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在万变之中寻找出路

《易经》是中国学术思想的源流,作为中华民族思想的原典之一,《易经》堪称中国管理智慧的源头,同时也是中国功夫的本源。

在《易经》中阐述了许多非常高深曼妙的哲理,例如易经中的“四知:知柔、知刚、知微、知彰”所提的刚、柔关系,就演化为老百姓经常所说的“先礼而后兵”。还有今天一些流行的词汇,如“革命”出自革卦,“无妄之灾”出自无妄卦,“观光”出自观卦,“制度”出自节卦,“否极泰来”出自否卦、泰卦等。人们经常说的“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等乃是流于《易经》中“执经达权”的通俗表达。

《易经》的“易”字,可做“变易”讲。也就是说,这本书是用来阐扬天下万物繁衍生息演化的一般规律的学问。整部《易经》,从头到尾,都在展示一个永恒的变异世界。天地万物的一切变化,均归于阴阳两极、四像八卦、六十四爻之中,变幻无穷,神秘莫测。区区一个八卦,竟能包罗万象,囊括天地,不能不让人惊叹它的神奇,佩服先人的智慧。

既然存在这许多变化,为何古人还能应付自如呢?因为古人懂得如何以不变应万变,也就是三易原则中的“不易”。应该说,掌握规律是以不变应万变的不二法门。

规律融会于万事万物,确切地说世界任何事物的排列组合,都有它各自的顺序,有规律变化可循,因此无论如何变,你只要掌握了规律,变化再大也无惧了。规律就是在掌握了这些顺序和排列顺序的基础上发掘出来的。掌握规律有助于探索事物更深层次的内涵。有些规律,我们可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规律的表现,不知道形成这种规律的内在原因。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中,有着天然的规律。人类面对世界,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但我们却武断地自认为掌握了世界的规律,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使人类甚至一切生物遭受了原可避免的苦难。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每一次当人类自以为是的时候,大自然就开始降临违背规律造就的惩罚。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进入第一轮高潮的顶峰,机械的规则,使人们以为这就是世界的全部,有些知识分子开始宣称,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发明了。结果,两轮世界大战,让人们尝到了机械思维的恶果。

希特勒是一个具有很强的机械思维的人。他喜欢画城堡一类的具有清晰线条的建筑,这使他在后来组建军队系统的时候,确实体现了刚性。然而,一种没有头脑的强大刚性,对世界只有破坏作用。

规律是寻找出来的,而不是人为臆断或是制造出来的。当我们寻找规律时,也应该进行同步验证。当原始人开始钻木取火,感觉到规律存在的时候,就已然离认识规律不远了,尽管对于规律的初步认识还不精确,但已然能模糊地认识到,按照规律办事的好处。正所谓“顺天而行”,“顺势而为”。规律的认识和应用,是需要经历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由粗糙到完善的渐进步骤,但是,如果我们执著于规律,执著于挖掘全部的规律性,那么历史的前进步伐将会大幅度减缓。规律是需要结合人们的探索精神,如果我们一心希望找到完美规律的体系,那么我们就偏离了自身的感觉,因为其感觉的缺乏而导致规律被隐蔽,结果很可能是永远摸不到规律的影子。

如果花瓶碎了,我们该怎么办?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把碎片扔掉,全然不去思考与之有关的规律。那么,这里头究竟有没有规律呢?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将碎片按大小排列并称过重量后即可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以下的最多!尤其有趣的是,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有着严整的倍数关系,即最大碎片与次大碎片的重量比为16∶1,次大碎片与中等碎片的重量比为16∶1,中等碎片与较小碎片的重量比为16∶1,较小碎片与最小碎片的重量比也是16∶1。于是,发现这一倍比关系的人便将此规律用于考古研究或天体研究,从而由已知文物、陨石的碎片推测它的原状,并迅速恢复它们的原貌!

发现这一规律的人就是丹麦科学家雅各布·博尔,他之所以被称为聪明人,原因就在于他极善思考,并且通过摸索事物的规律而发现了破碎花瓶的玄机。

相信打碎瓶子的经历,人人皆有,可是其间的规律却从未被我们重视,这也就是我们和科学家的区别。

掌握规律是件大事,它不仅可以避免错误、避免走弯路,还能挽救可贵的生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空军中,关于3块钢板的故事广为流传。

第一块钢板的故事,是运输机飞行员讲的。

在飞越驼峰航线,支援中国抗战时,美军的运输机队常常遭到日军战斗机的偷袭。由于C-47运输机只有一层铝皮,因而子弹常常能轻易地穿透飞行员座椅,夺去飞行员的生命。为了避免这种危险发生,一些美军飞行员就在座椅背后焊上一块钢板。靠着这块钢板,他们屡次化险为夷,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第二块钢板的故事,来自一位将军。

当诺曼底登陆时,美军101空降师副师长唐·普拉特准将乘坐的是滑翔机。起飞前,有人自作聪明,将厚厚的钢板装在副师长的座位下,用来防弹。由于滑翔机自身没有动力,与牵引的运输机脱钩后,必须保持平衡滑翔降落,沉重的钢板却让滑翔机头重脚轻,一头扎向地面,普拉特准将成为美军在当天阵亡的唯一将领。

第三块钢板的故事,来自一位数学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军对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展开大规模战略轰炸,每天都有成千架轰炸机呼啸而去,返回时,往往损失惨重。对此,美国空军很是苦恼:如果降低损失,就要往飞机上焊防弹钢板;如果整个飞机都焊上钢板,那么显然速度、航程、载弹量等都要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空军请来了数学家亚伯拉罕·沃尔德。沃尔德的方法十分简单。他把统计表发给地勤技师,让他们把飞机上弹洞的位置报上来,然后,铺开一张大白纸,画出飞机的轮廓,再把那些小窟窿一个一个地添上去。画完后,大家一看,飞机浑身上下都是窟窿,只有飞行员座舱和尾翼两个地方,几乎是空白。

沃尔德告诉大家,明显违反规律的地方,往往就是问题的关键点。飞行员们一看就明白了,如果座舱中弹,飞行员就完了;尾翼中弹,飞机失去平衡,就会坠落,所以说这两处中弹,轰炸机多半回不来,难怪统计数据是一片空白。

从而得出结论,只给这两个部位焊上钢板就可以确保安全了。

第1块钢板是传奇,机智的飞行员用它挽救了自己的生命。第2块钢板则是教训,它是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第3块钢板是升华,用科学的方法,从实战经验中提炼出规律,这块讲科学的钢板,挽救了众多飞行员的生命。

除去世界大环境不谈,就个人而言,有些人违反常规,或者说违反自然规律来生存,比如不注意休息,违反了生理时钟,长此以往,身体终究会垮掉,这就是违反规律最浅显的例证。

规律是一种智慧的象征,如果我们能发现、掌握、合理运用自我智慧,就会跳出概念知识的束缚,摘掉自己的有色眼镜,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自然是一切规律之规律,我们只有顺应自然,才能更好的生存发展。 LGW7y5cU0r6zZ3aSbbpGoprnbpIFX9HrMufrCXyXk3czzQNgWZQKQ/XOHIVqqOx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