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身处乱世的蟊贼

唐末,西起乾县、东到蒲城的崇山峻岭上,除昭宗李晔的“和陵”、哀帝李祝的“温陵”以外,有唐一代的其他19个皇帝的陵墓(武则天与高宗李治合葬一陵)以无与伦比的皇家气派,兀出在人们的眼前。这号称关中十八陵的昂昂丧葬气象,全浸着大唐劳苦百姓的血汗和智慧。但是令人痛惜的是,除了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以外,其他每一座皇陵都被一个人所盗,这个人趁五代天下大混乱之机,尽掘陵中的巨大财富,一夜之间,便成了人们唾骂的对象,而且,一背上骂名,也便千年难改,给一部历史添加了一段黑色章节。

这就是一生为匪为患、朝秦暮楚、反复无常的温韬。

我们一次又一次对温韬其人进行思考,从历史、社会等一个又一个角度加以审视,均难以对其披着军队羊皮、干着豺狼勾当的所作所为产生一丝谅解。

我们说温韬其人有两个特点。一为屡装儿孙,谁的势力强谁便是亲爹娘,趋炎附势,反复无常到了极致;二为盗掘古墓,尤其对唐十八陵大肆袭劫盗掘,将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文明的历史珍藏侵掠破坏,成为千古大盗。

温韬,京北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当一代大唐王朝走向末日,即将进入坟墓的时候,温韬出生了。据传,温韬出生时,有匪星殒落在嵯峨山。嵯峨山位于昭陵所在地九嵕山之东,现泾阳县西北,其山和九嵕山西边的五峰山,成斗拱之势,将九嵕山衬夹在中间,加上南面渭水如练,北面黄土高原苍莽无限,九嵕山便具有了独特的磅礴气势。

温韬年纪不到10岁,便成了家乡有名的小蟊贼,加入土匪团伙的人当中,数他最小。起初,百姓看到这么个小娃娃耍枪弄棒,行为刁钻,传以为笑,但当他挥刀杀人不眨眼时,人们方才如梦惊醒。生逢唐末战乱,10多岁的时候,温韬就上嵯峨山拉人马,发展土匪队伍。俗语云:兔子不吃窝边草。温韬正好相反,他凭着吃窝边草起家,祸害家乡一带,使他率先在自己的家乡华原成了名。

尽管如此,此时的他,也只仅限于小打小闹,尚没有攻城略地的实力。狡猾、奸诈的温韬,一方面经营他的嵯峨山根据地,一方面坐山而看天下大势,伺机出山霸天下。

有消息不断地从最近的地方传来,唐皇室彻底土崩瓦解,“西府王”李茂贞日益强大起来。李茂贞身居凤翔节度使之职,不断扩充实力,随时觊觎天下。温韬立即以“贼帅”的身份攀附李茂贞。正在另立中央的李茂贞,看到温韬的贼众,心想正是用人之际,热情接纳了来投的温韬贼众。二者都想利用对方发展壮大自己,一拍即合。为了使自己无后顾之忧和心腹之患,李茂贞意欲认温韬为干儿子,温韬自然乐意,拜李茂贞为干爹,并主动改自己的姓,要李茂贞为自己重取个名字,李茂贞赐他名字为彦韬,委任他为华原镇将。

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十月,于军阀战乱蜂起中脱颖而出的朱温大军锐不可当,攻克长安,旌旗西来,直捣风翔,风翔李茂贞拼死抵抗,但难以遏制住朱温军队的攻势,情势到了最后关头,李彦韬(温韬)见李茂贞大势已去,遂倒戈投敌,降附朱温。李茂贞落荒而逃,到朔方重整旗鼓去了。

但是,对温韬不利的是,没多久,朱温东归,他成了没爹没娘的儿。无依无靠,为了不被其他军阀吃掉,温韬重又回到了他当初打家劫舍的据点——嵯峨山。在这里,他再次施展两手,一手坐观天下,静待其变,另一手则加紧聚敛财物,疯狂地掠劫长安附近的各县,重又当起了打家劫舍的土匪。而李茂贞又回到了他的凤翔,重新韬光养晦,以图东山再起,见温韬已被人丢弃,遂不计较昨日背叛自己的旧嫌,派人下书,又与温韬修复了父子关系。

天佑三年(906年),李茂贞命名华原县为耀州,命名美原县(今富平县东北美原镇)为鼎州,设置义胜军节度使管理这两个州,李彦韬(即温韬)领命,坐上了节度使的交椅。

随着流浪逃遁的唐朝最后一位皇帝哀帝李祝覆亡,大唐宣告结束,埋葬李唐王朝的朱温,以马上挥舞的剑戟,开辟了新的朝代后梁,从此,战乱不堪的五代开始了。 56PZkd66ZkfWJTX92NUSZaJa5b+1NSe0NdJKFhN+tg+Z9koUBsI09SfkGxbQMjW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