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专业的三个内涵和三个标准

什么是专业呢?仅仅是有专业知识吗?不是,专业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这是专业的三个内涵。

知识是专业的基础,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搞懂”;技能是专业的核心,掌握技能的目的是“会做”;态度是专业的境界,端正态度的目的是享受“快乐”。

从目前的就业市场来看,大学毕业的学生无论是学营销的,还是学艺术的,无论是学机械的,还是学软件的,很多人入职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许多毕业生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大多是营销或者服务。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营销好学,普通销售工作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谁都可以做;二是营销岗位可以快速获得财富,是挣钱最快的职业。但是梦想成为现实了吗?多数人没有实现,最明显的表现是在所有岗位中,销售岗位是人员流动率最高的职位,能够快速适应营销岗位,并在短时间内做出业绩的人毕竟还是极少数。大多数人由于没有业绩而离职,这是什么原因呢?看似简单的营销业务,做起来其实是很难的,要做到专业化更需要相当长的过程。一个优秀的营销人员需要在行业内持续两三年全力付出,个别技术类行业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专业的销售人员应当具备全面的产品知识、娴熟的销售技巧、过硬的心理素质、洞察人心的判断力和与人为善的高情商,还必须有从事销售工作,为客户带来价值的快乐精神。

销售职业是这样,所有的职业都是这样,都需要用专业的三个内涵来丰富自己,你才能成为真正的专业人士。

1.专业的三个内涵:知识、技能和态度,其中态度决定一切

(1)专业是知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获取知识有许多途径,比如儿时的玩耍、父母的教育、同伴的交流、课堂上的学习、自己看书、高人的指点、职场的经历、旅行的见识、实地参观等,都是我们知识的来源。但是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懂,走向职场之后,应当围绕着自己的专业去积累必要的知识。当专业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从量变上升到质变,这时候就出现了知识创新,这对于企业来讲是最为宝贵的资源,我们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知识创新的结果。

我们在河北有一家客户,是生产出口欧洲铸铁管的专业厂家,公司的产品非常受欢迎,但是由于资金、设备、场地等条件所限,曾经出现过产能严重不足的情况。公司高薪招聘来了四位大学生,都是学机械和自动化的,许多老员工因为大学生员工的工资高而心怀不满,还向老板抱怨。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大学生们提出了工艺优化的解决方案,主要是采取蜂窝式操作模式,一个人在最短的半径内,可以完成多个工序的操作,再加上一些小的技术改造,从而在空间、设备不变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实际产量。

当他们用电脑模拟出操作方案并展示给大家时,许多老员工都嗤之以鼻,认为这是纸上谈兵——我们都已经干了20年了,也没有突破产能的瓶颈,你们几个书生,画了几张图,就能解决我们的多年未解决的问题吗?

老板鼓励大学生动手进行改造,实践证明他们是成功的,突破了公司产量的最高纪录。在现场会上,老板对着那些老员工讲:“我为什么要给这些大学生高工资?这是他们所学知识的投资回报,你们当年没钱读书也就算了,现在公司出钱让你们学习,你们却不愿意学习,看到人家拿高工资还发牢骚,如果你们也能想出这样的好方案,我也照样给高工资。”一席话说得那些老员工们哑口无言。

老员工在公司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他们的辛苦付出就没有公司的今天,但是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变化,新的工艺、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生产模式层出不穷,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还停留在以往的经验上,不思进取,甚至心怀不满,那么必将被这个时代所抛弃。老员工需要照顾,在薪酬待遇、社会保障和岗位安排上,要尽量给老员工安全感和获得感,但公司毕竟不是养老院,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组织,如果没有创新公司必将死亡,如果没有创造公司必将坐吃山空。到那个时候,公司都不存在了,你去跟谁攀比?

作为职业化的人,必须要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并能够应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一个人的薪水高低,与你的年龄没有关系,与你的经历没有关系,与你跟老板的关系没有关系,但是跟你的知识能否创造出价值有关系。

许多老板跟我说,如果当初知道做企业会这么难,他就不做了。我也会开玩笑地说:“要么把企业卖了,真的不做了,要么就潜下心来好好学习,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知识,领悟企业的成功之道,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家,没有其他路可以走。”其实之所以会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现在的形势和环境发生了变化,过去做企业的经验不管用了,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以及越来越大、越来越难管的公司,企业家内心产生了困惑、迷茫,再经过几次挫折和打击之后,内心又产生了恐惧,随之对经营管理好企业失去了信心。

