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职业选手与业余选手的四大不同

好人不一定是好员工,如果没有经过执行力修炼,没有达到职业化的标准,这个好人还只是一个业余选手,而不是职业选手。

业余选手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纯粹出于个人爱好,而不以此为谋生手段的职场人就是业余选手,第二种解释就是这个人身份是一个职业人,但是他的职业素养却没有达到职业人的要求。

一个人有自己的职业和工作,业余爱好是踢足球,那么他就是一个业余球员,他不以踢足球来赚钱谋生。如果一个人加入了足球俱乐部,参加职业联赛,并以踢足球来谋生,以踢足球作为自己的职业,那么他就是一个职业球员。

有些人的身份是职业选手,但是他的思想和素养并没有达到职业选手的要求,这才是我们需要提升职业素养的着眼点。不是说你穿上了白大褂,就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医生不仅有执业资格,还应当有职业水平和职业修养。不是说你走上了讲台,就是一名合格的老师,老师不仅有职业资格,还应当有专业的水准和良好的师德。不是说你穿上了国家队队服,就是一名合格的中国男足的球员,还应当有良好的足球素养和为国拼搏的精神。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男子足球队踢不过连球鞋都买不起的叙利亚队?因为有的球员的拼搏精神和牺牲奉献精神差一点,不愿意在场上拼搏到底,在个人利益和球队胜利两者选择其一的时候,他们令人遗憾地选择了前者。再来看看我们的女排,她们的平均收入要低于中国男足,但是她们为国争光、敢打敢拼的精神,在赛场上展现出来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让我们全体国民为之肃然起敬。

同样,我们身为公司的一员,不是因为我们与公司签订了合同,穿上了公司的工装,走向了工作的岗位,名片上印上了某种职务,就是一名职业化的员工了。我们的专业到底能不能胜任岗位的要求,我们在与同事、领导和客户的交往当中能否坚守契约精神,我们的敬业精神是否达到了把工作当成生命一样去热爱的高度,给自己的职业找到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如果没有做到,我们也还是一名业余选手,而不是一名职业选手。

我们认为业余选手与职业选手的区别有四个方面。

1.态度:业余选手做事马虎,漏洞百出;职业选手做事认真,少有差错

业余选手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做事不认真,干工作马马虎虎。

你让这种业余选手做一件事,比你自己做事还累,为什么?因为他总会出漏洞,让你提心吊胆,没有一件事能够认真彻底地完成好,交给他工作后,你就没有一天是心里踏实的。

这是能力问题吗?有些人是,但99%的人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是认真精神的问题,是责任心的问题。

我们有许多客户是做印刷行业的,他们厂里大部分浪费是员工不认真操作机器造成的,本来管理规范中有要求,印刷前要先出样品,经过检查确认无误后再印刷,但是一年总会有那么几回,员工操作的时候不认真,自认为没有问题了,一按开关,机器就开始大量印刷,直到结束时才发现全是次品。

我们还有许多客户是做服装加工的,他们的原料都是客户提供的,没有多少富余的备料,所以裁剪工序就显得十分重要,一刀下去如果不准确,布料就全废掉了,每年都有这么几次不认真,出现了几批废品,不仅延误了交货日期,还造成了公司的直接损失。

我们有许多客户是做房地产的,他们的工地上经常出现由于不认真了解设计方案,采购回来的设备或者材料用不上的情况,最后不是引起退货纠纷,就是需要更改设计方案,返工就导致延期交付。有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设备采购人员,不去了解电梯井的设计情况,也不核对图纸,就购买了全部的电梯,结果一台都安装不上,厂家不退货,也没有替换的规格,最后只好把电梯井砸了重建,直接损失200多万元。

