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齐桓公的雄图霸业

齐、鲁长勺之战,齐桓公虽吃了败仗,但是这并不影响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因为他有管仲为相国,帮助他整顿内政,联络外交,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策略。

管仲做了相国后,又向齐桓公推荐了一些贤士,齐桓公对他们则一一量才而用。齐国的有识之士多了起来,国家也更加富强了,齐桓公对管仲也更加信任了。他曾对大臣们说过:“国家大事,均由管仲决定,无论何事,先禀告管仲,再禀告我。”

在齐桓公的大力支持下,管仲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首先他把国家分成二十一个乡,其中六个乡主要从事工商业,免去徭役、兵役。其余十五个乡兵农合一,平时耕种,闲时练兵,如有战事,则集合成军队。

在经济上,他打破了井田制的限制,实行按土地优劣分等征税的实物税制,既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又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消除了民众的不满情绪,向外地逃亡的人数大大减少,促进了齐国农业发展。

管仲曾做过生意,有一定的经商经验。他利用齐国近海的地理条件,积极提倡发展渔盐业,实行渔盐出口免税,鼓励当地人民从事贸易活动。还设置盐铁官管理盐铁业事务,促进了盐铁业的发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另外,实行国家铸造货币的政策,并对货币实施管控;还加强对货物的调控,从而控制住物价总体平衡。

在军事上,他实行“作内政以寄军令”的方针。在人才的选拔任用上,创设了“三选”制。规定各乡要把有才德和武功的人推荐到国家中去,这是第一选。国家有关部门对这些初步选中的人进行考核,选出优异者举荐给国君,这是第二选。国君再对优异者亲自考核,合格者任命为上卿的助手,这是第三选。这样,经过三次选拔,使有能力的人得以发挥自己的才能,鼓励了国人好学上进,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为了加强国君的权力,管仲建议国君要掌握生、杀、富、贵、贫、贱六大权力,实行有功者赏、有罪者罚的政策。通过这些改革,齐国的政治得到巩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军事实力有所加强,渐渐成为诸侯国中经济最发达、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为齐桓公争霸大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在当时,黄河下游的各诸侯国中,能与齐国一比高下的只有鲁、郑、宋三国。这三个国家如不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齐桓公的霸业就难以确立和稳定。于是,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与这三国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斗争。齐桓公抓住有利时机,先后制服了郑、鲁、宋三国。

当时,宋国国君宋滑公被杀。管仲向齐桓公出了可以称霸中原的主意,于是齐桓公当即让管仲通知其他诸侯国,说宋国内乱不止,影响很坏,至今国君还没有定下来。希望各诸侯国召集在一起,商定宋国国君。

原定的十几个国家只有郑、宋、陈、蔡四国到场,后来议定宋滑公的弟弟公子御说为宋国国君。齐桓公接着建议各诸侯国结盟,推选一位盟主。按理说,宋国的资格比较老,但它由于长期内乱,国力衰退,已没有能力当选了,而齐国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陈国国君陈宣公卖了个顺水人情,说:“既然本次聚会是齐侯召集的,那就选他为盟主吧。”众人随声附和,这也正合齐桓公心意,他便半推半就地接受了推选。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登上中原霸主之位。

当时,郑国对齐国是不服的,郑厉公虽然答应结盟,可是在聚会时却从不参加。直到郑厉公突然生病死去,齐桓公才算少了一位强硬的对手。

鲁国也是未到会的国家。齐、鲁两国本来结怨就很深,曾多次刀兵相见。这次鲁国没把齐国放在眼里,齐桓公尤为恼怒。由于两国相邻,齐桓公决定亲率大军攻打鲁国。鲁庄公很惊恐,虽说长勺之战,鲁国获胜,但那只是胜在曹刿的计谋上,论实力,齐、鲁两国相差悬殊。没办法,鲁庄公紧急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众臣各抒己见,有的主张出兵抗敌,有的则主张议和。他们心里非常清楚,出兵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为了保存实力,只好委曲求全。鲁庄公给齐桓公写了一封信,大意是如果齐国退兵,鲁国愿意同齐同签约。就这样,鲁国也妥协了。齐桓公没用一兵一卒就达到了目的。

地处南方的楚国是个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的大国。楚成王时开始向北方扩展,先后灭掉了一些小国,甚至要北上伐郑。

对此,齐桓公怎能坐视不理呢?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齐、宋、陈、卫等七国军队向南挺进,到达楚国边境。最后迫使楚国在召陵结盟修好,止住了北上的势头。

此后,齐桓公又对淮夷进行了讨伐。淮夷是分布在今淮河下游的一支部族,常与中原诸侯为敌:公元前644年冬,齐桓公又在淮水上会合诸侯的军队准备征讨淮夷。由于天气寒冷,加上连年征战,民怨很大,结果半途而废。

从公元前685年到公元前643年间,齐桓公逐渐把黄河中游的诸侯国联合起来,不断援助弱小国家,抵制还处在游牧阶段的戎狄的侵扰,这对保护中原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由于齐桓公这个春秋霸主的出现,各国结盟修好,相互间的纷争减少了许多,对于促进社会不断发展、安定人民生活有着不可湮没的功绩。

至此,齐桓公的雄图霸业已达到了顶峰。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齐桓公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助手,此后在处理政务上不断失误,从此齐国的霸业开始衰退。桓公死后,他的五个儿子群起争夺王位,齐国陷入一片混乱,导致先前辛苦缔造的霸业付诸东流。 3o0mvX01FHBKJxNrLopuAC1mOKNhkXMU88aqfV0Iy3xGcI2NunLAKeGj32t6w2V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