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自己周围的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会对一个人的命运有直接影响,但是任何一个环境都有可供发展的机遇,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好好利用这些机遇,不断随环境之变调整自己的观念、思想、行动及目标,就有可能在社会竞争的舞台上开创一片天地,站稳自己的脚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先适应环境,再利用环境”。
环境常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问题在于个人怎样面对困难和不顺。知道人力不能改变的时候,就不如面对现实,随遇而安。与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恼,不如因势利导,适应环境,从既有的条件中尽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发掘机会。生而为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家世背景,但可以选择自己的生存态度。生活的逻辑总是反复地昭示我们: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树因此而用,人因此而才!
我们生存的世界不是停滞不前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每个人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也随时都在改变,它们不会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你不能因为自己喜欢登高就要求面前是一座山,也不能因为自己擅长游泳而希望面前是一条河,相反,在碰到山的时候你应该学习攀登,遇到河的时候应该学习游泳。
美国享有盛名的职业棒球明星威廉·怀拉,40岁时因体力不济而告别体坛另找出路。他琢磨着,凭自己的知名度去保险公司应聘推销员不会有什么问题。
可结果出乎意料,人事部经理拒绝道:“怀拉先生,吃保险这碗饭必须笑容可掬,但您做不到,我们无法录用您。”
面对冷遇,怀拉的热情未受丝毫影响,而是下决心从头开始,坚持苦练笑脸。
由于天天要在客厅里放开喉咙笑上几百次,因此使邻居产生误解:失业对他刺激太大,以至于发起神经来了。为此,他只好把自己关进厕所里练习。
一次,他在路上遇见一个熟人,非常自然地笑着打招呼。对方惊叹道:“怀拉先生,一段时日不见,您的变化真大,和以前相比,真是判若两人!”听完熟人的评论,怀拉充满信心地再次去拜见经理,笑得很开心。
“您的笑是有点意思了。”经理指出,“然而还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那一种。”
他不气馁,再接再厉,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被保险公司录用。
这位昔日棒球明星严峻、冷漠的脸庞上,绽放出发自内心的婴儿般的笑容。它是那样的天真无邪,如此讨人喜欢,令顾客无法抗拒。就是靠这张并非天生而是苦练出来的笑脸,怀拉成了全美推销寿险的高手,年收入突破百万美元。
一个人要想在生活中成为强者,就必须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大环境——社会,紧扣社会发展的脉搏与时代并驾齐驱,只有这样,事业的发展才能如鱼得水;也就是说,我们要想改变生存环境,首先必须顺应生存环境。如果一个人想改变生存环境,却不能顺应环境,那么想改变环境的目的是不可能达到的。这是一条强者的生存法则!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时就像大山一样,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或者是暂时无法改变的,只有在适当地改变一下自己,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改变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属于自己的天地。
1936年,当李嘉诚一家辗转来到香港的时候。他的父亲李云认识到以前对李嘉诚的那套教育是完全不适应香港社会现实的,于是他不再按四书五经的理论要求儿子,他让李嘉诚“学做香港人”,从而适应并融入香港社会。
要真正融入这片土地,就得先过语言关。如果语言关都过不了,在香港生存都是问题,更不用说什么做大事、立大业了。过香港的语言关就是要熟练地讲广州话和英语。
李嘉诚生长在潮州,只会说潮州话,潮州话属闽南方言。香港的大众语言是广州话,广州话属粤方言,与闽南方言彼此互不相通。可是在香港不会说广州话几乎寸步难行,所以是一定要学的。另外,英语是香港的官方语言,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沟通工具,也不容忽视。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嘉诚经过几年的苦心学习,终于熟练地掌握了广州话和英语这两门语言,这使得他在日后的商战风云中受益匪浅。
语言和经商绝对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可是试想一下,如果李嘉诚不懂广州话和英语,不要说难以在商场自由驰骋,就是生存质量也要大打折扣,赚钱又从何谈起呢?
对于当年的李嘉诚来讲,要想在香港站稳脚跟,首先应当以一种全新的面目出现在这片土地上,而语言的改变,带来的是生存方式和生活圈子的改变,这种改变使李嘉诚由香港的看客变成了主人。所以说“适应”其实就是一种迂回的发展,因为选取了最佳的着眼点和入手的角度,行动起来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努力改变自己是适应社会的一种更好的方法。当生活的境遇不能改变时,我们要学习改变自己。当我们在为生活或境遇烦恼苦闷到了极点时,要学会敞开一扇心灵之窗,不能因为一时处于恶劣的环境中就自暴自弃,止步不前。要知道,环境不是为你我而造的,我们一定要学会适应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