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归纳题的解题能力(逻辑题的基础能力)
——如何读懂句子

对于所有GRE逻辑题,中国考生可能会碰到的困难点,通常有以下五点:

(1)根本读不懂句子。

(2)读懂了内容记不住事件。

(3)特别容易往后推理。

(4)没有全部读完选项的情况下,以为选项所述内容和自己所想内容一致。

(5)读选项的过程中,毫无意识的情况下改变了原文事件内容。

逻辑题和阅读题需要读懂句子的能力,所以下面特意针对如何读懂句子,来给大家分享一些技巧和经验。

“读句子”的先期思维铺垫:

1. “读句子”的目标是做到逻辑通顺地一遍把句子读懂。

2. 灵活地翻译英语单词。

3. 边阅读边总结边预测后文走势。

4. 逻辑通顺优于翻译精准。

5. 以“主体+行为”为单位,把长句子切割成不同的事件来记忆。

6. 读到“行为”时,把其描述的主体词补全。

7. 读到指代性词汇时一定要回找其指代的内容。

8. 注意句子与句子间的“等价词汇”。

9. 用逻辑推测读不懂的局部词汇。

10. 读完长句子后,只需要记住此句主要描述的“主体+行为”。

上述“读句原则”1-4的核心词:灵活、逻辑预测、尽量不回读。

解读: 我们读中文基本就是从左至右地扫读,碰到稍难理解的内容时,才会局部地回读一下。美国人读英语句子时,不会刻意进行语法分析,也不会先理解后半句,再回头理解前半句,不会进行特别复杂的阅读过程处理。因此,如果考生在读句子时刻意地分析语法结构,读到定语从句的时候,先读定语从句内容,再带定语内容返回主句,这个过程显然就不正确了。就像模仿美国人讲话来练好口语,模仿美国人的阅读过程,我们才能读懂英语句子。

要灵活地翻译英语单词是指灵活理解英语词汇意思。灵活理解英语词汇意思可理解为“只要别把所要理解的英语词汇解读成这个词的反义词,只要逻辑通畅,怎么容易理解就怎么翻译”。

一个英语单词在词典中有多个中文意思,因为在不同语境中可表达不同的含义。但是,大家见过一个英语单词同时有两个相反意思的吗?有,但很少。在整个GRE题库中只有2个左右的词汇同时有相反的意思,比如condescending(两个相反的意思是:自大,即showing superior attitude towards others;谦虚,即modest, unassuming)。基本上GRE考试的词汇只有一个方向,要么是贬义词,要么是褒义词。

所以只要不往相反的方向去翻译,结合语境怎么能方便地让我们从逻辑上理解整句话的意思,就怎么翻译。

例1 Leo Tolstoy wrote many works of nonfiction and professed a preference for these explorations of ethics and religion compared with his novels and short stories. The fiction writer in him, however, was hard to suppress. Handi Murdd is a short with the breadth and power of an epic, with vivid characterization and intense storytelling that sweep the reader away.

句1:Leo Tolstoy wrote many works of ... with his novels and short stories.

解读: 我们使用逻辑线索来理解这句话,and前后肯定是说类似事情,因此之前说Leo Tolstoy写了很多非小说作品,看到and之后就带着“写非小说”的预测内容再读下去。一个动词如果没有dis-、un-、a-、de等含有负面意思的词根或词缀,我们可把这个动词全部替换成do,即语境或逻辑线索决定这个词的意思。所以我们可以把professed a preference for 理解为“表达了一个喜欢”,而不是较难理解的“公开声称了一个倾向”。假设不认识ethics,也可以通过and 后的内容进行推测。因此,首句可读成“Leo Tolstoy写了非小说,喜欢宗教相关的非小说”。

句2:The fiction writer in him, however, was hard to suppress.

解读: 什么叫“fiction writer in him”?单个词可能都认识,但多个词组合在一起就不一定懂了。不懂的原因还是和没有进行逻辑推测相关。在此句中however一词表明本句和之前一句话取反,之前说写非小说,现在就应带着“会写小说”的方向去理解这句话。带着“会写小说”这层含义再看此句,“the fiction writer in him”就可灵活地理解为“写小说的灵魂”、“写小说的特征”,或“写小说的才能”等。“写小说的才华很难被克制住”可灵活简单地记成“会写小说”。

句1、句2可读成:Leo Tolstoy写了非小说,喜欢宗教相关的话题,他也写小说。

句3:Handi Murdd is a short with the breadth and power of an epic, with vivid characterization and intense storytelling that sweep the reader away.

解读: 我们带着逻辑去阅读,前句说会写小说,句子3和前句之间没有转折词,则也应围绕会写小说的方向继续描述。所以可读成“HM是一个短的小说,这个小说和英雄诗有点沾边”。vivid characterization可理解为“内容挺具体”;假设读不懂“intense storytelling that sweep the reader away”这半句中的“sweep the reader away”,但整个语境是在说这本书挺好,所以可理解“讲故事方式让人印象深刻”。

我们阅读句子的目标是把话题读出来,并不是在做严谨的翻译。因此,请大家务必牢记读句子的重要原则——灵活地、带着逻辑预测地去理解句子,而不要生搬硬套词典中的中文释文。

