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乱世盗墓猖獗

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学艺术大发展时期,文化艺术领域呈现了高度繁荣的局面,在史学、文学、艺术领域都有较高的成就,比如宋词、元曲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其实,这一时期历史方面的突出成就不光来自历史学家本身,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那就是盗墓的盛行。

随着文化的发展,宋元的帝王都有着较高的文学修养,比如北宋的宋徽宗,不是个好皇帝,却是个才华横溢的大文学家。他不仅在诗词歌赋方面有着骄人的作品,在一些其他的艺术领域也有着很深的造诣,比如在古董收藏方面。宋朝的古董收藏之风从皇室中迅速扩展到达官贵族,又蔓延到民间。这种藏古之风持续发展下去,到了元朝更是愈演愈烈。强大的收藏古董的风气给古董带来了广大的市场需求。可是,散落在民间的古董毕竟有限,因此,这股古董之风就大大地刺激了盗墓的风气。再加上刘豫盗墓和杨琏真伽盗墓的刺激,宋元时期,无论是官盗还是民盗都很普遍。民盗相对于官盗由于作战灵活,更胜一筹,以多取胜。

在这一时期,有史可查的民间盗墓非常多。《邵氏闻见后录》记载了一个故事:北宋时期,有个在长安卖汤饼的人家得到高尺余的白玉奁,上刻云气龙凤、海上神山,进献朝廷,得到“墟墓之物,不可进御”的答复,于是收入官库。同书又记述,有人在关中盗一古冢,发现一件可容水一斛的碧色大瓷器,“中有白玉婴儿,高尺余,水故不耗败”。这些都反映了北宋的民间盗墓情况。

到了南宋高宗时期,长安城附近不断有盗掘古墓的事件发生。明人在《稗史汇编》中就记载道,在靠近长安城的官道的两边,有一个规模很大的陵墓。在这座陵墓边来往穿梭的人络绎不绝,可是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墓穴一直保存完好,没被盗掘。宋高宗初年,在北部地区发生了少数民族入侵的事情,南宋王国陷入混乱之中。有人便趁着社会动荡之际将这个陵墓盗掘,得到了许多古董器皿。通过对这些出土文物的观察,得知随葬品都是在三代皇帝之前下葬的。

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民间盗墓贯穿于整个宋朝并一直延续到元朝。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元代有“僵尸(木乃伊)”可治愈“损折肢体”的传说,与“僵尸人肉堪为药”的迷信接近。这就是说元代流传着陵墓中的尸体有治疗肢体损伤的神奇效果。因此,盗墓之风更盛。其中朱漆脸就是盗墓贼中典型的代表。 BbGVs9ObV3IqSGq079D75/HK7zErjUyu9INep06SiCbq3sZQmp2aoPz/wh3iI0E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