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一

李明新书既成,问序于我。作为导师,看到他的进步,我深感欣慰。

关于叙事心理的研究,据我所知,李明从硕士研究生阶段就开始学习、实践。在攻读博士阶段他已经出版了第一部引介专著。当时在我的印象中,李明在很多方面的思考都颇有深度,超乎常人。他对人性的把握,与他的年龄和阅历相比,较为老成。这或许与他多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有关,又或许与他对中国传统心性之学的痴迷有关。

我有个夙愿,就是能够让中国的心理学走向世界。我之所以开设东方心理学的博士研究方向课程,就是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认为在中国的文化经典中,特别是在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里,有非常多的心理智慧,对于解决当今人类思想的诸多困境有益。要让这些智慧发扬光大,需要有人兼通古文和西文,并能够身体力行,把东西方心性之学的汇通化为实践。李明在本科阶段学习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研究西方心理治疗,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东方心性之学,且翻译了肯·威尔伯(Ken Wilber)的大作宇宙三部曲之《性、生态、灵性》(Sex,Ecology,Spirituality)。威尔伯是超个人心理学的重要学者,对整合东西方心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学者甚至认为其贡献不亚于卡尔·荣格(Carl Jung)。从其学术发展路径来看,李明堪当此任。

与李明15年前的专著相比,本书更显功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体现。

第一,在文字上更为流畅朴实 。叙事疗法的哲学渊源很深,难免有些概念比较生涩。这会成为叙事疗法本土化的障碍。写书是要给人读的,如果读起来不流畅,带着明显的翻译腔,需要查一些资料才读得下去,那么读者的体验就不会好。这本书的行文贴近日常语言,主题也更接地气,对普通心理学读者和心理学工作者来说,可读性都很强。

第二,在内容上更为通达 。如果说之前探讨中国的心性之学,参考的框架是西方心理学,那么可以说本书实现了一个反转。本书介绍和讨论西方心理学观念背后的逻辑就是东方的心性之学。比如,用“分别心”与“平等心”等观念来诠释咨询师聆听生命故事时的定位,就更符合中国心理学工作者的心性。

第三,在境界上更为深广 。贯穿本书的脉络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和概念,而是一种生命体验的境界。如同开篇所说的“学习心理学需要浸泡,需要去‘修’”。多年来,我主张要“修心开智”,很可能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心性之学与西方心理学之间最根本的差异。古圣先贤对流于形式的“口头禅”“文字禅”评价不高,其原因还是在于中国的心性之学更看重“修己安人”。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临床实践和学术思考的结晶,值得向各位读者推荐!

是为序。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 j8w1dxagvppawcaQA5La9zurs7IWBHhQXcHhF8S4efU2LyERYlpUSw5m8NJdMMZ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