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会动脑思考,文章如获新生

写作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如果你懂得动笔前在“构思”的环节下功夫,你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那么,你学过这样一种方法吗:不用死记硬背,不用生搬硬套,只需要动动脑。

有一天我的学生给我发来这样一封邮件:

老师,我现在正在做一对一辅导考生的兼职工作。我发现孩子们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他们经常放弃思考,最后痛苦不已又无能为力。而且不光是学习,在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方面也是如此。孩子们如果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觉得还有希望。正因为是浑浑噩噩地活着,他们受到的伤害更深却不自知,我真的很担心他们。

什么都想不出来,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其实并没有在思考的人,看起来好像无所谓的样子,但事实上你并不知道他有多痛苦。

所谓“想不出来”,不是一种自然状态,其实是一种不自在的表现。

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教育杂志编辑,在给高中生进行写作指导的过程中,我经常看到这种“想不出来的不自在”的状态在他们身上出现。

“我想得很清楚,就是写不出来,很痛苦”,能够主动倾诉烦恼的孩子就很好,我能在他的痛苦中看到希望。但是,没有任何感情上的纠葛,只是单纯的文字堆砌,遇到这种无法真实映射出作者内心世界的文章,我总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不自在的感觉。

必须教会他们的不是价值观,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而是动脑思考问题的方法。

这也可以说是想要以本书为基础,提高写作能力的你所需要的。首先,最重要的不是天赋也不是语言能力,而是将储备的素材在脑海中经过思考加工的过程。有了这思考的功夫,文章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我先给大家讲几个真实发生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17岁,入学考试,可能和你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但是,其中隐藏着写文章的诀窍。

放弃思考的用词

我曾让几名高中生用入学考试真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要求如下:

哪件事让你切身感受到问题不在于别人,而在于自己?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你的感触。(山口大学入学考试,人文学科议论文题目)

议论文通篇不允许出现空话、套话,要求考生能够在作文中说真话、诉真情,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交上来的议论文中,有一篇很“特别”的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在这短短的600字中,“先、暂时、总之”这样的字眼频繁出现。文章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要说我切身感受到最紧迫的事情,那就是自己的未来规划。暂时,对我来说,目前最担心的是我的未来。总之,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个阶段,我现在能想到的就有上大学—工作—结婚—退休,我现在暂时能切实感受到上大学的迫切。因为我觉得人生应该是,从眼前的事开始按顺序一个一个解决的过程。

虽然我认为学历不代表一切,但是要是想进一流企业工作的话,先上一所好大学最省事。暂时,我想先解决完眼前的问题再想以后的事。

看到这里我陷入了沉思。“先进名校,再进名企,一切都有条不紊完美进行”,一个17岁的孩子竟然有着像“消化比赛” 一样的人生观。还有一点,即便是真心话,在入学考试中把这种想法毫不隐瞒地写出来,学校老师会怎么想,想想也知道。难道她连这个层面都想不到吗?

当时,我负责的教育刊物正好要出一期特别企划,指导不擅长写作的孩子们学会自己修改作文,所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一篇。在入学考试中,最先被淘汰出局的大概也是这样的文章吧。

2小时,让文章提高一个层次

考虑到写这篇文章的女孩人在外地,我们只有一次机会,最多也就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辅导她。所以,要对她进行高效的作文指导。

究竟该怎么辅导,才能让这篇文章提高一个层次呢?如果现在要让你给这个孩子提点建议,你会对她说什么呢?

我决定先向三位写作指导专家请教,请他们给我提提建议。我最初拜访的是一位补习班的老师。她给我的结论是“不可能”。有两个理由。第一,文章写得再怎么不好,结构框架完全没有都没关系,只要能从字里行间看懂她想表达什么,文章就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像这样没有“内容”的文章,别人想拉你一把都帮不上忙。第二,这个孩子无法借助“外在的力量”。也就是说,她没有从“自我”中跳脱出来,不能客观理性地看待自己写的文章。而且短时间内让她认识到这一点也是极其困难的。我第二次去拜访的是一位高中老师。正因为无论是在课业指导还是人生规划方面,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老师给出的结论一针见血。“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从价值取向方面入手,如果这个孩子的价值观不变,那她就会一直这样下去。”我开始后悔选择这篇文章了,我甚至觉得这个要求已经超出写作指导的范围了。

其实,在和这个孩子通过电话联系的过程中,我也稍稍感觉到她的妈妈对她很严格。或许,家庭关系,会不会就是这篇文章的症结所在。如果是这样的话,这毕竟是人家的家事,旁人无权干涉。如果不从人生观的角度切入,两个小时的努力只停留在表面,这篇文章会有改变吗?我认为这样是毫无意义的。

那么,如果和她深入探讨人生,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她的人生观就会发生改变吗?

