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提倡人需要自我反省,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认为:“未经自省的生命的存在是不具有价值的。”所谓“自省”就是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的言行,来达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目的。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完美的人,也不存在不犯错的人,没有人能保证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正确的,而犯错误也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用什么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过失、不足和错误。能不能像先人圣贤那样,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对自己每日的言行都进行认真的“拷问”,以这种“君子”的方式要求自己,最终达到“修身”的目的?
然而,现今的大多数人往往自我感觉良好,总认为自己是对的。“长于责人,拙于责己”似乎是现代人的通病。例如,在工作中,虽也勤勤恳恳、忙忙碌碌,却不分主次、缺少明确的目的和有效的方法,最后使工作进度停滞,甚至影响到整个团队工作进程却不知自省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犯了错,首先想到的不是反省、弥补,而是遮掩,当然遮掩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诸如诿责、抱屈、狡辩、怨天尤人等,总之就是不肯也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错误。这也许源于人的意识往往是对外的,总是把问题投向自己以外的人和物之上,而很少投向“我”。为了克服这种天然的缺失,就要求我们时常有意识地自我反省,把意识投向“我”。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一些缺点,每个人都会犯错,即使是圣人也不例外。所以犯错误并不可耻,也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有了过失而不自知,从而不自觉地一步步滑向错误的深渊,让错误的破坏效果和影响时效都无限延伸,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我们何不每日三省吾身呢?
刚刚涉足房地产时的里克,和大多数人一样,他总是想卖出那些昂贵的大型房产。后来他感觉到,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后来,里克索性花了一段时间,什么都不做,开始反省和思考如何从这种生意里赚钱。他的思考起到了作用,他重新调整了战略,转而开发本市的低价房产:“我决定开发那些几乎没有人开发的价值35000美金左右的房产。这些低价房产很容易就可以卖出去,我就能很快开始下一宗交易。”
里克卖出的房产越来越多,当他声名鹊起之后,便开发那些高档房产。后来,他成为了一位成功的房地产开发商,拥有自己的公司。有一年,他还被美国《美好家园》杂志评为最高产的开发商。
通过自我反省,里克卖出了更多的房产,创造了非凡的经济效益。如果他没有自我反省,现在可能早已转行干了其他的工作。
一个人只要具备自我反省的心态和自我否定的精神,就能让自己不断地进步,甚至趋向完美。有缺点、做错事情不逃避,主动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反省自身的什么缺陷导致了这种错误,接着去改进它,从而升华自己。反省能让我们心灵镜鉴常明。在反省的过程中,我们的心智不断提高,心灵不断升华。当然也会对影响到我们身外的诸如制度、标准这些东西,让它们也与时俱进。
一个人拥有了自省的心态,才能够对自己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才能主动去寻找自己的不足,然后改进这些不足。他们往往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以使自己变得更加适应社会、更具有能力。他们从不惧怕自我批判和自我否认,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将会使自己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当然,自省并不是让你自我否定。自省不仅是一个在自我否定中实现蜕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在自我肯定中让自信和希望成长的过程。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过去的成功和过去的错误都是我们的财富。”正确的东西会使人变得更加聪慧,错误的东西会使人变得更加清醒。
自省是为了更加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更加快速地发展自我,更加全面地发展自我,从而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知其“失”而后知其所以“失”,进而在行动中纠其“失”,这是一个人修身养德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更是增强人的生存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