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PREFACE

《资本论》的诞生,倾注了马克思毕生的精力,是他花费40年时间,阅读1 500种书籍,整理400余本笔记的心血之作。这是一部融政治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为一体的博大精深的科学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更是人类思想史上不朽的理论丰碑。该书一经面世,很快被译成70多种语言文字出版,全球累计销量达20亿册。人们争相阅读,口口相传,把它奉为“无产阶级的圣经”。

《资本论》作者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创始人,近代政治经济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革命理论家。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先后在波恩大学、柏林大学学习,最后在耶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842年担任《莱茵报》主编。1843年同燕妮结婚后迁居巴黎。1844年创办《德法年鉴》,标志着其世界观转变完成。同年与恩格斯见面,二人从此成为一生的挚友。不久因从事革命活动被驱逐,迁居布鲁塞尔。1847年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与恩格斯共同起草了《共产党宣言》。1848年重回德国,创办《新莱茵报》,不久再遭驱逐,流亡巴黎,后定居伦敦。1867年,《资本论》 (第一卷) 出版。晚年继续撰写《资本论》。1883年3月14日在伦敦病逝,葬在海格特公墓燕妮的坟墓旁边。

《资本论》共四卷。马克思把前三卷称为理论部分,把第四卷称为历史批判部分。由于第四卷是以《剩余价值理论》为书名,故通常所说的《资本论》指前三卷,共190多万字。第一卷从简单的商品入手,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揭示了作为阶级关系的资本的本质,重点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第二卷分为三章,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进一步揭示资本的本质及其内在的深刻矛盾。第三卷探讨剩余价值如何在资产阶级内部分配的问题。全书对资本主义经济形态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对人类社会,尤其是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劳动者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创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他像黑格尔一样,相信能够用一个辩证法公式概括人类的进化历程。他认为,所有哲学家都在致力于解释世界,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世界。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建立了一个在现实中得以实践的最大的人类思想体系。《资本论》,这部“稿费甚至不够支付写作它时所吸的雪茄烟钱”的光辉巨著,不仅深刻阐释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诸多方面,还使人类世界在较大范围内发生了深刻变化。

恩格斯说:“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能像我们面前的这本书一样,对于劳动者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被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人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一览无遗。”

编译者
2014年5月 RLQoE+o8wb/yGbKI0HYhc8J3pncrkZOuTyj2hmufjmudnC1FxrO/2hfHuOlEDo9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