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读者群是谁?
2019 年 9 月,我将书的初稿发给编辑的时候,她不予评价,只问了一个问题:“您这本书的读者群是谁?”为了回答她的提问,我写下了三个故事,她们应该是我写作的初心。
充满“陷阱”的“千禧一代”
洋洋大约 28 岁,染一头金色短发,大眼睛的美瞳也是金褐色的;身穿剪裁时尚的纯白色衬衣,佩戴古铜色项链挂饰,下身是一条棕黄色的短裙。她显然是经过精心装扮的,按理说应该会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显然整个课程中并无人特别关注她。我注意到她仅基于对明显配色错误的好奇:为什么化了妆的脸色看起来这么蜡黄?为什么这么好看的五官看起来却这么模糊?
我问她:您自然的发色是不是很黑?她答:是的。
我又问:您自然的眼珠是不是很黑?她答:是的。
我再问:为什么要把黑发黑眼睛变成金褐色?她的回答是常见的:因为想让自己看起来更洋气。
于是我请她站上讲台,用一块黑色织物将她的金色染发覆盖起来,请她摘下美瞳眼镜及古铜色项链,并让她擦拭掉艳丽的橘红色口红,课堂内立即听到一阵异口同声的“哇哦”的惊叹。因为这时候她的脸部轮廓异常清晰,露出可爱的圆脸、清晰的五官、乌黑的双眸及白皙的皮肤。诚然,她的气质不是温暖的、亲切的,而是现代的、内敛的、带点冷艳的,因此正蓝、黑和纯白是她最适合的颜色,而金褐色、暗沉的古铜黄-绿色是她的死角。她精心装扮却选用了完全错误的颜色,使得事与愿违。
“迷失”的“70 后”
我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小时候最爱的颜色:将黄色和绿色混在一起的黄-绿色。
那时候蜡笔的颜色种类不多,但每次买回来蜡笔套装,我都是先将黄色和绿色用完。画树叶,画花朵,画古装美女的钗环头饰,总是一个人默默地画,涂抹的笔触是童年最美的记忆。
但记忆中我从未穿过这个颜色的裙子,西瓜红、碎花蓝、黑白圆点都有过,唯独没有黄-绿色。也许因为在那个年代,这个颜色的衣服很昂贵,也许人们认为穿这个颜色的衣服不能显白——最高标准。
现在回想起来,初中时代那套统一的蓝白搭配的校服其实让很多人心中很苦闷,因为这种颜色注定只能让四分之一的人看起来脸色很好,而让另外四分之一的人看起来脸色很不好,其余二分之一的人则普普通通。我属于看起来脸色很不好的那一类。
后来我一直跟着潮流走,买了一件又一件黑色衣服,为了迎合另一个最高标准——显瘦。然而很多年来我都是一边喊“剁手”,一边继续买,买得越多越困惑:为什么总觉得衣柜里少了一件合适的衣服?直到学习了个人色彩分析学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可以穿任意带金底的绿色,从鲜艳的黄-绿到暗沉的铜绿,我真正喜爱的原本就是最合适的。
“大起大落”的“60 后”
我认识一名事业成功的女性,第一次见她是 15 年前的夏天,她一身朴素的黑白配衣服,白衬衣高领竖着,干练的短发浓密乌黑,小方形脸轮廓分明。黑白素配很容易就将人的目光吸引到她的脸部:高挺的鼻梁,温厚的嘴唇。举手投足间散发出超强的感染力,像一株散发芬芳的傲雪寒梅。
第二次见她是 5 年后的秋天,简直判若两人:穿一身鲜艳的纯紫色长裤套装,搭配金黄色小碎花衬衣,黄和紫的对比色关系及密碎的图案构成一派花团锦簇的模样,却把她雕塑感强的脸形和鼻梁模糊了,从而使人的关注点落在了她暗淡不匀的肤色上。像春天番红花一样清新娇美的紫色把她骨子里傲雪寒梅的气质弄浊了。之后得知她这身装扮是一家专业色彩形象公司为她打造的,说这样的颜色特别符合她的强大气场:大红大紫。但这显然不适合她的天然肤色。
第三次见面是前年的冬天,她穿一件简单的黑毛衣,外搭宝石红修身皮外套,下身是紧身黑长裤,踩一双时尚感强的黑色筒靴,最大的亮点还属脖子上系的柠檬黄小丝巾(若换成金黄色于她就落俗了),及正红色的精致手抓包。傲雪寒梅的气质依旧在,且相比十几年前那身素雅黑白配增添了高贵与优雅,色彩搭配无可挑剔。
我想了很久,虽然色彩千千万万,但对于穿衣选色,每个人30 种就够了。更重要的是:寻找色彩是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以此为基础,之后的发挥空间就更大了。谁是这本书的读者群?如果“60 后”不囿于旧观念的捆绑,“70 后”不限于已有经验的束缚,“千禧一代”开始认真思考“我想要的是我真正需要的吗”,那么,她们都是我的读者群。
最后,以回答编辑的另一个提问作为序的结束。她问我:“这本书您想告诉读者什么主题?”我想说的是,“美由心生”这句话虽是对的,但您也可以从外部开始改变自己的内心!穿对适合自己的颜色,会激发您的潜力,提升各方面的价值:您变得可信度更高,人们更愿意听您说话,赞美您,聘请您工作或邀请您共事,甚至为您着迷,爱上您!这些是您本来就有的,您需要做的是运用色彩激发自己的潜在价值。
(绘者:黑月乱)
陈牧霖
2020 年 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