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充分准备有利于战无不胜

《易经》告诉人们变化的道理以及变化的必然性。孔子研究《易经》,透彻地把握了《易经》所提出的变化,因而他能领导变化。天地间的变化他了如指掌,下一步要怎么变,他能采取主动。可是,一般人不知道如何变化,领悟不了变化的真意,因而只能被动地服从变化,被它牵着走。

研究《易经》,学习和领悟它的智慧,就应该知道领导变,其次是应变。如果只能跟着变化走,那么人生永远是被动的。在当今的社会,只有变才能有发展。大到国际局势,小到股市行情,无处不在变。如果只是固执的恪守一种习惯、一种思想,甚至一种曾经的辉煌,其结果只能被历史淘汰。如果,我们把变化当成一种机会,积极地去把握、去接受、去应对,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这样的变化,那么机会就能掌控在我们手中。

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户外的花园里抓来两只蜜蜂,装在一个玻璃瓶子里,盖好盖子,把瓶子拿到一间装有一只电灯的暗室里,然后把瓶子放到桌子上,将瓶底对着电灯,在瓶子和电灯之间放了一小杯蜂蜜,然后打开瓶塞,打开灯,关上门。两天后,再到暗室看,瓶子里的蜜蜂全部饿死了,它们一只也没有飞出来。

接下来,又做了另外一个实验,用两只苍蝇取代两只蜜蜂。两天后再来观察,苍蝇已经不在瓶子里了,它们在空气里发出了震动翅膀的声音。

原来,蜜蜂只会对着有光亮的地方飞,所以它们在瓶底撞击了不知多少次,终于还是无法飞出来,只能饿死。而苍蝇不同,它们也会对着有光的地方飞行,同时它们还会向四周不同的方向试探。所以,在不长的时间里,两只苍蝇都飞出瓶子,吃到了蜂蜜。

这就是适应和不适应变化的结果,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对待机遇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机遇伴随着变化而来,蜜蜂没有把握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苍蝇把握住了机遇,承受住了这次考验。

机遇稍纵即逝,能够把握它,很可能从此一飞冲天,可是如果把握不住,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从身边溜走,成为别人的登天之梯。早在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深谙此理,他们借着难得的机遇,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秦始皇幼年登基,对于国家大事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处理。于是秦国的大权都掌握在吕不韦手里。吕不韦为了扩张领土,想进攻赵国,于是便假意跟燕国和好,企图破坏燕、赵联盟,待赵国孤立无援时,一举攻克。燕王叫太子——丹到秦国去做人质,而吕不韦则委派张唐上燕国去当相国。

不料,张唐却坚决推辞说:“我曾经率兵攻打过赵国,赵国人对我恨之入骨,说谁能抓住我,就赏他金、银和地。我要是去燕国上任,赵国处于中间位置,是必经之路,我这不是自寻死路吗?还是请派其他人去吧!”

吕不韦听他抗命,非常恼火,但一时又想不出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回到家后,始终闷闷不乐,一言不发地在窗前站了很久。

吕不韦家有个小门客叫甘罗,是原来秦国丞相甘茂的孙子,甘茂死后,他就投奔了吕不韦。甘罗见吕不韦不高兴,就上前问道:“丞相,您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

吕不韦不耐烦地挥挥手,说:“小孩子家懂什么!”

没想到甘罗却非常自信地说:“别看我年纪小,可我从小就在爷爷身边,知道的事很多,或许我能帮您出出主意呢!”

吕不韦觉得这话不无道理,反正现在无事,便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了甘罗。

甘罗听后,拍着胸脯说:“丞相就把这事交给我去办吧,我保证说服张唐。”

吕不韦一开始不相信甘罗的话,但听他说得那么坚定自信,就同意让他去试一下。

张唐听说吕不韦的门客来访,连忙出来迎接。不料是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态度一下子就变了。也不上茶,也不让座,眼里根本没有甘罗。

甘罗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从前应侯(范雎)打算攻打赵国,却遭到了武安君——白起的百般阻挠,结果武安君离开咸阳才七里就被燕侯赐死了。现在丞相亲自请您去燕国当相国,您却找借口不肯去,您想想他会轻易放过您吗?”

