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开启这段旅程

我们活在每时每刻。无论我们是在觉察当前的躯体感觉,还是在以先前的经历反思当下,抑或是在沉浸于回忆,这一切都发生在现在。另外,我们也在此时此刻预期未来并做出计划。从许多层面上来说,我们所拥有的全部就是当下。心智既在记忆中出现,也在每时每刻的体验中出现。这种体验以感官沉浸的方式在此刻展现,并伴随着我们对未来体验的心理表象,我们以此预测并想象未来。这就是我们在当下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的方式。即使时间并非我们想象中那样,变化仍然是真实的,而且这种作为心智结构的、跨越时间的联系仍然是一种跨越变化、将体验彼此连接起来的方式。心智中充满了永远流动着的、关于变化的体验。对本书的阅读也因此与心智中这些有关变化的体验有关,我们以时间的形式称其为过去、现在和未来。研究记忆的恩德尔·塔尔文(Endel Tulving)称这种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做法为“心灵的时间之旅”。如果时间是一种心理建构,那么“心灵的时间之旅”就是心智的行为,它是我们组织内在体验和对变化进行表征化的方式。

为了尊重这种核心的、关于改变的心智起源,以及这种心智跨越时间建构自我的方式,我将以“心灵的时间之旅”作为本书的基本框架,即以“过去—现在—未来”的顺序探索心智的本质。为此,我将以编年史的方式写作本书,以叙事的方式回顾过去和现在,并将心智向未来展开。

本书通篇采用概念化的讨论和非虚构叙事相结合的方式,以便将材料联系起来,并帮助你更好地形成记忆。故事是心智最好的回忆方式。我们沉浸于故事时的感受方式影响着我们与自己的体验相处的方式。我邀请你思考如何将你自己体验中的不同成分与本书关于心智的特定讨论联系在一起。你将会读到一些关于我个人的故事,也许这会让你想起甚至写下一些你自己的故事。

为了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并且将个人叙事和概念讨论联系在一起,我会把本书的叙事以5年为单位拆分开,作为一个章节的叙事内容,以这种方式在时间上和概念上组织我们的心智之旅。请注意,这些按时间拆分的叙事并非总是遵循时间顺序的。你将看到我的自传体式反思、日常经历中对心智的主观体验、每时每刻的反思性沉浸,以及与科学研究结果相关联的概念性思考。这些实证研究结果来自很多学科,我将会把它们进行比较或对比,总结其共有的见解,并通过科学推理将其进行拓展。这些内容将会和实践应用以及心智化反思进一步交织在一起。

随着各个章节的展开,我会邀请你探索自己在此时此刻的主观现实中思考的内容。你可能会发现你关于“自己的心智是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随时间推移发展起来的”的自传体式反思逐渐出现,它会成为你注意的焦点。你甚至会以新的方式产生关于未来的诸多可能性的感觉。我邀请你打开自己的心智,来一场内在的“心灵的时间之旅”。当这些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体验出现时,请你对它们进行思考;如果你愿意,甚至可以将它们写下来,这样做可以深化你的体验。一方面我们是感官动物;另一方面,当我们的心智在每时每刻从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想象中出现时,我们也依赖于自传体记忆。感官输入、记忆中的反思和想象都是“心灵的时间之旅”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探索它们是很有趣的一件事,这就是“心智的乐趣”啊!

本书的每一章都包括三个部分,它们分别是某一个特定时段的叙事,最后的“邀请你思考”,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核心部分。核心部分将聚焦于科学概念,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拓展并深化对心智的讨论。在每一章的核心部分,我们会从自传体式叙事和反思中抽离出来,讨论与前一部分叙事相关的核心概念或问题,只有这部分内容是由理性主导的概念建构的。在阅读这些以科学性为主的内容时,你可能会感觉到它们引起了你不同的心智体验:也许感觉更深奥、更遥远,甚至不那么引人入胜了。如果你产生了这样的感觉,那么就随它去吧。虽然我很抱歉让你的感觉发生了变化,但你不妨让这种变化为你提供一些体验,它们也许能教会你一些东西。每一刻都是重要的,无论发生什么都可能是有用的。就让所有的体验都成为学习的机会吧。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的一句话曾被反复引述:“在随时间积累起的智慧中,我发现每种体验都是一种探索的方式。”

如果这些概念性的中间部分起初并不吸引你,那么你也可以选择跳过它们。毕竟,这是你的旅程。尽管如此,我还是恳请你至少试着读一读,让阅读的体验成为一种信息源,从而帮助你了解心智、了解你自己的心智、了解我们如何通过事实或故事彼此联系在一起。且看你会如何“审视”(SIFT) 你自己的心智吧:用你的感觉、表象、感受和思维检验它。就让每一次体验成为一次思考的邀请,以及一个深化我们对自己和心智的认识的机会吧!这是你的探索之旅。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概念化讨论,并寻求一种纯粹基于理论的、相对客观的对意识的讨论,那么你需要阅读其他更“标准化”的书籍,而非本书。本书的主旨是定义“心智是什么”,包容主观性中存在的现实,邀请你探索你自己体验的本质,并试图以科学性的讨论和体验性的反思呈现心智的本质。尽管本书不是一本典型的科学著作,但我相信这种对心智本质的跨学科的探索仍然是科学的。任何对心智感到好奇并有兴趣建构更健康的心智的人都能从本书中获益。对心智的进一步探索不能仅靠吸引人的概念性讨论和科学发现,我们还需要将上述内容与主观的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 IKF2hlX8bb9oY5CNOzZq5MOwxKYbkSdeCPwC+P6/VwPjeRgqXSBoUSzXbiUri3D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