眼看着就要放弃了,我还是决定去见第三个人,同样也是一名高中老师。起初他也很困惑,“这个题目的目的就是想要倾听考生内心真实的声音。对于这样的词语,‘先……’,一般会出现在什么语境呢?比方说在居酒屋,父亲会说‘老板,先给我来瓶啤酒’,这是觉得思考起来很麻烦的时候才会用到。用在这里好像不太合适吧……”经过一番交谈之后,看着考卷,老师的表情突然发生了变化。“等下……学历不代表一切,但是要想进一流企业工作的话,就先要上一所好大学。嗯,确实!大家也都是这么认为的。很可惜,这个社会现实就是如此。这个孩子不但认清了现实,不反抗,不抱怨,还知道要按部就班,说不定是个诚实坦率的好孩子,可能只是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罢了。”

考虑到这种可能性,我最后准备的方案里只有以下两点要求。

1.这道题要考什么?需要让孩子正确把握要点。

2.知道了考点,接下来该怎样思考?教给她答题思路。

看到这可能你会觉得 “啊?就这么简单?”是的,方法不在于“新”,行之有效即可。让孩子学会审题,学会答题就够了。方案准备好后,我终于下定决心坐飞机去见她。

初次见面,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开朗、坦率,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她的文章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关键就在接下来的这2个小时。

认清自己的立场

对她来说,审题是第一步,要让她自己弄明白“题目要让我做什么?”审题不到位,文章写得再好也是白搭。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试卷上还附上了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也就是说,她在构思的时候脑海中至少要出现三个人。即:

①她本人

②这篇文章的作者

③出题人(阅卷人)

我想让她自己理清这三者的关系,并用自己的话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篇文章的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②学校选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考察什么?

③最后,读完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想写什么?

从读完文章到真正动笔写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赞成或者反对某个观点,有时候立场反反复复到最后变成了考生“一个人的博弈”。可是千万不要忘了,决定权不在这篇文章的作者手里,揣摩出题人的心思才是最关键的。

首先,要架起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桥梁。我先让她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文章。每读一段,我都会让她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结合亲身经历举例,画思维导图整理思路。不要小看“读”这个步骤,阅读也是一项主观能动性很强、需要耗费大量脑力的工作。接下来,我又让她思考为什么学校要让她读这样的文章,出题人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我让她在设问底下画横线,一边读一边思考题目都需要她回答什么。一切都在按原计划进行。

大约过了1个小时,她终于理清了自己、作者、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读懂了题意后,她开口说道:“啊!原来是想让我写内心的矛盾冲突和我的真实想法。我怎么一点也没有想到呢!从头到尾也没有表达出来自己的真情实感……”此时,已经不需要我再提示她了,她已经能够自己指出作文中的问题了。

时间只剩下1个小时,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让她学会构思。

走出“不会思考”的迷宫

现在我们再次回到她的作文,一起来帮她梳理一下逻辑关系。

我能切身感受到的最紧迫的事是什么?→自己的未来

该怎么做?→从眼前的事开始按顺序依次解决

为什么?→因为最省事

未来打算怎么办?→暂时先解决眼前的问题

每当CD机卡碟的时候,都会在同一个地方没完没了重复播放。同样地,她的逻辑也是在同一个地方转来转去,没有任何进展,只有“想不出来”的痛苦……这篇文章就应验了开头的那句话:主动放弃思考,结果却痛苦不已。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否定孩子的价值观,告诉她“你的价值观是错的”,用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来教育孩子,那么,不但没有用,还会起反效果,让孩子不知不觉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要想让孩子从“无法思考”的迷宫中走出来,除了让她学会独立思考之外别无他法。这个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正是“思考问题的方法”。

那么,她为什么会一个劲儿地用“先、暂时、总之”,而懒得动脑思考呢?

第一个原因是这个题目太大了,孩子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对你来说最紧迫的问题是什么?”能立刻回答出来的人又有多少呢?即便能够脱口而出,轻易就从嘴里说出来的东西,又能有多大的价值呢?

