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蟠螭纹镜

3.1 三菱三蟠螭镜

圆形。弦钮,围以凹面圈带。纹饰由地纹与主纹构成。主纹为三龙与三菱相间缠绕,龙头近圈带,身躯曲卷。素卷缘。直径18.5厘米。江苏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甬道耳室出土。墓葬发掘者分析此墓主应是第二代楚王刘郢客或第三代楚王刘戊,下葬年代为公元前175至公元前154年。《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发掘简报》图三八(《文物》1998年8期26页)。

3.2 三菱三蟠螭镜

圆形。三弦钮,围以凹面圈带。纹饰由地纹与主纹构成。地纹为圆涡云纹。主纹为三螭与三菱相间环列,穿插叠压。素卷缘。直径10.8厘米。广西贵港罗泊湾汉墓出土。据《广西贵县罗泊湾二号汉墓》发掘报告(《考古》1982年4期)分析,此墓下限应在汉文帝前元时期。《广西铜镜》49页图5。

3.3 三菱三蟠螭镜

圆形。三弦钮,围以凹面圈带。纹饰由地纹与主纹构成。地纹为圆涡纹及云雷纹,排列较为稀松。主纹三菱与三蟠螭相间环列,蟠螭躯体已图案化,为两个相连接的卷曲圆涡纹。素卷缘。直径8.25厘米。陕西长安西汉早期墓出土。《长安汉镜》48页图六.2。

3.4 三菱三蟠螭镜

圆形。三弦钮,围以凹面圈带。纹饰由地纹与主纹构成。地纹为圆涡云纹。主纹为三螭与三菱相间环列,穿插勾连。蟠螭头近圈带,张口露齿,身躯屈曲。素卷缘。直径18.4厘米。江苏仪征墓葬出土。《仪征馆藏铜镜》24页。

3.5 四菱四蟠螭镜

圆形。三弦钮,围以凹面圈带。纹饰由地纹与主纹构成。地纹为云纹。主纹为四蟠螭与四菱相间环列,螭头扬起,身躯盘曲,分枝转折,粗细变化,方向不一。素卷缘。直径18.7厘米。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据《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7期)分析,墓主为西汉长沙丞相軑侯利苍的儿子。墓中出土的木牍上有“十二年二月”纪年,因此死者应葬于汉文帝十二年(前168)。《铜镜图案——湖南出土历代铜镜》49页图28。

3.6 圈带叠压三蟠螭镜

圆形。三弦钮,围以凹面圈带。纹饰由主纹与地纹构成。地纹为云雷纹。主纹为弦纹圈带叠压三蟠螭纹,蟠螭身躯作圆弧盘曲,螭头在弦纹圈外侧,肢爪或曲或伸。素卷缘。直径19.3厘米。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据《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7期)分析,此墓墓主为长沙丞相軑侯利苍之妻,死于西汉文帝十二年(前168)以后数年。《铜镜图案——湖南出土历代铜镜》48页图27。

3.7 圈带叠压三蟠螭镜

圆形。三弦钮,钮外环列三兽。纹饰由地纹与主纹构成。地纹为云雷纹。主纹为弦纹圈带叠压三蟠螭纹,蟠螭形态极为复杂多变,难以区分各部分结构,身躯曲折回环,肢爪尖锐。素卷缘。直径23.5厘米。河南南阳西汉早期墓出土。《南阳出土铜镜》30页图六一。

3.8 三叶三菱蟠螭镜

圆形。三弦钮,围以凹面圈带。纹饰由地纹与主纹构成。地纹为圆涡云纹。主纹为三螭、三叶及三菱相间环列。直径8.1厘米。江苏仪征墓葬出土。《仪征馆藏铜镜》25页。

3.9 四叶蟠螭镜

圆形。扁形钮,二螭钮座。围以凹面圈带。纹饰由地纹与主纹构成。地纹为较细密的云纹及斜线纹。主纹为四叶与四螭相间环列。蟠螭头近镜缘,翘角,张嘴,身躯呈S形勾卷,肢爪屈伸。四叶为多层式,花苞上起二叠草叶。直径14.7厘米。江苏仪征汉墓出土。《仪征馆藏铜镜》29页。

3.10 昭明清白重圈三叶蟠螭镜

圆形。三弦钮,兽形钮座。二周铭文圈带之间配置三叶蟠螭纹。内圈铭文:“内请(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穆而愿忠,然壅塞而不勶。”外圈铭文:“絜(洁)精白而事君,惌(怨)污獾(获)之弇明,微玄锡之流泽,恐疏远而日忘,怀橜(厥)美之穷(躬)体,外承 (欢)之可说(悦),慕窔(窈)佻(窕)之灵景(影),愿九(久)思而毋绝。”素卷缘。直径17.25厘米。陕西长安西汉早期墓出土。《长安汉镜》50页图七.2。

