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巧夺天工的昭陵国宝

昭陵的建设从唐贞观十年(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昭陵同时也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墓旁祭殿两侧有庑廊,“昭陵六骏”石刻就列置其中。

石刻中的“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它们既象征唐太宗所经历的最主要六大战役,同时也是表彰他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六匹骏马的名称:一是飒露紫,二是拳毛騧,三是青骓,四是什伐赤,五是特勤骠,六是白蹄乌。石刻所表现的六匹骏马三作奔驰状,三匹为站立状。六骏均为三花马鬃,束尾。这是唐代战马的特征,其鞍、鞯、镫、缰绳等,都逼真地再现了唐代战马的装饰。据传说“昭陵六骏”石刻是依据当时绘画大师阎立本的手稿雕刻而成。

昭陵六骏即选用青石石材雕刻的六匹战马。1300多年前,秦王李世民在战马上东闯西杀、南征北战创立李唐王朝万世基业的时候,人与战马达到了完美的结合。社稷既定,挂甲卸鞍,以文治国,李世民不由得对往日的疆场厮杀倍感怀恋。尤其是对自己骑过的战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往日长期征战,他养成了酷爱战马、善认骏马的习性。每当静下心谈论自己的不凡战功时,每每提起陪自己战斗而死的六匹骏马,便禁不住感慨落泪。所以,在贞观十年,文德皇后长孙氏病故安排丧葬,最终确定营建昭陵时,他决意专辟场所雕刻战役中阵亡的战马加以纪念,宣扬自己的武功。他自己亲选了六次重大战役中阵亡的战马故事题材,亲撰赞诗,由整个昭陵的设计和营造者、著名建筑艺术家、工艺绘画家阎立德实施建造。

阎立德,名阎让,字立德,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父亲阎毗,因擅长工艺,被选拔到隋朝宫廷任殿内少监。阎立德的同胞弟弟阎立本,是唐朝当代著名画家,兄弟两人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加上自己的刻苦研习,其工艺技术和绘画这时已闻名于世了。唐武德初年(618年),阎立德任秦王府土菖参军,随从李世民平定东都洛阳。后升迁为尚裳御,他设计创制了皇帝和王公穿戴的六种礼服、腰舆、伞扇等。贞观初年(627年),历任将作少匠,进爵大安县令。因保护治理唐高祖李渊的陵墓有功,被封为将作大臣。文德皇后去世后,他代理司空之职,设计和营建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昭陵。后因管理不善而被免去职务。唐太宗逝世,他又代理司空之职,主持举行安葬仪式及营护山陵等事务,事毕,以有功劳而进爵大安县令。他在世时还主持建造了翠微、玉体两座宫殿。他去世后,被追封为吏部尚书、并州(山西太原地区)都督,陪葬于昭陵。

设计完六骏的形制、式样,阎立德叫来了他的弟弟、著名画家阎立本,起草六骏图稿。阎立本很快精心起草完毕。由筑陵石工中的高手雕镌在宽约2米、高约1.5米的6块石屏上,每块石屏上角,都有李世民欣赏有加的欧阳询书李世民亲撰的马赞,安置于寝殿前九嵕山北面祭坛的白石台基上。这六匹战争之神,以其生龙活虎的英姿,生动逼真地再现了当年李世民驰骋疆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和精神。每个形象都充溢着跃动的生命力,让观者从中鲜明地感受到当时生机勃勃、威风凛凛、所向无敌的大唐风貌。 NV/ULNaeMAC03Q2+XTvFEUh2727jvfh3POXEP7OKiu2M2W31XCIyXaQCDECt5oH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