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

交换现象最早出现于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人们彼此互通有无,进行贸易,这是物质交换。人生儿育女,而子女顺从、听话,这也是一种交换。人们交流感情,进行社交活动,这也是交换。通过我们对交换现象的观察,我们不难得出下列结论:由于彼此的缺乏和平等的原则才使得交换得以实现;双方只有在相互平等的前提下,交换才能更好地发生作用。一旦破坏了这一“看不见的”规则,我们便无法得到对方的东西。

交换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自己所缺乏的东西。可见,人世间的事情,给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有了付出才有回报,没有无回报的付出,也没有无付出的回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获得的快乐就会越多,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枯竭。

有一个50岁的女人,丈夫去世不久后,儿子又坠机身亡,她被悲伤和自怜的感情所包围,久而久之得了忧郁症,甚至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好心的邻居劝她去做些能使别人快乐的事。50岁的她能做些什么呢?她过去喜欢养花,自从丈夫和儿子去世后,花园都荒芜了。她听了邻居的劝告后,开始整修花园,施肥灌水,撒下种子,很快花园里就开出鲜艳的花朵。从此,她每隔几天就将亲手栽培的鲜花送给附近医院里的病人。她给医院里的病人送去了温馨,换来了一声声的感激话,那些美好的话语轻柔地流入她的心田,治愈了她的忧郁症。她还经常收到病愈者寄来的贺年卡、感谢信,这些卡片和信帮助她消除了孤独感,使她重新获得了人生的喜悦。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给予别人,等于给予自己。我们在给予的时候,就注定了获得的渴求,我们给予他人以爱、同情和鼓励,然而我们本身却并未因为给予而有所减少、反而会由于给予而获得更多。我们把爱、同情、善意给人的愈多,我们所收回的爱、同情和善意也就愈多。正是有了这种渴求才使我们的给予有了动力。天上不会掉下来的馅饼,也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时刻都应牢记这一点。

拥有一颗良好的心,一种爱人的性情,可以说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因此,我们在成就别人的同时,并非一定会损伤自己。成功的关键在于,知道什么时候给予,什么时候获得。

一个富翁忧心忡忡地来到教堂祈祷之后,他去请教牧师。“我虽然有了金钱,但我感觉并不幸福,我甚至不知道应该用我的金钱做些什么?它能买来欢乐和幸福吗?”牧师让他站在窗前,看外面的街上,问他看到了什么,富翁说:“来来往往的人群,多么美妙啊!”牧师又把一面很大的镜子放在他面前,问他看到了什么,他说:“我看到了我自己,我很沉闷。”牧师道:“是啊,窗户和镜子都是玻璃制做的,不同的是镜子下镀了一层银粉,单纯的玻璃让你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美丽的世界,没有什么阻拦你的视线,而镀上银粉的玻璃只能让你看到你自己,是金钱阻拦了你心灵的眼睛,你守着你的财富,像守着一个封闭的世界。”

富翁得到了启示,就尽可能的去资助那些困难的人,把自己的仁爱带给他人;而得到帮助的人则用无尽的感激和祝福报答他。富翁从中不断地得到欢乐,心情也变得开朗了。

人各有短长,或许你的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能对于你来说易如反掌,那么何必吝啬一丁点的时间和一举手的力气,何不快乐主动地帮助别人呢?帮助别人走出困境,而你自己也享受了给予得到的快乐,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我们能够时刻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那么在我们遇到难关的时候,同样也会有人帮助我们。反之,如果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未能伸出援手,那么等到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很可能也得不到想要的帮助。

高尔基说:“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给予是一种真诚的付出,更是一种无限的快乐。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心存感恩,热心地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关爱每一个需要关爱的人,我们会在这种仁爱而无私的给予中,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敬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享受着“给予别人,快乐自己”的富足人生。 Pq1v391OoLMI9/t28hueSldT22a8mzQdovseifhpZefLsSKkGpHQyaZ5hbFRXCe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