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4 三乳星云镜
圆形。连峰钮。钮外三圆座乳与弧线相连的五枚小乳相间环列。小乳及连接它们的曲线,似星象图形,习称为星云纹。十六内向连弧纹缘。直径6.05厘米。河南南阳西汉中期墓出土。由三枚乳钉相间星云纹的图形十分少见。《南阳出土铜镜》58页图一四三。
3.85 星云镜
圆形。连峰钮,围以星云纹。十六内向连弧纹外,四瓣花乳与四组星云纹相间环列,星云由十三枚小乳钉及连接它们的弧线构成。花瓣均有一瓣向外伸出尖枝叠压外圆圈。可以明显看出,四乳呈十字形布局,表示四方。十六内向连弧纹缘。直径1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青铜镜》图26。
3.86 星云镜
圆形。连峰钮。十六内向连弧纹外,四瓣花乳与四组星云纹相间环列。星云小乳繁多,曲线细密复杂。十六内向连弧纹缘。直径15.5厘米。此镜是星云镜中纹饰繁丽的镜型之一,因此有的学者认为所谓星云应是由蟠螭渐次演变而成。陕西淳化汉墓出土。《陕西淳化县出土汉代铜镜》图二.1(《考古》1983年9期852页)。
3.87 星云镜
圆形。连峰钮。十六内向连弧纹外,四圆座乳与四组星云纹相间环列。星云小乳众多,曲线形式多变,各组不同。十六内向连弧纹缘。直径11.15厘米。河南南阳西汉晚期墓出土。《南阳出土铜镜》57页图一四二。
3.88 星云镜
圆形。连峰钮。十六内向连弧纹外,四圆座乳与四组星云纹相间环列。星云曲线两端乳钉伸出的尖嘴酷似螭头。十六内向连弧纹缘。直径13.6厘米。湖南长沙西汉中期墓出土。《楚风汉韵——长沙市博物馆藏镜》93页图70。
3.89 星云镜
圆形。连峰钮。十六内向连弧纹外,四瓣花乳与星云纹相间环列。星云看似复杂,但形态基本相同,结构更似蟠螭纠结。十六内向连弧纹缘。直径13.65厘米。河南南阳西汉晚期墓出土。《南阳出土铜镜》54页图一二九。
3.90 星云镜
圆形。圆钮,圆钮座。凸圈带内装饰简单的线条和半圆形图案。两周短斜线圈带间四圆座乳分为四区,每区饰三枚小乳,中间小乳以曲线相连似花瓣。十六内向连弧纹缘。直径10厘米。此镜以回环蜿蜒的线条分割空间,图纹简单却新颖。河南洛阳西汉中期墓出土。《洛镜铜华——洛阳铜镜发现与研究》96页图47。
3.91 星云镜
圆形。连峰钮。十六内向连弧纹外,四圆座乳与四组星云相间环列,四星式小乳以S形曲线相连。十六内向连弧纹缘。直径10.2厘米。湖南长沙西汉中晚期墓出土。《楚风汉韵——长沙市博物馆藏镜》91页图69。
3.92 星云镜
圆形。连峰钮。十六内向连弧纹外,四圆座乳与四组星云相间环列,五星式星云排列整齐。十六内向连弧纹缘。直径10厘米。山东临淄西汉中晚期墓出土。《山东临淄战国汉代墓葬与出土铜镜研究》309页。
3.93 星云镜
圆形。连峰钮,十六内向连弧纹。外四瓣花与四组星云相间环列。七星式星云规矩整齐。十六内向连弧纹缘。直径10.5厘米。辽宁西丰西汉墓出土。《净月澄华——辽宁省博物馆藏古代铜镜》12页。
3.94 星云镜
圆形。连峰钮,十六内向连弧纹外,四瓣花与四组星云纹相间环列。八星式星云排列有序,弧线也呈相应对称的图形。十六内向连弧纹缘。直径13.3厘米。河南南阳西汉中期墓出土。《南阳出土铜镜》53页图一二五。
3.95 星云镜
圆形。连峰钮。四圆座乳环绕于星云纹中,多星式星云曲线流转,繁而不乱,增加了画面的灵动性。十六内向连弧纹缘。直径11.1厘米。陕西西安出土。《西安文物精华·铜镜》23页图19。
3.96 星云镜
圆形。连峰钮。四圆座乳环绕于星云纹,八星式星云由井字形曲线连接。内向十六连弧纹缘。直径11厘米。此镜是星云镜中少见的构图形式。陕西淳化汉墓出土。《陕西淳化县出土汉代铜镜》图二.6(《考古》1983年9期852页)。
3.97 星云镜
圆形。连峰钮。内方外四圆座乳与四组星云纹相间环列。多星式星云似蟠螭纹,但图形结构与常见的星云纹相同,在星云镜中极少见到内方配置的图形。十六内向连弧纹缘。直径11.3厘米。山西朔县西汉墓出土。这面镜子的纹饰也证明,所谓星云纹实际上是蟠螭纹的变形。《山西朔县西汉并穴木椁墓》图一二.1(《文物》1987年6期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