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被讲述的一系列事件。讲故事其实就是完整地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因为什么原因,做了一件什么事,后来怎么样等等。一个完美的故事还应该考虑以下因素:这个故事为什么值得讲,为什么值得(观众/读者)看/读?“看点”和“意义”在哪里?但是,无论是完整的故事还是完美的故事,若想“言之有物”,都必须建立在事件的基础之上。没有事件,就没有故事。事件是故事的第一要素,重要性宛如“米”之于“炊”。
情节是对事件的二度组织和重新编排。在过往漫长的口头讲故事历史中,受制于事件生成、传播与接受的条件,情节尽可能依照事件的原生态,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结果的自然性和意义的单一性。很大程度上,情节即事件。随着书面讲故事的兴起,情节开始变得复杂,也越来越脱离最初口头讲故事的约束;事件作为可支配元素,被更加大胆自由地整合。我们以电影《美国往事》为例。从事件上说,这个故事得从20世纪20年代,即绰号“面条”(Noodles)的主人公的少年时代讲起。他少年时代因手刃恶霸“霸哥”而入狱,中年因“出卖”朋友而遭追杀,老年潦倒回乡揭穿“好友”麦克斯的真面目,这是整个故事的原生脉络。但从情节角度,电影却从他遭追杀开始讲起,中间通过在鸦片房出现的幻觉和在车站镜前出现的错觉穿插中年和老年事件,再在老友店中厕所的小洞前回顾少年时代。就这样,根据人物心理完全打散了自然状态的事件顺序,使之呈现出特别的意味:物理成了心理,历史化作了往事。
什么是事件,包括哪些类型,在故事中起到什么作用?在“小情节电影”和“反情节电影”故事中,它们又有何不同?我们能从电影故事的事件设置中学到什么?本章尝试讨论上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