为什么许多企业的管理成本高?就是因为外行管内行,而且这些外行比内行的职位要高,自己不懂装懂,还碍于面子不肯承认,对下属下达的命令指示都是荒谬的、错误的,这样的企业内耗之大,可想而知。企业要重用什么人?要重用有专业知识的人,如果缺乏专业知识,至少要有谦虚的态度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因为只有这些人才值得培养和重用。

我们有许多老板,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家,要么是做技术出身的,要么是做营销出身的,对企业管理的系统知识知之甚少,什么战略管理、商业模式、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营销管理、企业文化建设……都懂的不多,或者只知其表,不懂其里,还自认为有眼光、有胆量、有魄力、有关系、有直觉就会成功,结果在规律面前被碰得头破血流,有的企业甚至因此而倒闭。

小企业要尽量避免多元化发展,要聚焦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围绕客户价值做深做透,才有成功的可能。有的小企业有了一点积累之后,便四面出击,搞多元化经营,最后战线过长,导致资金断裂,走向了灭亡。对于科技企业而言,除非有大量的资金支持,否则就应当注重初级产品技术的市场转化,先有现金流作保证,再做后续的研发。有的科技公司执着于研发升级,而忽略了市场资金回笼,最后因为资金短缺,便宜地卖掉了专利,别人最后发了财,自己却一事无成。有的企业缺少现代管理体系,老板很辛苦,员工也很努力,但是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他们管理成本很高,最后结果又不好,先是江湖义气,后是金钱刺激,最后没有办法就盲目实行内部股份制……常言道,财散人聚,财聚人散,有的企业却是折腾一番,财散了,人没聚,这就是典型的缺乏管理能力造成的恶果,很多企业不是因为外部竞争而失败的,而是因为不懂管理把自己折腾死了。

知识有什么用?最大的用处就是能够帮助人们认清规律。认清规律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人不迷茫、不恐慌。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如果系统地学习了企业管理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遇到困难就可以正确地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看清了规律,看清了道路,知道了如何才能办好企业,那就不会迷茫、不会恐惧,就会从容自信,少走弯路,成功的概率就会比别人高。

(2)专业是技能,公司业务是技能,公司管理是更高的技能

有知识不等于有技能,技能是通过知识的有效转换和应用,达到预想效果的一种能力。知识是“懂了”,能力是“会做”,而且是能够做出符合标准的结果。

企业效率低下、业绩不好、成长缓慢,关键都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多半不是职业道德、思想品质和所谓的性格问题,而是能力问题。我们常说好心办不好事,或者好心办坏事,这些都是能力欠缺的表现。

一个本科毕业的小姑娘,应聘到国家电网上班,被分配到了技术含量最高的部门,周围都是博士、硕士,她拼尽全力也无法在技术上超越别人。不过不久她竟然在身边这群技术人员中脱颖而出,硬是刷出了“存在感”。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深圳卫视的《知识春晚》里,一个叫徐亚乐的小姑娘分享了自己在职场上的成长故事。她作为电力工程师,是本部门里技术最差的,为此也自卑了很久。她曾尝试努力,想从技术上缩短和同事的差距,但实在是太难了。不过她发现,他们行业有一本必备手册叫《电力安全规程》,里面都是枯燥的专业理论和术语,是专业人士读起来也头疼的一本书。于是她试着将每个知识点画成漫画,并分享给周围的同事们,大家都觉得生动有趣。渐渐地,她在工作上找到了“存在感”,并在全国行业质量大赛中获奖,还经常被各单位邀请做分享。凭借着将专业知识画成漫画的工作创新,她实现了职场上的弯道超车。

美国漫画家斯科特·亚当斯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你有两个办法,一是把你的技能练到世界顶尖水平,成为前2%;二是同时拥有两种技能,就可以成为前25%,并且把它们结合起来。

我的技能到底是什么?如何在部门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聚焦部门需求,聚焦客户需求,发挥自己的特长,创造性地开辟新的业务空间,是我们应当重点思考的职业发展方向。徐亚乐要想在技术水平上赶超那些“大伽”几乎不可能,但是她发现了他们的需求,就是那本难懂的《电力安全规程》,然后把它变成生动易懂的漫画,这可以帮助部门提升工作效率,可以培训新人,而这个技能是那些“大伽”不具备的。

读懂《电力安全规程》,说明徐亚乐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把知识难点画成漫画,说明徐亚乐具备一种技能。每个人都是靠技能在职业上立足的,如果团队缺乏技能,是做不出好产品的。如果老板缺乏决策能力,高管缺乏领导能力,中层经理缺乏教练能力,员工缺乏操作能力,这样的公司怎么可能获得成功呢?企业发展得越快,这种能力欠缺的表现就越突出。

