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言

本书的目的在于表明:第一,社会问题一直是许多大哲学家关注的基本问题;第二,通过哲学解决社会问题,这甚至是成功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条件;第三,通过社会问题窥探哲学,这是振兴哲学的必由之路。

通过“哲学”,我们应把经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或对经验的一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社会问题”,我们能简单而宽泛地理解,如何通过改变社会机制减轻人类的痛苦。这是一个不断重现的问题,却没有更清晰的定义;因为痛苦与欲望有关,而欲望是个体化的,是不断变化的;每个人都从自己不断变化的欲望出发看待问题,从而使这一问题不断变化。显然,这是一个令人烦恼的复杂问题。必须记住,我们的意图充其量是把哲学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方法,而问题本身则是一种窥探哲学的方法。我们并未提出任何解决办法。

作为一种整体性的策略倾向,我们可以触及哲学史上的一些巅峰,并探寻潜藏在每一个形而上学迷宫中的社会利益。伍德布里奇教授说:“亚里士多德让论文作者们在开始撰写论文时,先回顾前人的相关观点,然后再证明他们都是错误的。”本书接下来五个章节的目的恰恰相反:我们将拭目以待,看看所谓的死气沉沉的哲学是否有相当程度的复苏。

本书不是试图证明苏格拉底、柏拉图、培根、斯宾诺莎和尼采在社会问题上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而是试图从这五位哲学家的观点中寻求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境况的方案;本书不会创建一套社会哲学体系,不会因为试图把每一种哲学同它的社会和政治环境联系起来而迷失在对过去的学术探索之中;本书将设法把这些哲学与我们自己的环境联系起来,通过这些哲学家的眼睛连续地审视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对这些哲学家的“另类”解读,与其说是自相矛盾的,不如说是在寻求裨益。

因此,本书关于哲学史的章节,与其说是回顾,不如说是序言或续篇。本书的目标,既不是历史叙述,也不是提出批评,而是一种委托式的重构。这是一种有缺陷的方法,例如,它将牺牲学术的彻底性,以表现其适用性。而当达到这一目的后,我们又需要反复收集线索。不过,这种方法也有裨益:我们将避免考虑历史,除非它真实存在、历久弥新,且能为当今情势提供教益。每一项对社会问题和与之相互呼应的哲学的研究,都让我们朝着最后的目标努力迈进了一步。

——威尔·杜兰特 scWn8u5tSw0Y1PyNH9cllv8IJ/3spgOS/vLTSnXtSu7CNeOVLOxqTyf0lcXzTe8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