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后世对宋六陵的修缮

杨琏真伽盗掘宋六陵一事,曾震动朝野,明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御札相臣宣国公李善长,遣工部主事谷秉义移北平大都督府及守臣吴勉,索饮器于西僧汝纳,叫其以理宗顶骨来献。次年六月令浙江行省进《宋六陵图》,于是命启瘗南归,藏诸旧陵。护葬者礼部尚书崔亮,绍兴知府张士敏勒碑记年月。其余陵墓,也从天章寺前迁遗骨回攒宫。陵上封以松树。“陵前丰碑重立,上刻诸帝陵名”。至此,南宋皇帝理宗赵昀的颅骨,被劫取在外漂泊了近一个世纪之后,终于又重新回到了原本想暂时存放梓宫的绍兴陵园。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遣官访历代帝王陵寝,令各行省臣同诣所在“审视陵庙并其图以进”,浙江行省进宋诸陵。历经近百年,宋六陵“唯孝理二陵献殿三间,缭以周垣,余仅存封树”。九年“令五百步之内禁人樵,设陵户二人,有司督近陵之人看守,三年一传制。遣道士斋香帛致祭于孝宗理宗二陵,登极则遣官祭告”。此时的宋六陵布局,理宗陵有顶骨碑亭,其右为义士祠。

宋六陵虽规模宏大,“内外禁山三千七百三十五亩,田三十八亩九分”,政府也下令派人看守,但“岁久为居民所侵”。正统间赵伯泰奏复,弘治元年复帖。县典史张弘捡勘具册以覆。其后或以山无守者,虽朝廷屡屡下令严禁侵盗,“无几时乃割禁山之半佃为民,其半亦令居民守之而入其租,然樵之禁,守卫之夫亦以疏矣”。

自清代以来,宋六陵园渐渐荒废。建国以后,宋六陵所在地攒宫茶场在进行机械化改造时,在距地表仅40~50厘米处发现了屋基平面、局部排水沟和铺设整齐的石板小道,并有成堆的条石出土,绍兴县文保部门在现场勘查后,确认这是著名的宋六陵所在地。

“至1970年后,垦为茶园,诸陵地面建筑尽圯,仅存苍松8丛。”如今,历经沧桑、屡遭兵火的南宋六陵,由于年代久远,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不过地面尚存二百余棵作为封树的古松,作为皇陵所在的标志,整个陵区虽已无地上建筑,但仍松柏森森,气氛肃穆,环境幽静,保留着皇家陵园的气派。 N43ZML2yvezOUQw41U5dscoh+34whpMd/WEulLU+FTpWGfNYfB1daWvYH25Q5p0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