这就是业余选手,不是做不到,就是不认真,其实按照规程认真一点,凡事尽心一点,把握不准的就核对几遍,一遍不够就核对三遍,不放心别人的就自己亲自做三遍,什么问题都不会出现了。因为我们没有这种职业习惯,对程序、规范、试验等就从来没有在意过,也没有敬畏过,能省则省,能略就略,别人看不见最好,看见了找个理由混过去,得过且过,这就是业余心态。

有人说,人就是人,不是神,哪能不出错呢?这句话说得对,人不可能不出错,关键是看什么错,是原则性错误,还是一般性错误,还要看出错的次数,是偶尔出错,还是经常出错,我们对待这些错误和犯错者的态度将会有所不同。

如果是一般的、偶然的,及时批评教育,纠正改正就行了,但有的人是经常犯错,犯原则性错误,我们就要严肃处理了,而且有的是不可原谅的。

比如,婴幼儿奶粉质量是不能出错的,煤矿安全生产是不能出错的,起重设备操作是不能出错的,驾驶长途货车是不能出错的,100万元汇款是不能出错的,公司重大转型的投资决策是不能出错的……因为这些错误所造成的损失将是非常重大的,有些是人命关天的,而且这些损失是无法弥补的,是我们无法接受的问题。

欧洲民间有一段民谣:一只马掌影响一匹战马,一匹战马影响一位将军,一位将军影响一场战争,一场战争影响一个国家。大事往往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就是因为我们对一些小错熟视无睹,不以为然,马马虎虎,最后积攒成了大错。一个小小的配方错误,导致了整批产品报废;一个小小的螺丝没拧好,导致了吊车的坠落;一个低头看手机的动作,导致行驶的车辆飞出了马路;一个小数点点错了,公司损失了十几万元的现金;一次意气用事,签了一份悔恨终生的合同……

都说中国人聪明,我们说大聪明才是智慧,小聪明就是想走捷径。业余选手,就是只讲小聪明。不愿意按章办事,不讲究规则,不注重细节,不执行流程,就是业余选手的表现,这背后是懒惰和不负责任的心态在起作用。有些人看起来不聪明,甚至还有点笨,但实际上他们做事认真,工作严谨,最后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我们都看过电影《阿甘正传》,阿甘的智商只有75,却取得了许多人都无法获得的成就,他一生中从事过许多职业,他是大学橄榄球队的明星,他是受到总统表彰的越战英雄,他代表美国参加中美乒乓外交,最后他成了一个大富翁……智商这么低的人为什么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有认真。他是学生时,就会认真地打球,没有人让他停住的时候,他就会在比赛中抱着橄榄球跑过终点,甚至跑出球场大门;他是职业军人时,他会认真地练习拆装枪械,是所有新兵中速度最快的人,连最挑剔的军官也不得不说他“真是个天才”;他是职业运动员时,他会认真地学习乒乓球,把球准确地打入尿壶中,最后练就了左右开弓的高超本领;他是生意人时,会认真地在海上捕虾,即使遇上暴风雨也决不回头,结果回去的船只都被巨浪打翻在港湾,而他做成了独家生意,由此他组建了美国最大的捕虾舰队,成为世界最大的捕虾公司。

看看我们身边的领导或者同事,但凡有些成就的人,都有许多鲜明的特质,仔细研究一番你会发现,他们共同的特征之一就是做事认真。

一位出色的老板可能平时是一个穿衣戴帽都不十分讲究,粗茶淡饭就觉得挺好的人,但是如果今天接待的是客户,他可能要认真地追问上什么菜、什么酒,有什么人陪,中间说什么话,会把所有的细节都问清楚,这样的老板创办的公司,客户体验一定是很棒的。一位优秀的质检人员,可能平时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但是如果今天做成品出库检查,凡是不合格品,一律要求退回,无论谁来说情,都坚决不会让步。一位很厉害的技术人员,可能平时是一个下车都忘关车门的人,但是如果今天是审核图纸,他就会废寝忘食审一天,每张图、每个标识、每个参数、每个说明都不能放过,因为这个图纸要交给客户审核。一位业绩很好的销售人员,可能平时是一个连女朋友约会的时间都能忘记的人,但是他会记住与客户闲聊当中不经意的一句话,比如得知客户家的老人要出去旅游,可惜没人陪着,他会主动提出陪老人出游,结果客户非常感动,最后订单签订也就顺理成章……