一席话把张唐说得是脸色大变,冷汗直冒,甘罗心中暗自好笑,又补上一句:“我真不知道您将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此刻,张唐非但不敢看轻这个十多岁的小孩,反而连连感谢他救了自己一命,并且让甘罗转告吕不韦,自己立刻动身前往燕国。

甘罗回去后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向吕不韦做了汇报,吕不韦非常满意。但是,甘罗担心张唐在经过赵国时会遇到麻烦,于是请求吕不韦允许他先到赵国去疏通一下。这一次,吕不韦已然深知这个孩子年纪虽小,可是智慧惊人,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且他还把这件事报告了秦王,在秦王面前大大夸奖了甘罗一番。

秦王下令召见甘罗,问他见了赵王后说些什么?甘罗答道:“现在我不知道赵王将会有什么反应,我只能见机行事了。”秦王对甘罗的表现很满意,给了他十辆车,百来名仆从,派他出使赵国。

赵王听说秦国派来使者,不敢怠慢,亲自出城迎接。不料面前这位使者居然是个小孩,就不免小看他。

赵王傲慢地问:“你今年几岁了?”

甘罗回答道:“小臣今年12岁。”

赵王哈哈大笑起来,说:“秦国难道没人了吗?怎么连12岁的小孩都派了出来?”

甘罗镇定自若地说:“我们秦王用人完全根据他们才能的大小,才能高的人做大事,才能小的人做小事。秦王认为这是小事一桩,所以就派我来了。”

赵王见甘罗应对自如,谈吐机智,不敢再轻视他,就问秦王派他来有什么事。甘罗并没有马上回答,却反问赵王:“大王您有没有听说燕国太子——丹到秦国做了人质?”

赵王点点头说:“听说了。”

甘罗又问:“大王您是否听闻秦国打算派张唐做燕国的相国呢?”

赵王又点了点头。

甘罗这才转入正题:“既然您都听说了,您怎么一点也不着急呢?”

赵王诧异地问:“我为什么要着急呢?”

甘罗说:“秦、燕两国这么做,说明它们关系十分密切,这样的话,你们赵国就危险了。”

赵王悚然而惊,连忙问道:“那你看我们赵国该怎么办呢?”

甘罗说:“依我看,大王不如把5座城池割给秦国,这样一来秦王必然很高兴,您就趁此机会请求秦王把太子——丹遣送回燕国,断绝与燕国的关系。这样的话,凭赵国的实力攻打弱小的燕国绝不成问题,到时您得到的恐怕不仅仅是5座城池了。”

赵王觉得甘罗说的在理,于是,他把河间一带的5座城池割让给了秦国,秦国也把太子——丹送回了燕国。随之,赵国立刻出兵攻打燕国,得到了30座城池,又把其中的11座送给了秦国。

如此一来,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16座城池,秦王非常高兴,对甘罗大加赞赏,封他为上卿。甘罗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12岁时就当上了上卿,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机遇伴随着风险,但是风险和利润是成正比的,越高的风险换来的可能是越大的收益,但是不能因为利益而盲目迎战风险。甘罗天资聪颖,有胆有识,当机遇到来之时,他勇于迎战,敢于把握,堪称应变奇才,自此后他因为这次难得的机遇而名满天下。

当然还应注意一点,甘罗从小吸收了爷爷的很多经验随着成长,他不断关注时事变化,研究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把这种千变万化的局势摸透了,因而当机遇到来之时,他主动迎战,从而把握住了机遇。

机遇不是给那些无准备之人的。要想改变命运,首先要做好准备,而后才能及时抓住机遇。 pfxNEmqVHgFdu1e2w+1JV7Boun08ULl8414yOJnpyJmaLn3MoxVdbJlCLiNCwsB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