在企业中,能力高低,以做出的结果为标准,结果好坏,以是否满足客户要求为标准。工人的专业技能是把设备操作好,用最低的原料成本和能耗,在规定的时间内,生产出符合质量、数量标准的产品,这就是生产操作能力。饭店服务员的专业技能是快速、周到地为客户提供引领、点菜、清理、结账等一系列专业化服务,让客户满意,这就是客户服务能力。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是通过消化先进技术,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进行技术创新,研发出适合市场需求和适应公司生产条件的新产品,为公司创造更高的效益,这就是产品研发能力。财务人员能够通过预算、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管控,帮助公司开源节流,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这就是财务管理能力……这些都是业务岗位上的技能,专业人士首先要有自己的业务技能,这是我们在一家企业、一个行业的立身之本。

什么是专业,专业就是技能,是专门解决一种问题的特殊能力,包括学习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利用资源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个人的专业能力很重要,这是公司专业水平的基础,但是团队合作的专业能力更重要,合作可以创造更大的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团队,就是由许多有专业能力的人组成的解决问题的一个群体;所谓公司,就是一群人用专业能力合作,不断创造利润的一个组织。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我们一谈到专业技能,大家都指向业务技能,而往往忽略了管理也是一种技能,而且是更高级的技能。因为业务技能主要是把自己的事做好,而管理技能是通过组织协调,让许多人把事做好。这中间有一个对人的管理问题,所以相对业务技能而言,管理技能的难度更大,所要求的专业水平更高。

比如,在一家企业中,技术人员很重要,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对一家公司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至关重要。但是技术人员数量多和技术人员水平高,不一定代表这家公司的技术能力强,有可能还会出现相反的结果,就是人越多可能效率越低,这是为什么呢?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

如果没有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这些技术人员的技术观点不一致、目标不一致、步调不一致,就会各自为战,就会出现资源相互干扰或相互抵消,导致效率低下,研发速度变慢。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需要有一位出色的技术部经理或者技术总监,他不一定精通某项技术,但是他必须知道要什么结果,达到什么目标,谁在哪个专业领域更强,研发方法与计划是什么。能够根据研发进展情况,合理安排人力、信息、设备等资源,依靠有效的技术研发管理体系,将个人的能力变成组织能力,变成公司想要的科研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家公司有什么样的技术部经理或者技术总监,就有什么样的技术水平和科研成果。

所以,技术尖子很重要,但是能够管理技术尖子的人更重要,管理技能是专业,领导力是最高水平的专业,因为管理是“管理技术的技术”。

(3)专业是态度,精益求精是专业精神的核心

有知识不一定有技能,有技能不一定是专业的,如果没有专业的态度,知识与技能一文不值,因为我们周围不缺少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而是缺少具有专业态度的人。人们只为技能一流、态度一流的专业人士付一流的费用,而为专业一流、态度三流的人付三流的费用。

什么是专业态度?专业态度就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心态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这是专业化境界的最高层次,极少有人可以达到。为什么?因为能力强的人往往都比较傲慢,觉得自己比别人厉害,瞧不起那些能力比他低的人,与这些人合作不如自己干。其实真正的高人,能力很强,还有谦虚的心态,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能够愉快地与他人合作,最后做成了自己一个人做不成的业绩,还把荣誉让给别人。能力强的人往往比较傲慢,这是人性的结构性矛盾,能够解决这个矛盾并自我内心和谐的人,一定是修炼过的高人。

我们有一家客户是生产空调的,他们的总工程师确实是技术“大咖”,在行业当中也非常有名,公司的许多科技创新和工艺变革,都是他操作实现的。在公司里他的工资最高、奖金最高,地位仅次于老板,时间长了就变得傲慢起来。有一次,生产部经理拿着新产品的工艺图来找他,询问他是否应当再审核一下,其中一些参数好像不对。这位总工程师一脸不屑地说:“我做的东西怎么会有错呢?你再去核实一下。”生产部经理说:“我来找你的目的,就是想请你到车间跟我们一起现场核实一下。”这位总工程师说:“我现在忙着呢,等等再说。”生产部经理说:“试产小组已经停了,操作不下去了。”总工程师一听来气了:“怎么?停了怨我吗?我管生产吗?”总经理闻讯赶来,想调解一下,这位总工程师对总经理也不客气地说:“你是领导,你看不出问题吗?他们是不懂,我说了他们也不懂,不会看图纸还说图纸有问题。”结果总经理只好和生产部经理到车间核实情况,最后的结论就是工艺图上有错误。