这就是认真,这就是职业的态度,这就是所有职业选手最鲜明的特征。

2.专业:业余选手浅尝辄止,得过且过;职业选手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业余选手对业务不肯钻研,不肯下功夫,他们容易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得过且过,他们都是“差不多”先生,其实离标准还差很远。这些人中的一部分意识到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能就失去了勇气和信心,开始混日子;另一部分人缺少见识,不知道什么是高标准,水平其实很差,还自以为很了不起。

职业选手对业务精益求精,对专业境界的追求永无止境,他们从不自满,会因为自己差一点点没有做好而感到惋惜或后悔,他们以能够把问题彻底解决,把事情做到极致而倍感骄傲与自豪,他们的格言是“追求完美,干到极致”。

凡是精品,背后都有一个追求完美的故事。2019年国产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突破了46亿元,动人的故事、完美的画面、出人意料的造型,都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也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这个巨大的成功来之不易,从创意开始一直到最后上映,创作团队走过了四年的艰难曲折,但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对精品的完美追求,都是整个创作团队矢志不移的工作原则。有一个小故事可以说明这一切,导演最开始想用真正小男孩的声音来给哪吒配音,唯一要求是这个声音要“丑丑”的,试了很多人,最后选中了吕艳婷。她是一位有十年执教经历的专业配音老师,而她在配音时也把“从来没用过的人生最低声线给逼出来了”,最后配音完成了,她也失声一个多月,其中哪吒那句最感人的“今天是我的生辰宴,都不许哭”的台词,据说配了50多次才过关。

在这个客户要求逐渐提高的时代,我们的产品与服务,如果不能够做到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也必将落后于时代,最后被客户所淘汰。但遗憾的是,许多公司与客户的要求相距甚远,虽然每年都在进步,但总是差那么一点点。

我们有一个客户,是一家国有大型制糖企业。多年来,我国糖类产品的质量不如巴西,成本也高于巴西,如果不是国家政策保护,肯定竞争不过人家。后来这家企业励精图治,改良甘蔗的种植品种,改善公司管理模式和生产流程,不断推出新的系列产品,主要转向生产糖浆,以满足国内饮料行业的需求增长。经过努力,他们与一家大型饮料企业建立了业务联系。饮料企业提出,先做一批产品看看,当他们把产品拿过去之后,饮料企业让把大桶包装变成小桶包装,因为他们需要最新鲜的糖浆,大桶的打开后用不完,糖浆就会在空气中氧化。这家制糖企业开始特别不理解,行业标准都是大桶装,怎么只有你们特殊,认为这是客户的刁难,但是为了生存,为了订单,他们只得把大桶换成了小桶。当他们第二次把产品送过去的时候,饮料企业又问用什么车送货?是不是刚运完化肥的车?以后必须用检疫过的专车送货。制糖企业就觉得非常郁闷,哪来这么多苛刻的要求?但是为了生存必须要改变自己的运输标准,用检疫过的专用车为客户做物流配送。几年过去了,这家制糖企业凭借在饮料行业中质优量大的产品优势发展壮大,他们现在特别感谢当年客户的挑剔,如果当初没有大桶变小桶、散装车变专用车,以及后来系列糖浆的产品创新,他们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业余选手通常自我感觉良好,总觉得自己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已经做到最完美了,已经做到无可挑剔了,实际上他们离客户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即便他们知道离客户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距离,他们也不愿意为此付出,觉得麻烦,觉得没必要,觉得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正是这种心态导致过去我们一些企业获得了“苟且红利”,可是今天不同了,赚钱的公司都在获得“不苟且的红利”。在2020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罗振宇说:“我们稍有成就的人,可以扪心自问,我们取得那些成就真的是因为天赋吗?不是,是因为我们在某些时刻,比别人稍微认真了一点点,这就足够了。”在攀登时代的中国,咱们比周围人认真一点点,这就足够了。别人的苟且,成就了我们的努力,所以“苟且红利”准确来说应该是“不苟且的红利”。