3.11 毋相忘三禽蟠螭镜

圆形。三弦钮。圈带铭文为:“安乐未央,脩相思,慎毋相忘。”纹饰由地纹与主纹构成。地纹为云雷纹。主纹为三菱三禽三螭相间环列。素卷缘。直径13.4厘米。江苏徐州西汉宛朐侯刘埶墓出土。刘埶是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子,曾参与“七国之乱”,其去世时间当较汉景帝三年(前154)不远。《徐州西汉宛朐侯刘埶墓》图一七(《文物》1997年2期11页)。

3.12 戚思悲四叶蟠螭镜

圆形。扁形钮,蟠螭钮座。圈带铭文模糊难辨识,似为:“慼思悲,愿见忠,君不说(悦),相思愿毋绝。”纹饰为四叶四螭相间环列,多层式四叶由花苞与草叶纹构成。蟠螭身躯在花叶两侧呈C形向内勾卷,以花叶为轴,形成左右对称的规则图形。直径10.6厘米。江苏仪征墓葬出土。《仪征馆藏铜镜》31页。

3.13 大乐贵富四叶蟠螭镜

圆形。三弦钮,二螭钮座。圈带铭文为:“大乐贵富,千秋万岁,宜酒食。”以鱼纹结句。四株多层式花叶(也有学者称为火焰形纹)与四组蟠螭相间环绕,故称为间隔式布局。蟠螭头小,圆眼尖嘴,两肢爪向左右伸张,身躯蟠旋纠结,曲线流转,细腻繁缛。四组蟠螭隔叶纹两两相对。素卷缘。湖南长沙西汉墓出土。《湖南长沙纸园冲工地古墓清理小结》图二(《考古通讯》1957年5期44页)。

3.14 大乐贵富四叶蟠螭镜

圆形。兽面钮,二螭钮座。圈带铭文为:“大乐贵富,千秋万岁,宜酒食。”纹饰由地纹与主纹构成。地纹为云雷纹。主纹为多层式四花叶与四组蟠螭相间环列。四螭分别隔花叶两两相对,张口伸长舌,二前肢左右屈伸,身躯卷曲。四叶尖上各配置一禽鸟。素卷缘。直径23.2厘米。此镜蟠螭组合繁缛华美,形神动态运转自如。江苏扬州西汉墓出土。《汉广陵国铜镜》36页图6。

3.15 大乐贵富博局蟠螭镜

圆形。弦钮,二螭钮座。内方铭文为:“大乐贵富得所好,千秋万岁,延年益寿。”鱼纹结尾。内方四边中点处向外伸出一个T形纹,表示内方四正,与外圆四正L纹相对,近镜缘的V纹则表示四隅,与内方四角相对。方格及T、L、V纹构成的图纹,学界习称规矩纹,亦有不少学者称为博局纹,T、L、V即为博局十二道,布局属于十二位类型。博局纹形成的四方八极内各有一组蟠螭,蟠螭身躯多作弧形盘曲,钮结形态不一。直径18.4厘米,河北满城窦绾墓出土。窦绾应葬于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前。《满城汉墓发掘报告》266页图一七八.2。

3.16 大乐贵富博局蟠螭镜

圆形。三弦钮,伏螭钮座。内方铭文为:“大乐贵富得所好,千秋万岁,延年益寿。”博局纹形成的四方八极内各有一组蟠螭,蟠螭各部分结构不明确,勾连缠绕,涡纹关节突出。素卷缘。《楚风汉韵——长沙市博物馆藏镜》59页图43。

3.17 日光博局蟠螭镜

圆形。弓钮。内方铭文为:“见之光,长若日月之明。”博局纹间配置两种不同的蟠螭各二组,一种蟠螭身躯卷曲于T、L纹之间,另一种为二蟠螭分别在T、L纹两侧,互不缠绕。十六内向连弧纹缘。直径13.5厘米。湖南长沙西汉晚期墓出土。《长沙树木岭战国墓阿弥岭西汉墓》图九.1(《考古》1984年9期795页)。

3.18 昭明昭明重圈四叶蟠螭镜

圆形。弦钮,二螭钮座。四叶与四蟠螭相间环列,四螭两两隔一叶相对称,张口吐舌。内圈铭文为“内请(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外圈铭文为“穆而愿忠,然壅塞而不泄。怀橜(厥)美之穷(躬)体,外承 (欢)之可说(悦),慕窔(窈)佻(窕)之灵景(影),愿九(久)思而毋绝”,内外铭文连读。素卷缘。直径14厘米。《故宫藏镜》22页。

