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在古代欧洲是巨富的象征,早期垄断在阿拉伯人的手里。他们从原产地印度运往欧洲,价格往往翻了上百倍不止。自视高贵的罗马人,500道菜有480道都需要用到胡椒,胡椒更是成为上流社会的身份象征。
大航海时代,胡椒也贡献了自己的功劳。因为胡椒的价格长期居高不下,造成欧洲大量金银外流。到了中世纪,欧洲人已经没有钱来购买这种昂贵的香料。据说葡萄牙冒险家达·伽马穿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尽情享受胡椒而不受阿拉伯商人的控制。达·伽马最终航海成功,为欧洲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香料。
胡椒在中国也曾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高档货。唐朝宰相元载被抄家时,除了大量金银珠宝,还抄出800石胡椒。宋朝,胡椒开始在广州等地小范围种植,加上宋朝的海运也很发达,大量胡椒可以通过海上贸易来到中国,这时胡椒才褪去金身,逐渐走上平民的餐桌。
到了明朝,胡椒甚至还一度成了硬通货,明成祖朱棣竟然用胡椒来给官员们发工资。《金瓶梅》里的西门庆,更是用李瓶儿攒的80斤胡椒置换了一栋四层楼的“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