。不想来到朝堂上的大臣仅郤芮、吕饴甥、虢射等十数人。
众大臣见晋怀公杀心大起,而重耳已进逼晋国,顿时作鸟兽之散。或纷纷逃出都城,或领家兵据守封邑庄园,或干脆投奔重耳。晋怀公手足无措,只得恳求郤芮、吕饴甥二人领兵出战。
小子不听劝谏,以致如此,只怕要连累了我等的老命。郤芮、吕饴甥二人在心中叹着,硬着头皮凑了三百乘兵车,出都迎敌。许多城邑拒不听从君命,使他俩无法征得更多的兵车。
春二月,郤芮、吕饴甥领晋军在庐柳扎下营寨,死守不出。庐柳处于要地,秦军要想兵进绛都,非攻下庐柳不可。
狐偃被重耳封为“功劳第一”的话不仅介子推听见了,赵衰也听见了。
哼!你狐偃功劳第一,我赵衰也绝不是功劳第二。赵衰争胜之心大起,暗暗发誓——今后须处处压住狐氏兄弟,让他二人不得出头。
这个念头从前赵衰也曾有过,但是不敢真的去“压”狐毛、狐偃。狐氏兄弟的父亲狐突势力极大,赵衰并不惧怕狐氏兄弟,但对狐氏兄弟之后的狐突不能不惧。现在狐突已死,赵衰也就对狐氏兄弟毫无畏惧。他以禀告紧急军情为由,单独进入中军大帐中,与重耳相见。
“主公打算怎么对付郤芮、吕饴甥二贼?”赵衰问。狐氏兄弟已居臣位,赵衰等人岂敢落后,一齐改了称呼。
“郤芮、吕饴甥二贼助纣为虐,罪该万死,寡人当亲率大军,踏破敌营,生擒二贼。”重耳满怀豪情地说着。一举夺得三城的赫赫战功,已使他有些得意忘形起来,虽未登上君位,却俨然以寡人自称。
“主公神勇无敌,自可生擒二贼。只是虽能生擒二贼,恐怕亦因此难得君位矣。”赵衰说道。
重耳一怔,问:“此为何故?”
“请问主公,所领何国之兵?”
“秦国之兵。”
“所攻何国之兵?”
“晋国之兵。”
“主公欲为何国之君?”
“晋国之君。”
“主公率秦国之军,攻杀晋国之军,晋人必深恨之。晋人既恨主公,又怎么会服于主公?国人不服,主公又何能安于君位?”赵衰毫不客气地问着。
“这……”重耳倒吸了一口凉气,忙躬身对赵衰行了一礼道,“秦人杀伤晋人甚多,晋人深恨之。寡人借秦军之力谋夺君位,国人不服亦是理所当然,只是不借秦军,寡人又何能得国?”
“借秦军之力,勿使秦军与晋军相战,则可免国人之恨。”
“不与晋军相战,又如何擒得郤芮、吕饴甥二贼?”