这位总工程师,技术是一流的,但工作态度却是三流的。再好的技术,如果没有专业的态度,专业化进程也只是走了一半。如果这位总工能够把生产部当成自己的客户,把生产部的意见当成自己改进工作的动力源泉,把能够与生产部到一线核实图纸当成自己技术服务的职责,把改进难题当成自我提升的机会,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人士。

为什么有些人专业知识很丰富,专业技能一流,但是一生没有多大成就呢?因为他们的态度出了问题。要么自命清高,不愿意与“俗人”合作,要么是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观点,要么是怀才不遇,孤芳自怜。真有专业能力的人,反而能够降低身段,与他人友好合作,认真听取各方意见,把“三人行,必有我师”当成学习的信条,以谦虚的态度与他人合作,以自省的态度改进不足,以超越自我的态度追求完美,那么这个人的一生必有大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讲,态度决定一切。

2.专业的三个标准:精、高、快

什么是专业的标准呢?用三个字来表达就是“精、高、快”。

“精”就是精致,精益求精,规范有序,凡事要做到极致,“精”追求的是让客户惊叹;

“高”就是高手,见解高、水平高、目标高、价值高,“高”追求的是让客户感到惊喜;

“快”就是速度快、效率高,干工作干净利落,“快”追求的是让客户感到惊奇。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其中岛隧工程的沉管段总长5664米,共分33个管节,每个标准管节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单节沉管重7.4万吨,最大沉放水深44米,被喻为“海底穿针”。工程采用节段式柔性管节结构,施工时采用8艘大马力全回转拖轮协同作业,配置深水无人沉放系统的国内首条安装船通过遥控等技术,调整管节姿态实现精确对接。在施工中,团队创造了“半个月内连续安装两节沉管”“极限3毫米对接偏差”等多个纪录,数万吨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4米不等的地方实现无人对接,被称之为最精准“深海之吻”。

7.4万吨级的庞然大物在44米水下实现毫米级无人对接,这本身就是极高的精度要求,体现了专业化的“精”字;采用沉管方案一是节省开支,二是保护生态,三是日常使用更加安全,所以价值很高,体现了专业化的“高”字;“半个月内连续安装两节沉管”,如期完成工程进度,体现了专业化的“快”字。

为什么国外把中国称为“基建狂魔”,因为中国人承包建设工程时,技术设备先进,价格收费合理,工期能有保障。在国际大型基建项目领域,无论是专业技术,还是专业设备和专业态度,一致公认的就是中国。

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客户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要求精准、精致、精美。产品的标准不能有分毫的差错,服务的流程不能有任何的遗漏。从一台空调的安装,到一个操作系统的页面设计,从一台汽车门缝的宽度,到一张壁纸的粘贴,无一不要求“精益求精”,专业的人多半都有一种“鸡蛋里边挑骨头”的精神,而且对这种精神无比执着和痴迷。

不但要求“精”,客户还要求高,过去很多企业生产的是同质化、大批量的“大路货”,现在的要求是高品位、高性能、高颜值。过去吃饱就好,现在讲究有机营养;过去是通用就行,现在讲究手感要好;过去造型颜色单一,现在是“总有一款适合你”;过去是省钱图便宜,现在是花钱要享受。

在水平、难度都一样的情况下,专业上比的就是谁更快,我们经常形容高手干活干净利落,那什么是干净?就是精致和高超,活干得干净,不留痕迹;什么是利落?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完成了结果,快速、果断、追求神速是专业高手的一致风格,这就是专业中的“快”。在同等规格、质量、价格条件下,客户当然选择交付最快的一方,因为人们已经从“买功能”到“买感受”,又到了“买时间”的消费阶段。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最宝贵的资源。为什么快递比普通物流贵,还有那么多人选择,因为送货快;为什么菜品不便宜,还有那么多人选择,因为上菜快;为什么工程造价不便宜,还要与他们签约,因为他们进度快。“精、高、快”就是专业的三个内涵。如果我们各行各业都专业了,在专业对专业的挑剔中,我们的技术有了创新,我们的管理有了变革,我们的服务有了升级,我们的产品有了改进,我们流程有了优化,我们的团队有了进化,我们的公司有了成长,我们社会有了发展,所以说专业化让我们的经济社会得到了进步,让商业文明得到了成长! bT8Herf8MoZ6Ldw4rBs9N2oJQJhYuxHBwI+GhE+G/nh7cHbxBHWHHWyZ5p6+fK8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