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周公辅政

周武王灭了商朝后,建立了周王朝。他为了使自己的地位、权势更加巩固,便按功劳的大小,将天下划分成块,分别封给了昔日同他出生人死的大臣和亲眷们。

商王朝虽已灭亡,但余威尚存,为了安抚纣王的后代,武王将殷都划给了纣王之子武庚,封他为殷侯。同时还派自己的三个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去监视他。可是武王没有想到,几年后,他这三兄弟竟伙同武庚一起反叛朝廷。

周武王在位时为朝政费尽心血,两年后终因心力交瘁,患病身亡。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当时他只有十三岁,于是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便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习惯把周公旦叫做周公。

周公尽心尽力地辅佐年幼的成王,把国家这副重担挑在肩上。他修订了法律和制度,更加严格地约束臣民。为了处理朝政,他不知疲惫地忙碌着,有人形容他“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意思是说他在每次洗头发时,遇到急事,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当吃饭时,一听说有人求见,就把还没来得及咽下去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来访者。

正当周公一心一意辅助成王、管理国事的时候,管叔和蔡叔却在外边造谣中伤他,说他有篡夺王位的狼子野心。

纣王之子武庚虽被封为殷侯,但由于受到周朝的监控,没有自由,所以他巴不得周朝发生内乱,好趁机重新恢复商朝的王位。因此,他和管叔、蔡叔勾结在一起,还联络了一批商朝的旧贵族,并鼓动东夷的几个部落,做好了反叛周朝的准备。

管叔、蔡叔制造的谣言迅速传遍了整个京都,闹得京都沸沸扬扬,就连姜太公也怀疑起来。成王因年纪小,不太懂事,更分辨不出真假,对这位叔父也有些信不过。

周公听到谣言后,气得头发都要竖起来了。他非常难过,流着眼泪向姜太公等人表白了心迹,紧接着又为十五岁的周成王举行了冠礼仪式。周公安排好了这些事情之后,就毅然决然地统率大军进行东征。

东部有淮夷、徐戎等几个部落,都迎合武庚等人反叛的举动,想一举推翻周政权。周公授权给姜太公,各路诸侯中有想反叛周朝的,都由姜太公带兵征讨。周公自己则亲自率军专门平定武庚等人的叛军。

周公前后花费了三年的时间,最终平定了武庚等人的叛乱,把武庚擒住并砍去首级。管叔得知武庚被杀,如意算盘已落空,觉得自己无颜去见兄长和侄儿成王,就上吊自尽了。周公又把蔡叔定了个充军发配的罪名,把霍叔的职务也革除了。

周公东征时,俘虏了一大批商朝的贵族。由于他们反抗周朝,因此被称为“顽民”。周公认为这些人继续留在原来的居住地一定不会安分守己,同时,又认为京都在西边,要想进一步控制东部的广大中原地区很不便利,就在东边又建了一座新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并且把商朝的遗老遗少都迁移到那里,派人监视起来。

自此,周朝就拥有两座都城。西边是镐京,又叫宗周;东边是洛邑,又叫成周。

周公辅助成王执政七年,进一步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地位。周公的威信一天比一天高了起来,在众臣眼里,他俨然就是天子。

在成王年满二十岁的时候,他把政权交给成王管理,并对众臣宣布:“我代理朝政已经七年了,现今成王已长大成人,从今天开始,他要亲理朝政。如有不服者,从严惩处!”

众大臣听了,感到有些困惑不解,就连周成王也是半天才反应过来,他跪下来恳求周公继续代理朝政,可是周公主意已定,执意离开镐京,去了洛邑。后来,周公每见到成王,都对他讲述一些为君的道理,要求他一定做个圣明的君主,不能辜负先辈的期望。他的话都被史官记录下来,整理成册,后来都被收入《尚书》中。

周公来到洛邑以后,继续为国事操劳,终因心力交瘁,不久就故去了。成王悲痛不已,他以天子之礼将周公埋葬在文王、武王的墓地。

周公一生,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他的高尚品德被世人广为传颂。现在,洛阳市内还有一座周公庙,记载着周公令人钦佩的功绩。 1yi5Z01822Yy1qJreEBXDOFjFqzWLWmchkRpKUIpTQzcbyindih/Mb6ZOoiFRIR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