“姬圉昏暴,国人不服,郤吕二贼亦知,主公若赦其前罪,不难使其降归,郤吕二人若降,其余不足为虑。”
“二贼若降,可免秦、晋争战,自可赦其前罪。”
“主公宽宏大量,举国欢喜,可安坐君位矣。”赵衰笑道。
“郤吕二贼甚是狡诈,生性多疑,谁能代寡人传命,使二贼降归?”重耳皱着眉头问道。
“臣愿为主公分忧。”赵衰跪倒在地,说出了他早就想说出的一句话。他如果能说动郤芮、吕饴甥二人归降,功劳必能“压”倒狐偃。
“这……”重耳又迟疑起来,“此举凶险甚大,寡人不放心啊。”
“臣跟随主公数十年,为的就是主公能够归国为君。今日眼看大功告成,岂能容其毁于一旦?休说小小凶险,纵然是赴汤蹈火,微臣也在所不辞。”赵衰坚毅地说着。
重耳大为感动,亲手扶起赵衰说:“上天以你相赐,实寡人之大福也。”
郤芮、吕饴甥二人闻听赵衰前来,立刻命兵卒们在中军大帐前放置巨鼎,鼎中注油,鼎下积满柴草,燃烧起来。待赵衰走入军营中,鼎中之油已是滚烫,微微冒起了青烟。
郤芮、吕饴甥二人高坐榻上,两旁数十个大汉手握巨斧侍立。赵衰见此情景,不觉仰天哈哈大笑起来,直笑得郤芮、吕饴甥二人心头狂跳不止。
“你,你笑什么?”郤芮实在忍不住,厉声喝问道。
“我笑你二人智谋深广,连当年的里克都非敌手。不料今日一见,却是如此,未免令人大失所望。”赵衰摇头说道。
“如此便又怎的?”郤芮心中更加发慌,声音不觉弱了许多。他与吕饴甥一听赵衰求见,就知重耳已生招降之心。而他和吕饴甥早在行军的路上,就已商定——情势不对,立刻归降重耳。
晋怀公人心散尽,已不堪扶持,他二人没有必要为其尽忠。此时重耳主动招降,对他们来说,恰是正中下怀,求之不得。可是他们却故作声势,布下巨鼎,欲以此吓倒赵衰。
他二人作为晋惠公当年的心腹之臣,曾献计谋杀重耳,早已为人所知。重耳心中必视他二人为仇,必欲杀之而后快。如果重耳使人一招降,他二人便俯首归降,则必为重耳所轻,纵然“戴罪立功”,只怕仍是难逃一死。他二人要让重耳觉得原来郤芮、吕饴甥竟是忠臣,从前害我,是出于忠心而非私怨。如此,重耳就会敬重他二人,不惜降尊亲至营前招降。他二人既为重耳亲自招降,则重耳必能忘却“旧罪”,绝不会轻易将他二人斩杀。
为了得到重耳敬重,他们必须首先吓倒赵衰,让赵衰“连滚带爬”地逃回秦军大营中,给重耳以强烈的震撼。但是他二人行出这一招来,又非常冒险,极易弄巧成拙——如果赵衰根本不惧鼎中滚油,他二人只有一条路可走:将赵衰扔进滚油之中,然后尽起营中兵车,与秦军决一死战。
因为他们吓不倒赵衰而又归降,则更为重耳轻视。恐怕第一日归降,第二日就会让重耳像杀掉两条野狗一样杀了。他们好歹也做过十余年的大臣,岂能让人当作野狗一般杀了?
可是,真欲与秦军决一死战,二人又实在毫无信心。他们带有三百乘兵车,兵卒两万五千人。从军卒及兵车上看,还比秦军为多。然而,晋军的士气实在太差,还未与秦军交战,已逃走千余人,无论二人怎么严命禁止,也无济于事。
晋国士卒并不畏惧秦国士卒,更不缺乏与秦军拼死一战的勇气。但是晋国士卒毫无兴趣为国君和大臣们而战。在士卒们眼中,国君是昏君,大臣是奸臣。他们打了胜仗,不仅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会受到国君和大臣们更严苛的折磨。
打仗要耗费钱粮,要耗费兵甲。所有这一切,本应由府库支出。晋国百姓每年都要比邻国百姓交出更多的钱粮布绢,充实府库。然而府库总是无法充实,总是空荡荡的急待填满。
晋惠公命郤芮、吕饴甥等人大造宫室别苑,搜罗美女充于后宫,耗费无算。每当宫室别苑筑成,晋惠公又大赏郤芮、吕饴甥等人,赐下无数黄金宝物。于是,晋国百姓在交出应交的钱粮之外,又须再交“补库”的钱粮。
晋国百姓每年在祭神之时,都要暗暗祷告上苍——昏君奸臣速速死去,勿害下民。昏君果然死去了,但昏君的儿子又承袭了大位。在晋国百姓眼中,昏君的儿子当然也是昏君。何况奸臣们还活在世上,还在祸害百姓。
士卒们从百姓中来,带着百姓们对昏君和奸臣的满腹怨气,又怎么能杀敌制胜呢?不能杀敌,则必然为敌所杀!郤吕二人非常清楚战败的后果是什么。
当了十数年的大臣,郤吕二人已是富可敌国,荣华尚未享尽,绝不愿就此结果了身家性命。除了吓倒赵衰之外,实际上已是无路可走。可是赵衰不仅没有被吓倒,反而仰天大笑起来,怎不令他俩心惊肉跳呢?
