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心理现实及其相对性

在主观心理世界中存在的各种内容,并不是如人们所以为的,完全可以“任意”改变。不仅客观物质世界有不可更改的规律,主观心理活动也有其规律性、并不可以“任意”改变。研究这些规律,就是心理学的任务。这些有规律性、不可任意改变的心理内容,以及这些心理内容构成的心理世界,构成了我们的心理活动的背景——我们把这些称为心理现实。“现实”一词的意义即指它们有实在性,有自己的特点、规律。

人们比较容易理解的是物质世界的现实性,我们称之为客观现实。我房子里的桌子是客观现实,有实在性,因此我不能希望它凭空消失。如果要消失,必须按照物质世界的规律,比如用火烧掉。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必然会产生一些二氧化碳。而人们有时会误以为心理的、主观的内容不具备现实性,误以为我们想什么、产生什么情绪等是自主的,实际上并非如此。正如荣格在论述原始意象的时候所指出的,这些原始意象虽然是心理的产物,但是它们的形态、特点和转化等都有自己的规律,这些规律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它们就是心理现实。

心理现实是符号化过程对心理经验进行加工后的产物,我们必须注意到它不可能由心理经验单方面决定,对同样的经验,符号化的过程不同,最后人们所看到的心理现实也不同。例如有一个双关图形,既可以看作一个少女,也可以看作一个老妇人。图形本身映照在心里的影像就是一个心理经验,而分辨这个图形“画的是什么”就是符号化过程,而不同的人则可能把它或看作少女,或看作老妇人,或先看作少女后看作老妇人,或先看作老妇人后看作少女,大家所看到的少女或老妇人就是他们当时心中的心理现实。因此,即使面对同样的刺激,而且产生了同样的心理经验,但是人们却可以形成不同的心理现实。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多关图形”,不同的人对它会有不同的符号化,从而建构每个人各自不同的心理现实。

我们可以用物理学中的现象来说明心理现实的这些特性。和心理学一样,物理现象也是两个侧面的内容结合的产物。例如,我们如果想问“某个物体是不是在运动”,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这个物体有一种状态,但是这个状态是不是运动,还需要先确定观察者所在的参考系。如果观察者所在的参考系和这个物体有相对的运动,则这个观察者会说,这个物体在运动,否则他就会说没有运动。运动存在与否是由物质本身和观察者所在参考系这两个侧面决定的。

心理经验相当于物质的状态,而符号化的过程相当于选择参考系,而心理现实则相当于运动。因此,如果我们问某个心理现实是不是存在,我们也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答案将取决于心理经验和符号化的方式。

对同样的心理经验,不同的符号化方式,可能看到不同的心理现实。这些不同的心理现实之间,不能说哪一个是对,哪一个是错。就如在匀速运动的火车上的人说,我脚下的地板是静止的。火车下的人说,他脚下的地板在运动。并没有谁的话是错误的。参考本章后专栏“他爱她吗”。 dGBY9UF4s3YJvLMEPjuihhpOjQeZ73xfxwpKvpQk2m3nswFoiPnkF9Eda1wGucZ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