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是做事的基石,做事是做人的结果。”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有一句话叫“做事像山,做人像水”。做事像山,意思是如果有一个目标在你眼前,这个目标对你很重要,你就要坚定不移地追求,不能随便改变或移动,像山一样坚强坚定。但做人要像水,水是流动的,水是变化的,水是往低处流的。如果你把自己放得很低,你会容纳越来越多的东西,会变得宽广。一个小小的池塘是很容易被污染的,但是一个大湖和大海是相对不容易被污染的。做人像水,可以容纳更多的东西,还能为自己提供更多的机会。
记得小时候父母总教导我们学会做人,待人要诚信正直,宽容善良,懂得感恩。父母教导我们如何接人待物,如何在不同场合保持礼仪。曾经父母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诚信贵如金。无论在哪种场合,父母对我们的第一要求永远是诚实守信。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曾经讲过,信任是社会存在的基石。没有信任,就不会有宗教;没有信任,就不会有政府;没有信任,就不会有货币。国家、法律、宗教、金钱、公司、商业,现代人类社会的活动,本质上就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商业故事,人类的每一次进步也是基于信任。从人类的基因本质来判断,人类为最大可能保证基因的延续,天然地就进化出一种本能,希望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下寻求一定的可靠性,特别是在人与人交往的社会中。而判断另外一个人是否可靠,最好的标尺就是诚实可信。
当你与一个人交往时,你会从每一次交往的细节来判断他,如他对你从来不说谎话(当然不包括善意的谎言),在行为上他从来不会欺骗你,以及你会记住他在表现出这些行为时的眼神和表情,你从内心本能上会给他打分来辅助你决策。当日积月累的这些信任积分超过临界点形成质变,你就会给他贴上一个靠谱的标签,信任就产生了。于是你敢于跟他聊起很多私密话题,打开天窗说亮话,甚至你也可能敢于把自己的后背交给他,把财产放手给他处理,你们似乎成了一体。诚信这块基石上长出了坚实的果实,赢得了信任,它最终降低了沟通成本,加速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人以诚信为本,善良正直为支撑,辅之以宽容感恩……人要在言谈举止、接人待物的每个环节都做到靠谱,做事先立人。
获得对方的信任,要迈出的第一步就是让人识别你做人的品德、底蕴和修养。在这里,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人是一个特别善于伪装掩饰的动物,不过一个人的底蕴修养很难伪装。一个人的眼神、穿着、气质、谈吐往往很容易透露出他的底蕴、修养和内心。飘忽游离的眼神往往透露出内心的不自信;艳丽的衣装可能昭告着藏在内心的激情;浑身散发出的聪睿、谦和的气质可能意味着内心的自信;而满口吹嘘的谎言只能证明浮夸。在人与人交往的诸多场景中,很多情况下第一印象决定后续成败。一场面试,往往在开头的两三分钟就决定了录用还是不录用,后面的40分钟只不过是为了给这个判断找到支持的理由罢了。第一印象的背后,也是父母持之以恒地教育和培养而养成的品格习惯。这里就引出一个话题,如何建立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