“哈哈哈!”赵衰又是一阵仰天大笑,然后才说道,“吾主归国,为的是平定内乱,安抚百姓,非为寻仇报复而来,故虽拥虎狼之兵,亦不愿与国人争战。二位大臣见识广博,自然深知吾主之意。奈何如此虚张声势,竟欲以大刑威慑?吾从公子二十余年,生死系于一线,岂惧此区区鼎中沸油?公子以吾为使,是视二位大夫为晋国重臣,有意礼敬。二位大夫为何不辨情势,不明利害,一愚至此?”
郤芮、吕饴甥二人听了,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作声不得。显然,他二人心中的盘算已全在赵衰的意想之中。在这种情势下,他们若还想吓倒赵衰,当真是愚而又愚。何况,赵衰话中已透出他们所想求得的一切——得到重耳的敬重。虽然重耳并未亲至营前招降,但重耳分明已答应——视二位大夫为晋国重臣,有意礼敬。
“公子仁厚贤明,吾等早有所知,亦深为敬服。然吾等因尽忠先君,对公子多有得罪,故不敢轻释兵甲,还望先生原谅。”郤芮的语气软了许多。
“当日之事,乃大家各为其主,不得不如此,公子岂能因此加罪二位大臣。”赵衰说着,大大松了一口气。虽然他早已料定郤吕二人无争战之勇,并不太难降服。但是郤吕二人毕竟以生性凶险闻名国中,万一郤吕二人拼死不降,他只能“枉死”在鼎中,输掉这场以性命做彩注的赌博。
“先生之话,空口无凭,叫人难以置信。”吕饴甥说道。
“二位大臣心存犹疑,也是人之常情,吾愿与二位大臣‘歃血为盟’,以神明为证,保公子不罪二位大臣。如何?”赵衰微笑着说道。
郤芮、吕饴甥听了大喜,立刻走下榻来,拱手与赵衰见礼。赵衰是重耳的心腹重臣,与他二人盟誓,等于是重耳在与他二人盟誓一样,必为史官所记。国君对于史官记下的盟誓,向来不敢轻易违背。否则,必将遭受上天的惩罚。有赵衰的“歃血为盟”,胜似重耳亲自招降。
柴草撤了,巨鼎抬下去了,乌牛和白马牵了上来。赵衰、郤芮、吕饴甥三人以乌牛白马之血指天为誓——郤芮、吕饴甥不叛重耳,重耳不罪郤芮、吕饴甥。
春二月十一日,郤芮、吕饴甥将晋国大军退至郇城驻扎。春二月十二日,重耳率众从者进入晋国大营,成为晋军统帅。公孙枝、丕豹率秦国兵卒退至黄河西岸,与秦穆公会同一处,驻于王城。秦兵一退,晋国各地城邑纷纷归降重耳,并遣使赴入军中。春二月十六日,重耳进入曲沃城中,朝拜祖庙。
晋怀公闻听郤芮、吕饴甥临阵倒戈,竟然投降了重耳,大惊之下,与虢射及亲信护卫寺人披逃奔高梁城。高梁是虢射的封邑,晋怀公打算在此暂避一时,然后投奔别国。
重耳早已料到晋怀公会逃奔高梁,密遣刺客伏于道路,杀死了晋怀公和虢射。寺人披仗着武技过人,杀开一条血路,逃归绛都,隐藏在亲朋家中。
晋国众文武大臣见晋怀公已逃,又纷纷回到都城,并齐集郊外,迎请重耳入都。重耳在得到晋怀公被刺杀的确切消息后,方自曲沃率兵驰往绛都。众文武大臣以栾枝、士会、舟之桥、羊舌职、荀林父、韩简、先都等为首,俯伏于道路两旁,以拜见国君的大礼参拜重耳。当日,重耳于朝堂即位,是为文公。
晋文公即位后的第一道诏令,就是宣布恢复里克、丕郑父等人的官职,将其族人迎回都中,发返财物,承袭里、丕所遗官位。同时,又命礼官重新祭葬里克、丕郑父等人,礼仪极为隆重。而对晋怀公,则仅派二三太监草草收拾一下,附葬于晋惠公墓旁。