不苟且,就是职业选手的人生态度。我们做模具的,要把表面处理的精度做到极致;我们做汽车的,要把车门开关的手感做到极致;我们做软件的,要把操作界面的人性化设计做到极致;我们做工程的,严格到每根电缆摆放都整齐到极致;我们做餐饮的,要把每道菜品摆盘造型做到极致……这种追求极致,并不是不看大局,反而是大局能够得以实现的细节保障;这种追求极致,不是不顾忌成本,反而是通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抵消了部分成本,会获取更多的利润。

3.商业:业余选手以我为中心,有自恋情结;职业选手以客户为中心,自利利他

在生活中,在不影响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可以以自我为中心,按照自己的喜好和主观意志去选择和安排自己的生活。如果在生活中与他人利益产生矛盾,我们可以采取回避的方式,以免影响自己的好心情。但是在商业领域就不能这样做,因为在商业领域,有一个我们必须服务的对象,那就是客户。如果没有客户,就无所谓商业;如果没有客户,就没有我们的企业;如果没有客户,就没有我们的职业。业余选手经常是生活与商业分不清,不自觉地把生活中的“以自我为中心”放到商业中来,突出的表现是客户不重要,我最重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比较自恋”的那种人。

职业选手就不一样,他们的一切行动只有一个准则,就是让客户满意,他们的一切工作只有一个中心,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他们知道每一个人都会争取自己的利益,但是必须要先“利他”,才能得到“自利”,利他就是先有利于客户,然后才能自利,“自利利他”就是他们的商业哲学和处事原则。

一家酒店门前有一块很开阔的平地,可以停放很多车,但是他们用移动的墩子,把这个地方围了起来,只有老板的车可以停在里面。有一天,一位顾客开了一辆五菱宏光面包车,因为车体比较小,能从两个墩子之间穿过,把车直接开到了酒店门前的空地上。酒店的管理人员看到后,就要求这个顾客把车开出去,双方产生了争执,酒店的老板甚至出来谩骂顾客。这哪里是开酒店?这哪里是做生意?这是一种极其业余的水平。如果这是你们自己家,是你私人的停车位,别人把车停在那里,你可以要求他移出去,但你们是一家对外营业的酒店,应该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好的车位留给客户,把偏远的车位留给自己。如果顾客都不来你们酒店了,你们靠什么做生意?这是两种文明的鲜明对比,以权力为中心是农业文明,以客户为中心是商业文明。员工不应该看老板的脸色行事,而是要看客户的脸色行事。在企业当中,职业化的老板跟员工最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不要看我的脸色,而要去看客户的脸色。小农意识、面子文化,这些都是非常业余的思想观念,而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条件,才是职业化的表现。

外部客户如此,内部客户也一样,是否能够为领导和同事提供方便、快捷和满意的服务,也是一个人职业修养的表现。

在公司举行的专业培训会上,主持人上台之后,一会儿带大家玩游戏,一会儿讲今天的趣闻乐事,一会儿又向大家提问题,请大家回答,而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主持人,今天的主角是讲课的老师,服务的对象是台下所有的员工。一个开场就用了将近20分钟,这20分钟除了“自嗨”,没有发挥主持人的作用。作为一个职业化的主持人,永远把自己摆在绿叶的位置,把讲师与学员放在首位,开场的主要任务是介绍课程内容,讲解上课要求,之后就要隆重介绍主讲人,一般不超过5分钟。如果要活跃一下现场的气氛也可以,说几句幽默的话或者与听众简单互动一下,逗大家开心一下也就可以了。占用时间说大家都不感兴趣的事情,下边的领导和员工已经非常不耐烦了,可是这位主持人却意识不到,还在那里自我陶醉,这就是业余的表现。

