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禹治水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黄河水养育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子孙,但有时它的肆虐、泛滥也给平民百姓带来了灾难。

传说,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土地被淹没了,百姓的房屋、财产也被冲毁了。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时常出没,闹得百姓苦不堪言。

为了治理肆虐的洪水,尧召开了部落联盟会议,决定派居住在崇地的部落首领鲧负责治水。

由于那时连年降雨,黄河水暴涨,鲧用了九年时间,也没有把洪水制服。当时的息壤都归天帝管辖,因为治水任务紧迫,鲧没有得到天帝允许,就偷取息壤以堵塞洪水。鲧的这一做法惹怒了天帝,天帝派人面兽身的火神祝融把鲧杀死了。鲧死后,黄河水愈加泛滥成灾。

鲧的尸体长期没有腐烂,于是众人剖开他的肚子,一个小男孩从里面跳了出来,这个小男孩便是大禹。大禹长大成人后,被封为部落首领。尧的继承人舜命令大禹接任父职,继续负责治理洪水。

鲧当年治水的方法是用土石筑坝,结果洪水冲毁了堤坝,反而闹得更凶了。大禹吸取父亲的经验教训,改变治水方法。他率领百姓挖渠排水,疏通河道,将洪水引到大海中去。

为了治水,大禹在婚后没几天就离开了家门,他为了完成父亲未实现的心愿,带着助手,踏上了漫长而艰难的治水之路。

那时人烟稀少,大禹所到之处不是河流,就是荒山,到处沟壑纵横。大禹只能一边开山铺路,一边前进。凭借顽强的意志,他跋山涉水,不停地勘察、测量、筹划,使这项宏伟的工程一天天进展着。

大禹治水十三年,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回,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孩子正在哇哇哭,大禹正巧从门外经过,听见了哭声,仍狠下心没进去探望。因为大禹是这么想的:水还没有治好,百姓仍受洪水之苦,无家可归,我有何脸面见家乡父老呢?

有一次,大禹率众来到黄河中游,发现一座大山挡住了黄河的去路,把河道挤得十分狭窄,浩荡的黄河水在这里盘旋不止,随着泥沙的不断淤积,河床越来越高,河水高出地面,溢出河道:大禹经过仔细观察和周密的计算,命人将大山劈开一个大大的缺口。被困的河水狂叫着倾泻而出,水声之大,震耳欲聋。从此,河水常年畅通无阻。大禹当时将此处命名为龙门。

大禹继续顺着河水往前走,又发现一座山挡住了水路。大禹当即令人将此山开凿出三道门,并分别命名为神门、鬼门、人门,这就是今天著名的三门峡。

大禹的足迹遍及黄河两岸,他终于治理好了全国的水患。

大禹因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所以舜死后,大禹便担任了部落联盟的首领。在他的治理下,部落和平,九州安定。后来,大禹命人铸造了象征九州安定和平的九鼎。

为纪念这位功臣,人们把他当年休息时靠着的一棵柏树称作神柏,柏树所在的山峪被称为神柏峪,附近还建有一座纪念大禹的神庙。

据说,在三门峡附近有七口石井和两个马蹄坑,都是大禹当年治水留下的印痕。

大禹死后,他所在部落的贵族推举他的儿子启做了他的继承人。那个时候,氏族公社时期的部落联盟选举制度已正式废除,变成了王位世袭的制度。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p9maqWP1ehediqWmTcC1PNgh2eNgg7XD1yoFRfCOeaobiSPPjDd/DsWT7F1f+2C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