郤芮、吕饴甥见晋文公厚待里克、丕郑父之族人,心下顿时不安起来。里克、丕郑父等人都是死在晋惠公的诏令之下,而执行诏令的正是郤芮等晋惠公的亲信大臣。
重耳如此,是否要借里克、丕郑父族人之手,置我等于死地?郤芮、吕饴甥二人心中几乎同时冒出了这个可怕的念头。
春三月朔日,郤芮、吕饴甥二人突然赶至寺人披的藏身之处,令寺人披走避不及,只得出来相见。
“重耳正四处捉拿与你,我二人念在故人情分上,特来告知。”郤芮说道。
寺人披身长力壮,虽年近五旬,仍是体格矫健,不输于少年。他最初是晋献公的护卫首领,在晋惠公、晋怀公时也仍然是内宫护卫首领。郤芮、吕饴甥等人欲见国君,总是由寺人披通报。
为了能时时见到国君,郤芮和吕饴甥等人对寺人披甚是礼敬,常以黄金相赠。寺人披知道郤芮、吕饴甥等人执掌朝政,也曲意逢迎,来往甚密。
“多谢二位。只是国君既欲捉拿,我身为小臣,也只能挺身承受。”寺人披说道。他身事三代国君,到头来却落得如此结果,已是万念俱灰。
“老弟此言差矣,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可束手待毙?”郤芮说道。
“是啊,你曾奉国君之命,两次与重耳不利。重耳恨你入骨,一旦将你擒拿,非大刑处死了你不可。”吕饴甥说道。
“我与重耳不利,乃是奉国君之命。我身为近侍之臣,国君之命,岂敢不听?”寺人披叹道。
他第一次与重耳不利,是奉晋献公之命,率禁卒至蒲城擒杀重耳。那一次,他与仓皇逃跑的重耳狭路相逢,一戈斩下了重耳的半只袖子,差点当场将重耳杀死。他第二次与重耳不利,是奉晋惠公之命,前往犬戎部落中刺杀重耳。那一次他连夜疾行,飞驰至犬戎部落,却见不到重耳的踪影。
“重耳其人阴险狠毒,谁对其略有不敬,便牢记在心,时刻不忘报复,何况刺杀之事?”郤芮说道。
“重耳派人刺杀先君之子,你是亲眼所见,应该比我等更知其人之凶狠。”吕饴甥说道。
寺人披听了,心中一颤,不再说什么,眼前似乎满是鲜血。看来重耳真的是不会饶过我,这次我算是死定了。寺人披痛苦地想着,眼中酸涩起来——他虽然极为灰心,但并不想死。
他不算太老,后面的日子还有很多。他与重耳并无私仇,只是奉命行事,料想重耳并不会杀他。当然,重耳肯定会狠狠惩罚他,让他再也做不成护卫首领,甚至会将他积累多年的家财全部抄没。可是现在看来,他不仅要失去过去得到的一切,连性命也难以保全。
郤芮和吕饴甥对望一眼,脸上都露出了喜色。他们绝不会等待着让人置于死地,要奋起拼搏。重耳已登大位,他们决不能硬拼,只能以刺客暗杀重耳,然后率家兵冲入宫中,另立新君。在他们的谋划中,至关重要的是必须选准刺客,使其一击而中。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寺人披。
寺人披在宫中侍卫国君数十年,路径极熟,且宫内党羽故旧甚多,尽可利用。而且寺人披本人武技也甚了得,可保刺杀必成。更妙的是二人与寺人披交往甚密,可以互相信任。二人当即四处寻找寺人披。他们的家将交游甚广,很快就找到了寺人披的藏身之处。
“你我同处险地,自当奋起而搏,杀了重耳!”郤芮咬牙切齿地说出了他早就想说出的话。
寺人披一愣,问:“听说重耳已使人设誓不罪你等,为何你又处于险地?”
