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致理查德·瓦格纳的序言提出,艺术,而非道德,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形而上学活动,在正文中又多次出现了这样的提示性陈述:世界之中的存在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才合理。事实上,全书只承认一种审美意义,一种发生在一切背后的深层次意义,你也可以说它即是个“神”,但他肯定是一位完全无思想的非道德的艺术之神。这个神渴求在创造与毁灭、善与恶之中发现自己的快乐与力量,这个创世的神,摆脱了充实与肤浅的负担,摆脱了那种紧迫的内在矛盾的痛苦。世界在每一刻都实现了神的显圣,这是最痛苦、最矛盾、反抗意识最强者的永恒变化的、永远新鲜的幻想——这样的人知道只有在幻想中才能拯救自己。

人们可以说这整个艺术的形而上学随意、空洞且荒诞,但至关重要的是,它已表露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建立于危险的基础上,并反对对存在的道德解释与赋义。在这里,这本书可能是第一次宣告了一种“超越善恶”的悲观主义。这里有了一种对言语与形式的“乖戾信仰”,对此叔本华不厌其烦地投之以最凶猛的诅咒与抨击,这种哲学胆敢把道德置于现象世界,并不把它包括在视像 [在某些唯心主义技术的终点(terminus technicus)的意义上] 而是在幻想之中,作为一种假象、错觉、谬误、解释、编造与艺术品。

我们可以用本书中对待基督教的谨慎与敌对来衡量这种精神反道德的倾向程度,而基督教是迄今能听到的道德主题里最放纵、最彻底的构思。事实上,正如本书中所述,没有什么比基督教义更敌对于世界的纯粹审美的解释与论证,而基督教义正在并将要保持纯粹的道德,用它的绝对道德标准 (比如,神的真实) ,将艺术放逐到谎言的王国。换句话说,它否定艺术、谴责艺术,并对艺术施以判决。

在这种必须视艺术为敌的思维与评价方式背后,我总是感知到一种对生命的敌对,一种对生命本身的愤怒的、报复性的厌恶,因为一切生命都依赖于假象、艺术、幻想、视觉,也依赖于对观点与错误的需要。基督教从一开始就完全厌恶、厌倦生活,它只不过用另一种或更好的生活来乔装、掩藏或装饰自己。仇恨世界,诅咒情感,恐惧美与感性,创造彼岸以更轻易地否定此岸,这归根结底是对虚无、灭绝、安息与“一切安息日中的安息日”的渴望;正如基督教只对道德价值给予价值的绝对渴望,这一切在我看来,正是所有可能的毁灭意志的表现中最危险、最可怕的形式,至少是生命病入膏肓而疲惫、暴躁、衰竭以及贫乏的标志。

在道德眼里 (尤其是基督教的道德,即绝对的道德) ,由于生命在本质上是非道德的,生命就必须被看作持续的、不可避免的邪恶。因而,在鄙视与永久否定负担的压制下,人生最终给人的感觉是不值得渴望的、毫无价值的东西。道德本身呢?难道道德不是一种“否定人生的渴望”,一种毁灭的神秘本能,一种腐朽、消减与中伤的原则,一种结束的开始,因而也是所有危险中最大的危险吗?

因此,当时在这本成问题的书中,我本能地反对道德,这是出于对人生的本能肯定。作为一种完全不同的学说、一种完全相反的人生评价方式,某种纯粹艺术的且反基督的东西,该如何命名呢?作为一个语言学家与精通言辞之人,我带着某种随意性 (因为,谁知道反基督徒的准确名字呢?) 把它命名为酒神精神——以一位希腊之神的名字。 x5zcAsd8gEz+DJMyyOuYbx98d3Yc3k1+F1sUwNbXo77RJ6x7EjaDHQVicVyWR85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