3.19 四乳圈带叠压蟠螭镜

圆形。三弦钮,围以凹面圈带。纹饰由地纹与主纹构成。地纹为粗疏的圆涡纹。主纹为四乳圈带叠压蟠螭,二螭同向环列,头近缘,圆眼张嘴。身躯呈圆弧和C形卷曲,突出乳钉关节。素卷缘。直径8.3厘米。安徽天长西汉墓出土。《汉广陵国铜镜》46页图11。

3.20 四乳圈带叠压蟠螭镜

圆形。三弦钮,围以凹面圈带。纹饰由地纹与主纹构成。地纹为圆涡纹及并列线纹。主纹为四乳圈带叠压四组缠绕的蟠螭。素缘。直径14.6厘米。广东广州西汉前期墓出土。《广州汉墓》152页图九一.4。

3.21 四乳圈带叠压蟠螭镜

圆形。三弦钮,围以凹面圈带。纹饰由地纹与主纹构成。地纹为圆涡纹。主纹为四瓣花圈带叠压蟠螭。直径16.8厘米。西汉江都国晚期或稍后墓出土。《江苏盱眙县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北区陪葬墓》图四七.2(《考古》2014年3期43页)。

3.22 四乳圈带叠压蟠螭镜

圆形。三弦钮,围以凹面圈带。纹饰由地纹与主纹构成。地纹为同心圆圈纹。主纹为四乳圈带叠压蟠螭,蟠螭身躯呈C形卷曲。此种形态的蟠螭,学者也称为虺纹,本书统称为蟠螭纹,不再细分为蟠螭和蟠虺纹。素卷缘。直径9.4厘米。四川成都出土。《四川省出土铜镜》21页图10。

3.23 四乳圈带叠压蟠螭镜

圆形。三弦钮,围以凹面圈带。纹饰由地纹与主纹构成。地纹为圆涡纹。主纹为四乳圈带叠压蟠螭,二螭环列,螭头前伸,圆眼,张嘴。身躯呈C形弧线衔接,关节凸显。直径8.55厘米。河南南阳西汉早期墓出土。《南阳出土铜镜》39页图八六。

3.24 圈带叠压蟠虺镜

圆形。三弦钮,围以凹面圈带。纹饰由地纹与主纹构成。地纹为圆涡纹。主纹为四瓣花四乳圈带叠压蟠螭。圈带外四组蟠螭纹中配置一只猴,猴呈正视形,宽额,高举长臂曲肘下垂,作攀援状,下肢作腾跃姿势。素卷缘。直径25.4厘米。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窦绾应葬于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前。《满城汉墓发掘报告》266页图一七八.1。

3.25 四乳蟠螭镜

圆形。三弦钮,围以凹面圈带。纹饰由地纹与主纹构成。地纹为斜线纹和重叠三角纹。主纹为四乳及S形蟠螭相间环列。其外一周十六内向连弧纹。素卷缘。直径7.6厘米。河南南阳西汉墓出土。《南阳出土铜镜》37页图八〇。

3.26 四乳蟠螭镜

圆形。三弦钮,围以凹面圈带。纹饰由地纹与主纹构成。地纹为斜线纹。主纹为四乳与S形蟠螭相间环列。其外一周十六内向连弧纹。素卷缘。直径9.3厘米。河南洛阳西汉早期墓出土。《洛镜铜华——洛阳铜镜发现与研究》84页图35。

3.27 常贵方格蟠螭镜

圆形。三弦钮。方格铭文为:“常贵,乐未央,毋相忘。”纹饰由地纹与主纹构成。地纹为斜线纹。主纹为四乳四蟠螭,蟠螭配置在方格四角与重叠三角纹划分的四区内。以乳钉为中心,由一大二小、正反相连的C形组成。素卷缘。直径8.6厘米。江苏扬州出土。《汉广陵国铜镜》48页图12。

3.28 毋相忘方格蟠螭镜

圆形。三弦钮。方格铭文为:“常与君,相讙(欢)幸,毋相忘,莫远望。”纹饰由地纹与主纹构成。地纹为圆涡纹及斜行短线纹。主纹由一正二反的C形蟠螭纹构成。素卷缘。直径8.8厘米,广东广州西汉前期墓出土。《广州汉墓》153页图九二.1。

3.29 日光方格蟠螭镜

圆形。三弦钮。方格铭文为:“见日之明,天下大明。”纹饰由地纹与主纹构成。地纹为斜线纹及重叠三角纹。主纹为四乳蟠螭,蟠螭身躯呈三个C形连接构成,形态简单。直径7.25厘米。河南南阳西汉晚期墓出土。《南阳出土铜镜》36页图七四。 p+rwMX6Pn4yZDy5pohMox2ZavZzZo9BqlIuhngpAZ1cgAUt2IQcYvowxiEmAIh6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