“重耳乃无信昏君,何事不能为?”吕饴甥说着,急不可待地将他和郤芮的谋划说了出来,“恳请”寺人披充当刺客。
寺人披想了想,一咬牙道:“重耳既是不给我等一条活路,只有与他拼了。”郤芮、吕饴甥大喜,当即与寺人披发下誓言——愿同生共死,诛杀重耳昏君!
“老弟,此处不甚隐秘,你得另寻住所才行。”吕饴甥说道。
“我有一友,亦为重耳死敌,住处隐秘,我当移往其地。”寺人披说道。
“那好。我等身为朝臣,重耳监视甚紧,不好寻你。我等分别之后,不宜相见。大家分头准备,月尾之日同时起事,以宫中火起为号。”郤芮定下了杀死重耳的具体日子。
寺人披之友名为头须,正是当日卷走重耳等人资财,令重耳陷入困境的那个近侍小臣。头须见财起意,逃回晋国后又恐晋惠公当他是重耳一党,将他论律斩首,头须打听得寺人披甚得晋惠公宠信,遂着意结纳,献上无数黄金宝物。
寺人披想法在晋惠公面前替头须说了一通好话,使头须得以安居国中。一来二去,寺人披已和头须成为至交好友,二人常在一起饮酒为乐,无话不谈。
重耳归国为君,令头须大为恐慌,不敢留在都城内,奔至郊外,藏身于桑园中。那桑园是头须新近买来的,除了寺人披这等至交外,无人知晓。寺人披打算住在桑园中,召集党徒,谋刺重耳。头须是重耳的仇敌,应该是寺人披的第一个党徒。
寺人披赶至桑园时,正逢上头须大摆宴席,歌乐之声响彻云霄,来往客人多如流水。头须满面笑容,迎来送往,忙得不亦乐乎。
啊,头须这是为何?寺人披大出意外,害怕有人会认出他来,忙躲进路旁树林里,不敢出来。头须有何事值得如此庆贺?他这般张狂,不怕重耳捉拿吗?寺人披百思不得其解。
寺人披一直等到夜深人散,方越墙进入桑园,叩响了头须寝室的房门。头须开门,见是寺人披,亦是吃了一惊,忙请进内室之中。
“你闹什么鬼,这般张狂?”寺人披问出了他憋在心中一整天的话。
“哈哈!”头须忍不住笑了,“我再也不用东躲西藏了,明日就要回至都中。今日特请乡邻饮酒,以此相别耳。”
“你不怕重耳杀你?”