如果你是面试官,就不能大谈求职技巧,而应当让应试者多讲一些自己的情况;如果你是一个秘书,在商务活动场合就不能滔滔不绝,因为会场的主角是领导和嘉宾;如果你是一个推销员,就不能兴奋地大讲人生感受,而是要倾听客户对产品与服务的需求……

谁是客户,谁是服务的对象,应该以谁为中心?这在职业人心中应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答案。只有认清了客户是谁,客户现在需要什么,职业人才能克制一些与客户希望不一致的喜好,收敛一些与客户要求不一致的习惯性动作,这就是职业化的修炼。

以客户为中心,还表现在一旦与客户达成了一致,就会信守承诺,如果在履行诺言过程中出现了不符合客户要求的情况,就不要讲理由,应当及时告知客户,同时还要尽量弥补过失,如果不能弥补,就一定要赔礼道歉,赔偿客户的损失。

有一次,我从酒店出发去机场,手里拿着行李,外面下着大雨,我订了一辆网约车,依照人们正常的理解,网约车应该按照导航开到酒店大堂的门口,因为这里有遮雨的地方。结果司机把车停在了与酒店隔着一块草坪的路边,还用电话指挥我走过去,就好像我是他的一个哥们。我问司机为什么不开到酒店门口呢?他说就这么几步道,走过来不就行了吗?其实酒店门前是一个单行道,他需要绕一小圈才能开到酒店院子里面。他就是为了自己节省,却让我冒着雨跨过草坪上他的车,把麻烦留给乘客,把方便留给自己,这不就是业余选手的典型特征吗?我当时犯了“职业病”,给他上了一课,我说:“乘客为什么要租车,不就是为了图一个方便吗?按照导航的位置来接客,这不是一个约定吗?你看看哪个网约车不是直接开到酒店门口,方便客户上下车呢?”这个司机还跟我理论,认为这是一件小事。我决定给他现场示范一下,于是我取消了他的订单,重新叫了一辆网约车,三分钟后人家的车就停在了我的面前。

工作中难免会有过错,如果自己意识到错了,要及时通知相关方,而不要有侥幸心理,觉得能把客户蒙过去就蒙过去,给已经有麻烦的客户再找麻烦。如果确实错了,就应该用实际行动尽可能地弥补,而不是为自己寻找辩解的理由。客户不是你的哥们,客户是你的商业合作伙伴,是价值交换的一方,如果客户不按照约定付钱或不履行义务,我们可以不提供服务,或者改变服务承诺。但是如果客户没有问题,我们就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我们都能够知错就改,多数客户也会通情达理的。让我们把每次改过都当成一次进步的机会,我们团队的职业化进程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中国人现在已经有四亿左右属于中等收入阶层,他们是国家消费的主力军,我们所有的行业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等收入阶层不仅有很强的消费能力,而且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懂法律、讲文明,对服务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外部环境也从客观上逼迫我们企业改变业余选手的不良习性,必须走职业化的道路。

4.敬业:业余选手对工作不尊重不敬畏;职业选手对职业抱有崇高感使命感

有些人认为工作就是为了生存,这无可厚非,谁都需要养家糊口,但是有那么一部分人把自己的工作看得非常有意义,把从事自己的职业当成崇高的事业,把完成工作当成履行某项使命。对职业的不同认知,从而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生命状态。