写文章也是一样。如果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得出结论,大家总会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让自己的文章显得标新立异,如果一味地泛泛而谈,写出来的文章当然只能是千篇一律,言之无味。一想到这里就嫌麻烦不愿意写了。

这时,不要钻牛角尖,要学会换个角度去思考。不执着于答案,而是从问题入手。有时候把一个大问题拆分成几个有用的“小问题”,采访一下自己,思路就理清了。

那天,我事先准备了几个小问题,对她进行了一次采访。内容如下:

①一个人发呆的时候你会想些什么?

②晚上睡觉的时候,你有没有反复地想一件事情想到睡不着的情况?如果有,是什么事?

③最近一次生气是什么时候?为什么?

④迄今为止,让你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

⑤你经历过的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⑥你是怎么看待前途的?你认为一个人的前途由什么决定?

⑦你认为现在这个社会的问题是什么?

⑧你无法用“先、暂时、总之”来解决的事是什么?

为了让她的思路更贴合主题,我结合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生活场景,从个人层面拓展到社会层面,不断变换角度连续出了几个问题来考她,然后根据她的回答再次进行提问,就这样反反复复进行了大约1个小时。

当说到前途这个话题的时候,她说她其实有自己想做的事,但是父母觉得没有前途。自己的很多想法都和父母不同,心里很矛盾。原来她一直在照顾周围人的情绪,努力地活成父母所期待的样子。

我想问题可能就出在这里。这也是为什么她总是把“解决”挂在嘴边。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想对她说“父母的建议是很重要,但是他们不能替你做选择。这是你的人生,决定权在你这里”。但是,最终我还是没有说出口,把话咽到了肚子里。我一直在提醒自己,我的职责是教会孩子思考问题的方法,其他的不是我应该插手的。

接下来,我让她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自己练习,临走之前,我给她留了一个作业,希望让她能够再重新写一篇。

孩子的前途也好,家庭关系也好,从头到尾我都没有发表过任何意见。

一周后,她把写好的议论文发给了我。拿到之后,我吓了一跳,我没有想到她会把我极力避开的家庭关系问题作为题目。

独立的思考,精彩的文章

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如下:

对我来说,现在最迫切的是,希望父母能给我买一部小灵通。也许有人会怀疑这也能算得上是一件迫切的事吗。但是,我有我自己的理由。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不擅长表达自己想法的人。哦不,可能用“回避”更为恰当。我一直是长辈眼中的“乖孩子”,从来都不会主动开口要求什么,即便不喜欢也不会拒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讨厌这样的自己,如果不能打破这个面具,就无法与压抑着真实的自己说再见。

正因如此,虽然觉得很对不起父母,但是我真的很想任性一回,说出我内心真实的想法。

虽然和之前相比,问题更多了,但是有了真情实感,文章便有了“温度”。当然,问题还有待解决。即便如此,她已经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主动向前迈进了一步,学会了设身处地为自己考虑,字里行间都散发着自由的气息。

如果只凭借一篇文章就要给一个人定性,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我一开始也差点犯了这个错误。

只是欠缺一点点方法,心里想的和笔下写的感觉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因此被人误解,产生摩擦,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是有很多吗?

不要去挑战自己不擅长的,也千万不要小看自己。正因为如此,写文章才要有“构思”这个环节。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就能写好文章

提高写作能力不是靠背课文,而是善于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可惜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一旦告诉我们可以自由发挥,反而会手足无措。不会写文章的人大多都卡在了“构思”这一步上,想不出来自己要写什么。

因此,为了包装自己,战胜对手,对于“都需要考虑什么”“应该如何去思考”,本书都将一一解答。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方法,就可以让你的文章一鸣惊人。

思考本来就是一件孤独的事,一件辛苦的事。即便掌握了方法,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现实仍然远比想象中严峻得多。比方说,当你在面对实力强大的对手时,认清自身差距之后,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但是,即便如此,当我们开始主动思考的时候,自己的意志就只能由自己来表达,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够代替。

如果能够通过表达自己坚定的意志,从而打动别人的心,让事情往你所期望的那个方向发展,那就没有比这更令人欣慰的了。我由衷地希望这本书能够给你带来“我心我主”的自由。 DX45XulLi201LaYrGeFSwkcCS3qy+yXNIukDIzKhqA2f733klDQfzH/U9uZyTO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