“我已见过主公,得主公亲口相许——免我旧罪。”
“你……你竟然见过了重耳,你又怎么敢去见重耳呢?”寺人披睁大了眼睛。
“唉!”头须叹了一口气,“自从得知主公归国,我虽然逃到了这儿,心中总也无法安宁,饭吃不下去,觉也睡不着,见到个陌生人就吓得魂不附体。这么下去,不用主公来杀,我自己就会先把自己给‘杀’了。我实在憋不下去,心一横,就进城去见了主公。”
“重耳见了你,是如何说的?”寺人披急切地问道。
“主公发怒,不想见我但并未下令杀我。我这心里啊,就不慌了,就让守宫侍者传话道,‘头须虽然罪该万死,只是一个小臣。主公若连一个小臣的罪过都不肯赦,朝中得罪了主公的大臣就会心中不安,晋国只怕又会生出内乱。’嘿!主公听了这话,居然召我进宫,当面赦我之罪,还将赦令写到了书简上,交付史官,以免他日后忘了。”头须得意扬扬地说着。国君将赦令付于史官,意味着他将遵守承诺,永不反悔。头须只是一个小臣,国君根本不必如此郑重其事。可是重耳却偏偏对头须如此重视,实为罕见的宽厚之举。
“这么说来,重耳倒是一位仁义之君。”寺人披喃喃念道。
“唉!我当初就是见主公性子宽厚,怕他成不了大事,这才逃走了。你想啊,如今列国之中,谁心狠谁才能当上国君。主公那么宽厚,只怕永远也别想当上国君。谁知我竟想错了,到头来,国君的位还是让主公坐了。”头须感叹地说着。
“重耳宽厚,为何又夺了他侄儿之妻,还派刺客将他侄儿杀死?”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啊。主公要借秦国之力,不能不娶秦女。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主公既然要归国为君,姬圉就非死不可。你侍奉了三朝国君,怎么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呢?”头须说道。
“那么你说,重耳能饶了我吗?”寺人披盯着头须问道。
“主公连我都饶了,又怎么会饶不了你?”头须想都没想,脱口说道。
“如此说来,竟是我错了么?”寺人披紧皱眉头,痛苦地说着。
“老兄,我看你好像满腹心事,能不能对我说说?”头须关切地问。
寺人披犹疑了一下,将他和郤芮、吕饴甥发誓刺杀重耳的隐秘之事说了出来。头须跟随重耳多年,熟悉重耳的起居习惯,有头须帮助,寺人披刺杀重耳就有了一大半的把握。但现在,头须显然绝不会帮助寺人披去刺杀重耳。寺人披顿时失去了刺杀重耳的信心,只得诉出心中之事,渴望头须能给他指出一条路来。
“大错,大错!幸亏你先来找我了。不然,你本来无罪,反倒自己弄出大罪来了!”头须听了,惊得大叫起来。
“我两次欲杀重耳,怎说是本来无罪呢?”寺人披问道。
“你职为内廷护卫,奉君命刺杀逃亡,乃是不得不为之,又有何罪?可现在不同了,现在主公并非逃亡,已登位做了国君。臣下谋刺国君,那可是灭九族的大罪啊!”头须着急地说道。他与寺人披素有来往,若寺人披真的做下了灭九族的大罪,他也难逃干系。
“那,那我该怎么办呢?”寺人披茫然失措地问。
“你立刻跟我去见主公,告发郤芮、吕饴甥二贼谋逆。这样你不仅无罪,反而是大大立了一功。”头须毫不犹豫地说道。如果寺人披告发谋逆,头须自是摆脱了干系,且一样是大大立了一功。
“我这么一告,岂不是害了郤吕二位大夫?”寺人披却犹疑起来。
“是郤吕二贼先想害你犯下谋逆大罪的啊。你这是在自救,不是在害谁!”头须大声说着。
“也罢,如今也顾不得许多了。”寺人披一跺脚,听从了头须的劝说。听了头须和寺人披的告发,晋文公大吃一惊,一惊之后又是感慨不已。
晋文公一开始并不愿意放过头须,当初因头须卷走钱财,害得他差点饿死在野林间,受尽屈辱,他并不会轻易地忘了过去的一切。他初登大位,事太多,一时还顾不上去找头须这等小臣报复。不想头须竟不用他去找,自动送上门来了。晋文公大喜,立刻要近臣将其擒拿,以“叛主”之罪斩杀。
当时赵衰正在晋文公身边,立刻劝谏道:“主公应赦头须之罪。”
晋文公大怒道:“头须背主私逃,且卷走财物,此等小人尚不加罪,则将来人臣必不忠于其君。”
赵衰微微一笑说:“当日主公并非是‘君’,而是一逃亡‘罪臣’,头须不从‘罪臣’,也说不上不忠其君。夷吾父子居国十数年,党众甚多,与主公有怨者,何止百数?主公若斩头须,夷吾父子党众必惧,惧则易生变乱,与主公大为不利矣。头须获罪于主公,国人尽知。头须尚且不罪,则主人宽厚仁义之名,遍于国中矣。夷吾父子党众纵然谋乱,亦必无人相从,主公得利大矣。赦一无用小臣而得大利,此等妙事,主公奈何不为?”晋文公听了,不觉转怒为喜,当即赦免头须“叛主”之罪,且书于简册,交付史官。
寡人前日赦头须,今日即得“大利”,赵衰之见,实为不凡。晋文公想着,一边传命好生安置头须和寺人披,让其居于密室,勿使人知,一边急宣赵衰进宫。很快,一辆轻车将赵衰送入宫中。
晋宫本来甚是简陋,经过晋惠公十数年经营,亦是雕梁画栋与豪华的齐宫相差无几。夷吾不重国事,着意宫室,实为本末倒置,难怪子孙不保。今后我赵氏传家,可得牢记此教训,千万不可行本末倒置之事,以保子孙万代不亡。赵衰戒惧地在心中想着,下车走进内殿,拜见晋文公。
“你我名为君臣,实为兄弟,今后就不必多礼了。”晋文公亲切地说着,将寺人披所告郤吕二人意图谋逆的“毒计”说了出来,“郤吕二贼实是可恨,寡人宽宏大量,饶了他等死罪,他等却恩将仇报,禽兽不如!”