我们去浙江一家中日合资公司做培训,培训前我们与日方的经理做了一个单独访谈。在访谈的时候,他看上去有些犹豫,欲言又止,我就跟他说:“不要有什么顾虑,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你有什么问题,直接说好了。”果然他就特别谨慎并认真地问了我一个问题:“孟先生,为什么我们的员工一到吃饭的时间,没有干完的工作就可以放下不干了,着急去吃饭呢?过去中国贫穷,吃饭很重要,现在中国富裕了,吃饭还是那么重要吗?”看到他率真的眼神,我判断他不是有意嘲笑我们的国民,而是他长期以来百思不得其解,又不好意思问别人这个问题。

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还真是一时被噎住了,用一句话、两句话还真的回答不了,因为这个原因太复杂了。

我想了一会儿,对他说:“中国已经富裕了,员工们到点去吃饭,不是因为吃饭对他们来说很重要,而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以前是有制度不执行,没到时间就已经有人离岗了,没有离岗的人,心也早就飞走了,完全没有职业化。现在大家遵守制度了,到点就去吃饭,相对而言这是进步了,更加职业化了。但是,我们还没有养成敬业的习惯,敬业就是工作第一,没有完成手中的工作决不去吃饭,个别优秀的员工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大多数员工还做不到,因为我们还没有职业生命这个概念。”这位日本经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在培训的时候,我请工人们讲一个身边日本人的故事,说一说日方员工在工作方面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天没有一个人发言。

好不容易有一位员工发言了,他说:“我经常看到他们在午饭时间加班,如果还有一些活没干完,他们就不去吃饭,直到干完为止。有一次我们班组修理机器,一位日本技工干到下午一点半才去吃饭,当时我们中国员工都走了,我也走了,但是走到一半我又回去了,看到他一个人在那里干,我当时挺感动的,这些日本人工作时的确很忘我。”我接着问:“大家想想为什么日本人这么忘我地工作呢?为什么我们会走开,他却一个人坚持干呢?”

大家说:“我们以前也没有仔细想过原因,好像日方员工都这样,只要手中有活就决不会停下来,直到完成为止。如果一时干不完,他们也会休息一下,就算是休息时间,他们也会琢磨如何处理工作,他们上班就像着了魔一样,特别认真、努力。”

面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工人和管理干部,我不想讲太多商业文明的发展与演化,也不想讲在工业化初期中国员工职业化需要一个过程,这些是理论问题。我们与日本员工生活在两个不同的职业化世界里,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的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他们的员工已经完成了职业化。他们看到我们没有做完工作就去吃饭,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看他们中午不吃饭还着魔似的干活,也觉得有些难以理解。两个国家的员工都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工作着,只是在中国进入国际化竞争的大趋势下,两个不同精神世界里的员工突然被放在同一个时空中工作,职业化的差距就凸显出来了。

我们不可能要求中国员工的职业化程度一夜之间赶上日本员工,但是我们应当首先要知道职业化演变有一个层层递进的发展阶段,敬业是职业化的最高境界,我们多数人现在还做不到。那么我们可以从专业开始,向商业迈进,再努力走向敬业,总会有一天,我们的员工也会像日本员工那样敬业,甚至会超过他们。现在一些优秀的中国公司已经呈现出好的迹象,员工对自己的职业开始有了使命感和崇高感,他们不再是为了单纯的赚钱,而是认为自己的工作会促进社会进步,会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网上有一个笑话:一个日本人到中国的工厂当厂长,结果不到一个月,他就辞职了,他对总经理说:“我以为自己会成为中国员工学习的榜样,没想到我完全领导不了他们,因为他们比我更疯狂。”

中国在经济规模上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在职业化方面还需要向他们学习。现在,中国正在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进步,所谓经济强国就是保持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背后一定需要精益求精的精神,需要使命感和崇高感的驱动。我们今天学习职业化,就是让这个过渡的步伐加快,只有我们的企业和员工真正实现职业化,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才能够真正强大起来。 QXyPqkHOpcB2JYGrc1VM7n/Y5A8UO1qHOr6WM2piku4YUqfs1gNIEyvCFLrq5NO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