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让我们来想象一个画面。当你把刚烧开的水倒入一个玻璃杯中,杯子的顶部会出现一圈白雾,这圈白雾多久会散去?这杯热水多久会变成冷水?5分钟,15分钟,还是25分钟?

你可能会说,这取决于周围环境的温度,那如果你在某一天晚上听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讲,你决定第二天早起读书或者开始锻炼身体,改变某种习惯,多久你会放弃这个念头?7天,3天,还是1天?是的,你可能已经猜到我想说什么了:周围的环境依然是重要因素之一。

但人和水不同。除了环境,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会对人产生影响,这个重要因素是什么呢?答案是:对熵增定律的理解。

熵,代表一种无序程度,熵增表示熵不断地增加,而熵增定律则是一个物理学定律,它意味着一切都在从秩序走向混乱。熵增定律被认为是很负面的定律,因为熵增定律指出,在孤立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做功,那么整个系统就会退化为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一团物质。哪怕是太阳、星系甚至整个宇宙都不例外。

比如一间房间杂乱无章,此时,房间里充满了熵。如果要收拾房间,使它变得井然有序,那么你就需要耗费能量做功;你的能量可能来自你吃了富含蛋白质的肉,肉的蛋白质能量来自动物进食的谷物饲料,谷物饲料的能量来自太阳;太阳的能量则来自其自身的核反应。因此,要做到熵减,把无序变成有序就需要消耗能量;只有不断有系统外的“外力做功”,不断地降维输入能量,那么结局才会大为不同!这就是对于“熵增定律”的一种认知。

除了物理世界,相信你一定听说过亚马逊,你甚至还知道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他说:“我们要反抗熵(We want to fight entropy)。”因此亚马逊经过长期做功,实现了现在的指数级增长。还有华为的任正非,他更是把“反熵增”践行到了他的组织建设中,任正非说:“我们要不断激活我们的队伍,防止‘熵死’。”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甚至说:“如果物理学只留一条定律,我会留熵增定律。”可见,理解“熵增定律”对一个组织来讲是多么重要。

但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熵增定律是科学,并且可能对企业很重要,但熵增定律跟我个人有什么关系呢?是的,这也是我接下来重点要说的:个人如果能理解熵增定律,如果能合理使用一些与熵增定律相关的定律和法则,那么就有机会从原有的人生系统里跳出来,获取系统之外的能量。克服熵增做功,实现个人成长的飞跃。我把这个过程称为“有策略地变成更好的自己”。

我就是一个通过践行“反熵增”实现了转型和升维跃迁的典型案例。2013年,我刚过30岁。当时在一家传统制造型企业上班,在这个环境中,虽然我年纪不算大,但感觉自己变得越来越保守,在大学同学聚会时甚至有人说我老气横秋。拿着中不溜的收入,又总是充满焦虑,因为我十分担心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你看,这不就是在一个封闭环境里,自己和系统共同退化为“死气沉沉”的一团物质吗?

但如果只是想着在原有系统里去寻求突破往往是徒劳无功的,经过屡次尝试之后,我才意识到,更有效的办法是从系统外获取能量。这种领悟让我醍醐灌顶,我开始疯狂地通过阅读这种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来“从外部世界摄入新能量”,不断强化自己。

一开始的变化虽然很缓慢,但在融会贯通了超过500多本给我带来新体验、新认知、新经验的书籍;在通勤路上,收听了200多张知识付费专辑后,我自身的改变就这样出现了“涌现”。我有哪些改变呢?我一会儿再和你讲,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涌现”?涌现,是事物的时间量变,是在某一时间内的大量出现。比如:

一个普通的妈妈,生了一个普通的女儿。

妈妈每天都在做一件事情,给女儿拍照片。

普通父母都会这么做,对吧?

但有一件事情不太普通:

这个妈妈从女儿出生作为起点,每天都给她拍照。

一直拍到女儿18岁,一天都没中断过。

接着她办了一个摄影展,摄影展的主题就是女儿。

从第1天到第6000多天,一共6000多张照片。

你能想象这么一路走下来,观众从小婴儿的照片看到18岁大姑娘时的震撼吗?这件事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知道了这事儿的人都赶到摄影展所在的小镇,想要一睹为快。这就叫“涌现”。将无数个普通的动作叠加,最终交织成了不普通。

现在,我来和你说说我身上发生的变化。2014年年初,我利用“成长型思维”(详见本书第二章)模型突破了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限制;运用损失厌恶原理(详见本书第三章)逐步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在自己数学底子薄的情况下,通过学习逻辑学和议论文写作不断进入心流(详见本书第六章),考取了211院校MBA;2015年年末,我开始试图摆脱只有工资型主动收入的路径,依靠写作获得了财务上的新体验和新反馈(详见本书第五章);在此之后逐步累积复利效应(详见本书第十二章),与原本完全陌生的各图文平台链接,写下了将近200万字,获得了超过1000万次的阅读量,与数万人进行了互动。

现在,你看到的这一系列在我身上发生的改变都是“果”;追根溯源,首次开始从系统外获取能量,并持续地运用法则以及与熵增定律相关的心理学效应去践行反熵增则是“因”。所以,跳出来,从此时此刻,打破自己的封闭系统,开始寻找系统外的能量,用升一个维度的视角来看当下的自己,去对接外力来做功,用法则和定律持续地去践行“负熵”,直到出现“涌现”,这样无疑才是更佳的选择。

然而,以上说的这些可能还是过于抽象了。仅仅知道熵增定律是怎么回事儿和知道要从系统外去对接能量来持续地做功仍旧只是一个方向,仍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好比你知道吃东西可以果腹,但还不知道怎样获取食物一样。

因此,这本书将不仅仅帮助你深刻地理解熵增定律、“负熵”,知道“涌现”,而且还会告诉你如何利用人性和一些法则来有效地、持续地克服熵增做功,帮助你解决明明知道很多道理,却依旧无法有效地、持续地做到改变的问题。因此,这本书里没有那些众人皆知的大道理,而是逐步让你深度理解这个定律对整个人类世界产生的影响,让你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看清楚那些伟大的企业如何逆向做功。

这本书会让你知道如何建立耗散结构,怎样深度运用包括“成长型思维、损失厌恶原理、从众效应、路径依赖效应、心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马蝇效应、德西效应、霍桑效应、帕累托定律以及复利效应”这些心理效应和定律,从而使你有策略地、持续地变得更好。

最后我想和你分享一句话:

改变的本质,其实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创造新经验需要通过新的方法,获得新的反馈、新的强化,并切身体验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你已经准备开始这次认知的升级和行为的改变,那就让我们一起开始理解“熵增定律”,一起走向改变,走向持续“负熵”这趟奇妙的旅程吧。 XWn++MxE6nQaRh+2Pay2xi6aIN0CVcjxLXuIMJrkJEQ0Tx6fguSHgmGYUTrZM23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