赵衰想了一想道:“此定是主公厚葬里克、丕郑父诸大臣,使郤吕二贼动了疑心。”
晋文公初登大位,便下诏厚葬里克等人,是狐偃的主张。赵衰听了,当时并未说出什么,此时却不动声色地攻击了狐偃一招。
“郤吕二贼,性本奸恶,寡人纵不厚葬里克,他们也难向善,必然复叛。”晋文公有些不高兴地说着。厚葬里克,是他下的诏令,赵衰此时所言,竟似有着“责怪”之意。
“二贼谋逆,实属罪该万死,不知主公将如何处置。”赵衰听出晋文公有不悦之意,忙问道。
“自然是立即捉拿,将其满门斩杀!”晋文公怒声道。
“不可,此时捉拿郤吕二贼,其罪不彰。仅凭寺人披口说之言,不足服众。”赵衰道。
“那么依你之见,寡人该当如何?”晋文公皱着眉头问道。
他以赵衰为使,设誓不罪郤吕二人,天下共知。今日他若以“谋逆”诛杀郤吕二人,旁人不知底细,一定以为他是不遵誓言,挟嫌报复。如此,他好不容易才立起的“宽厚仁义”之名,立刻毁于一旦。正是想到这些棘手之事,他才没有立即下令捉拿郤吕二人,而是急召赵衰入宫。
“主公可令寺人披依然相从郤吕二人,不动声色……”
“你这么打算,不是以寡人做赌注吗?”晋文公突然打断了赵衰的话头。他一听就明白了赵衰的用意:有意纵容郤吕二人谋逆,使他俩之罪明于天下,然后再加以斩杀,自是名正言顺。但郤吕二人一心一意想谋害晋文公,且又俱是狡诈凶狠之辈,稍不小心,便会弄巧成拙,生出险事来。晋文公已稳坐君位,岂肯为了区区虚名,而故行险事?
“臣有万全之策,可保主公平安无事。”赵衰微笑着说道。
“既有万全之策,你且讲来。”晋文公语气缓和下来。
“秦军尚在王城,郤吕二人纵然贼胆包天,也不敢招惹秦军。主公可称病不朝,趁夜出都,隐身于王城之中。微臣暗伏兵甲,待他俩反迹暴露,即将其擒拿。只是此二人耳目众多,此事除主公与微臣及寺人披外,绝不能令旁人知晓。”赵衰说道。
“此计甚妙,寡人自当依从。”晋文公欣然说道。
当夜,晋文公将白日见到过寺人披的众内侍全都秘密杀死,然后将寺人披送出后宫之门。次日,晋文公在朝堂上显得毫无精神,下朝时竟在台阶上摔了一跤。接着,宫内便传出消息:国君感染寒疾,暂不视朝。郤芮、吕饴甥闻听大喜,以为是天赐良机,加紧收罗私兵,藏于府中。
在一个云满天空的暗夜里,晋文公带着头须和十数亲信护卫,悄然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