“读句原则”5、6的关键词:“主体+行为”;句子切割;逻辑补全

解读: 无论是逻辑题还是阅读题,其正确答案必须是文章中谈论的事情,所以要确定原文中共谈论了多少不同的话题。所谓一个话题,就是一个“事件”。一个事件由主体和行为组成。这件事围绕的中心即主体,这个主体具体做的动作或拥有的属性统称为“行为”。学生读不懂英语长难句的很大一个原因是想一下把这个句子在描述什么都读出来,这势必增加理解难度。正确的方法是在一个英语句子中“切割事件”式地一部分一部分去理解句子。一旦读出了句子局部的“主体+行为”,就表示已经读出一个事件了,这时可以停顿一下,然后继续找下个事件(主体+行为)。有同学可能会问:“一句话中如果有多个事件,那么这句话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一句话的核心是什么?是主谓宾,如果谓语是不及物动词,则就是“主谓”。一句话可能表达很多事件,但通常核心事件就是“主谓(宾)”所描述的那件事。为什么是“通常”?因为如果碰到“it is”做主谓,那当然不可能是核心。主谓如果有明确的意思,则句子的重心就是“主谓(宾)”。

“逻辑补全”的意思是指,如果主体离行为特别远,为了逻辑通畅,在读行为前,可以加一个主体进去,使其构成“主体+行为”完整的事件。

例2 Smithtown University's fund-raisers were successful in their contacts with potential donors who had never given before about as frequently as were fund-raisers for other universities in their contacts with such people.

解读: 以“主体+行为”为目标地切割这句话,可分为下面三个成分:

(1)Smithtown University's fund-raisers were successful

(2)in their contacts with potential donors who had never given before

(3)about as frequently as were fund-raisers for other universities in their contacts with such people.

“Smithtown的募捐人是成功的”是这句话告诉我们的第一个事件。第一个事件逻辑不完整,因为需要结合后续内容才能知道哪方面成功了,前面两个成分应结合在一起去理解,即“Smithtown的募捐人在让那些过去从来不捐款钱的人捐钱方面是成功的”。

读到as frequently as 时,逻辑意思上有一个断点,即“什么东西”的频率是一样,为了读出“主体+行为”要进行逻辑上的主语补全,所以第三个成分会读成“(成功接触比率)是一样的”。和谁一样呢?再读下去发现是“和其他学校的募捐人一样”。于是这句话连起来就是:Smithtown的募捐人在让那些过去不捐钱的人捐钱这件事上的成功比率和其他大学的募捐人差不多。

例3 A minor criticism of the book, which is tempered by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iculty of doing direct research in Hong Kong's, is that So relied on secondary sources to tell the story of Hong Kong's political development, with previous histories of the period playing a large role in his research.

解读: 此句可切割为以下四个成分:

1. A... criticism...

2. which is tempered by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iculty of doing direct research in Hong Kong's

3. So relied on secondary sources to tell the story of Hong Kong's political development

4. with previous histories of the period playing a large role in his research

成分一:“读到一个批评”之后,没有立刻出现“这个批评怎样(行为)”,就先搁置。

成分二:读到which,需要明确地理解指代性词汇的对象,所以会读成“这个批评的严重性被一种理解缓和了,这个理解是直接做调查在香港挺难的”。“这个理解”是为了形成“主体+行为”,构成逻辑完整的事件而补全的词。

成分三:直接理解内容显示逻辑不完整,补一个主体,所以成分三读成:(这个批评的内容是)So依靠二手的来源讲香港政治发展的事情。

成分四:假设学生读不懂这里,但是整句话的核心主谓我们已经读出了,成分四即使读不出也不重要。

此句可理解:有一个批评,这个批评被一个理解缓和了,这个批评的内容是So这个人依靠间接来源去描述香港政界的故事,并且之前也是类似方式(而导致的批评)。

请考生注意上述句子中的“逻辑补全”“灵活翻译”“逻辑推测”技巧的应用。

读句原则7~9的关键点:指代性词汇需要回找、等价词。

解读: 读句子的时候,考生最担心读着读着就懵圈了。因此,指代性词汇不能读到后让其一闪而过,而是要思考其具体指代的对象是什么。指代性词汇往往是代词和定冠词。

文章的作者往往会在一句话中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相同的对象。在阅读句子的过程中,要察觉出表达相同意思的不同词汇,不要把其当成不同的对象。

例4 (摘自GRE阅读文章)

This position represents the new mainstream called social constructivism. The constructivists gain acceptance by misrepresenting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ts are supposed to believe, for example, that machinery imposes appropriate forms of order on society.

解读: 读到the constructivists时,考生要判断出它与social constructivism的指代关系,不要认为又出现了新名词。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ts are supposed to believe, for example, that machinery imposes appropriate forms of order on society”这句话中machinery 指的就是“科技”,不要认为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描述对象。

读句原则10的关键点:读完一句话后只记一件事情。

解读: 一个长句子会包括很多事,但只有这句话的“主谓(宾)”才是核心事件(假设这句话不是“it is”这种形式)。因此,读完长句之后,可以把这句话浓缩成很短的“主体+行为”来降低记忆难度。

例5 For similar cars and drivers, automobile insurance for collision damage has always cost more in Greatport than in Fairmont. Police studies, however, show that cars owned by Greatport residents are, on average, slightly less likely to be involved in a collision than cars in Fairmont. Clearly, therefore, insurance companies are making a greater profit on collision-damage insurance in Greatport than in Fairmont.

解读: 上文三句话,可简单记成如下三件事情:

(1)G保险金更贵。

(2)G碰撞少。

(3)G更赚钱。

所以实际阅读文章的节奏是“一边预测下文,一边总结正在读的句子”。 7D6qqixL7KslVJ6988S18haxb42zmp3jD1tefCtWZxIRUwmlj5AYPpqwFHrBMJ6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